张勇丨疑似与岛城相关的“信昌洋行”火花 - 世说文丛

张勇丨疑似与岛城相关的“信昌洋行”火花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17年12月的一份“青岛主要工业一览表”日文资料显示,个人投资的信昌洋行和山东火柴公司分别于1915年8月和1917年10月在岛城开业。前者的代表人是津下信义,1915年7月他在青岛投资两万元设立生产肥皂的工厂。后者是明石惣五郎,1904年5月在大阪创业,是生产火柴的专业厂家。
 
明石在青岛的火柴制造,有着一段复杂的历史。但津下开设的信昌造胰厂,却是异常顺利。1915年7月设立,次月即行投产。究其原因,在于他径直接手了德国人在广州路开办的莱寿药房肥皂工厂。经过适当的改装和扩充,津下的肥皂生产宣告运行。作为日占青岛后的第一家日资工厂,津下信义的肥皂迅速畅销于青岛地区和胶济铁路沿线的主要城市。

 9.png
1935年度版《帝国商工信用录》  藏友Koopy供图

当信昌肥皂在市场站稳脚跟后,津下信义于1919年又投资七万元开办了油脂精制厂。这家油坊设在与广州路相邻的朝城路。据1921年“青岛日资榨油精制油企业统计”,信昌油坊雇佣工人20名,年产四万箱精制油。菱形内的双S标记,是“信昌石鹼製造所”的Logo。石鹼是日语汉字,为肥皂之意。
 
在信昌石鹼的组织框架下,公司涉及化妆品、洗涤肥皂、牛脂、硬化脂、滑石等商品的业务,并且开展一般贸易项下的经营活动。来自日本冈山县的津下信义,受过良好的中文教育。加之他的履历不凡,还担任了帝国军用犬协会理事及青岛支部干事长、青岛保育会幼稚园长、商工会议所常议员、居留民团民会议员等诸多公职。
 
在看似众多的经营项目和产业投资中,津下信义是早期日资进口日本火柴到青岛口岸的一家贸易商。1915年津下在青岛创业时,最早的明石燐寸工场还没在岛城落户。想必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也是信昌洋行经营火柴买卖的繁忙时期。
 
11.jpg

一枚“三星图”的日本老火花,尺寸3.5 x 5.7厘米。“信昌洋行”的经销商之名,已融入三个人物场景的画面中。虽说是方寸大小,但见每个人的面部表情也都不尽相同,显得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标贴底部的英文SAFETY MATCHES,说明产品已是“安全火柴”。就日本早期的生产而言,黄磷火柴与安全火柴并存。1885年黄磷被禁止后,1890年又再度恢复。十九世纪末,硫化磷火柴率先在法国发明,之后逐步在欧洲得到推广并延伸至火柴工业发达的日本。
 
实际上,几家日本工业资本开启青岛的火柴生产时,仍旧以黄磷火柴为核心产品。除了职业安全和生存状况受到忽视外,操作成本和原材辅料乃至后续市场销售的因素,都是黄磷火柴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的主导因素。当然,安全火柴自日本进口到中国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适用和满足特定的消费群体。
 
12.jpg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带有“信昌洋行”字样的老火花,就是津下信义的公司在其日本火柴销售时所采用的一款商标。待至青岛燐寸和山东火柴在岛城开工投产,对于进口火柴的依赖逐年下降。信昌洋行的进口火柴生意恐怕也就不了了之。

信昌洋行的另一枚老火花,是弓箭穿心的飞奔天使之图。与此同时,该图案还是“德盛洋行”使用的商标。很明显,这是信昌洋行与德盛洋行的两家经销商,同时或先后经营某个日本厂家的安全火柴时所选定的专用商标。

以信昌为名的贸易商,可在北京、上海、开封、汉口、南京等其他城市找到印记。虽说津下信义在青岛经销日本进口火柴的活动不会太长,但再短的时间也一定有它所属的商标或牌号。如今,这些已成未了心事、难解之谜。

2023.7.30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疑似与岛城相关的“信昌洋行”火花》 发布于2023-8-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