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建阳的女婿,沾了这个光我时常从山东到崇阳溪东边曼山附近岳母家小住,有时候拿上相机,迈开大步,逛逛大潭老城,看看新城,免不了一边走一边感叹,也写点文字保留记忆。
中秋节前的一个阴雨天,建阳本地作家黄家鹏、陈谋安领我去参观麻阳溪畔的马伏古村落和朱熹在建阳创建的首个书院寒泉精舍。精舍的原建筑早不在了,马伏良种场青砖灰瓦的旧房子、圆形的天湖即寒泉、朱熹母亲祝夫人墓都还完好,外围是大片垂下穗头正要成熟的稻田。我们走过稻田的山路,来到地势略高的叫东权果场的一个排屋前。早到的客人坐在水泥地面的躺椅上,谈笑风生。茶早备好了。方翔、刘辉、雷芳、谢洪辉,还有黄家鹏、陈谋安和我,我们围坐茶桌,品尝武夷山岩茶。
之后,我和黄家鹏、方翔、刘辉经常见面,与刘辉接触次数最多。我叫他刘局。他在南平市建阳区卫健担任工作要职。当然,这不是我与刘局交往的原因。
闽北的山水、风物、人文、历史等等对我有足够大的吸引。我虽然常来常往,但去建阳区以外的地方即使走马观花的机会也不多。最近几年之所以细水长流般到过一些地方,逐渐认识了闽北,都与刘局有意无意地带着我去这儿走那儿有关,而且每次往往一下潜入到村到户,避开了流于一般的书面化概念化了解,缩短了对庐山面目的甄别时间,这是我要特别感谢他的。
记得有一次在武夷山市的西郊村下曹上巷,十几幢高大的泥厝民居彼此相连,巷子窄而深邃,古井口被蕨类植物和苔藓覆盖,厚重的泥巴墙上陶片、瓷片、石子、贝壳处处可见,书写着一段又一段悠长的历史。我们立在古朴的宅院外,凝视家家户户门旁苍劲的对联。古与今,新与旧,那是一些深情的注目。
我原以为刘局只是喜山水,尚风物,怀历史,念古村,后来发现他并非单纯地喜欢,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与个性化审美,不仅如此,他还把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表达了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原来在他脑子里一直有个文化的概念。
由于工作忙,应酬多,他的文章很少有机会一气呵成完成的,几乎昨天写一段,今天写一段,明天再写一段,然后熬夜梳理完整,用的都是零碎的时间。即便如此,日日不歇,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几年下来,成了洋洋大观的一本,可喜可贺。
闽北山多,溪也多,山水相依,人文昌盛,文脉发达。泉水从大山深处涌出来,一滴又一滴,滴滴晶莹,滴滴坚韧,不息不歇,汇成溪,淌开来,流出去,便是壮观的溪流。我每次回建阳,喜欢在五里樟大桥多逗留一会儿,看崇阳溪流过鸟石滩,向前,再向前,直至能够望见它携手麻阳溪,汇入闽江,直入大海。
我想,一滴水流淌的意义除了它要让远方的石头裂开,更重要的,就是让眼前的星空下的大地不再干涸了吧。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