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用四十年的时间研读一部只有三万七千字的书,以几乎半生的才华和精力去研究一门学问,这样的人现在还有吗?有!前不久,我就见到了这样一位皓首穷经的学者——我的同窗好友戚良德教授。随着近代学者黄侃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北京大学的讲坛,这部文论经典便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关注,于是产生一批卓越的研究成果,进而形成一门学问——“龙学”。一个世纪以来,“龙学”专门著述已经超过八百种,专题文章超过一万篇,总字数逾千万字,世界各地均有不少研究《文心雕龙》的读者和学者。但是像戚良德这样将全部精力用于这一部元典的研究者可谓凤毛麟角。
良德兄家乡是沂水,距离刘勰故乡莒县有六十里路,上大学时,他曾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去探访,他对自己研究对象的这份心思,加上深厚的基础,在大学毕业那年就考取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牟世金先生研习《文心雕龙》,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方向。目前来看,心无旁骛以“龙学”为志业的研究者,大概只有他一人了。他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于此,著作有《文论巨典——〈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百年“龙学”探究》《文心雕龙学术史》《〈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等20余种。其中《文论巨典》一书曾获得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有关论文150余篇,多次被《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学术期刊全文转载或摘编。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之《刘勰志》一书,列有专节介绍戚良德及其三部文心学专著。去年5月,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筹备拍摄《文心雕龙》,良德兄作为专家参与其中,时间长达一年,节目于今年4月播出后,得到观众和业内双重赞赏,良德兄说:“只要能传播《文心雕龙》,我是不惜时间的,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份责任。”他在网上讲《文心雕龙》,陕西一农民听了,来信讨教,他不仅用心写了答疑解惑的信,还随信寄去自己的著作,他还是那句话,推介《文心雕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因为“《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的元典。所谓‘元典’,就是首要之典、根本之典。中国文论浩如烟海,但真正可以称之为元典的著作,主要就是一部《文心雕龙》,其后很多著作、很多理论,特别是很多范畴,都是从《文心雕龙》生发出来的。《文心雕龙》的‘文’不等于今天的‘文学’,它的范围更宽广,地位也更重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仪节、制度、法律,都离不开‘文’。因此,《文心雕龙》虽是一本文论著作,但这个‘文论’不等于今天的‘文学理论’,刘勰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书。”关于“龙学”,他有一个基本理念,“《文心雕龙》不应只是专业人士研究的对象,‘龙学’也不应自居于学术金字塔的顶端,而是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比如各种公文写作、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都需要刘勰所讲的‘文章’功夫,也就离不开《文心雕龙》的具体指导,更不必说中小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了。因此,新世纪的‘龙学’必将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增添力量,为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良德兄最近来青岛,在黄海饭店筹办了一次“龙学”专题会,是为了圆恩师牟世金先生的一个梦。四十年前,牟先生为成立文心雕龙学会,从济南跑来青岛,游说在青岛疗养的周扬、张光年和王元化等先生,牟先生的真诚与韧劲以及他对文心雕龙研究的成就打动了几位学术大佬,1983年8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在青岛成立。在学会成立四十年之际,作为牟先生的高足和衣钵传人,良德兄一力促成在学会成立地青岛黄海饭店举行年会,良德兄对恩师对龙学的执着可想而知。良德兄告诉我,这次年会发布了由他主编的一套十卷,字数多达360万字的“‘龙学’前沿书系”,这差不多是《文心雕龙》这部元典字数的100倍。
见到良德兄,身材并不高大,却有一种威严在;面庞称不上俊美,却有一种冷峻在,当然面对朋友,他的亲切像一缕春风,他对朋友亲切而不谄媚,分寸极好。几十年过去,他几乎没变:样貌、性格、处事方式,我知道,现在我面对的他,唯一的变化是对于《文心雕龙》的热爱更深了,关于“龙学”的使命感更强了,一种传道授业的急迫感在他心中时刻涌动,他对我说,我们这一代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绝无可能成为大师。更何况,知识人的无奈无处不在,尤其是这一代,人和项目、名誉、地位之间的关系,就像“狗和骨头”,总有一块或大或小的骨头被抛出,于是,狗就兴奋地追逐,时间就在这样的游戏中耗尽了。他身在其中,熟知个中滋味,这也是他把自己牢牢绑定在《文心雕龙》上,不让自己分心的原因,只有这样的绑定,才有他今天的学术成就。饶是如此,他还是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女儿和学生这一代的身上,令他欣慰的是,如今自己的女儿也走上了学术之路。他对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睁眼看世界,脚踏实地研读古典,扎扎实实训练写作,成为钱钟书那样的学者。女儿不负重望,目前已是哈佛、清华两所名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翻译出版了十几本文学和学术著作。有了这样的基础,假以时日,在学术之路上一定会走向更高境界,良德兄希望女儿和女儿这一辈的人早日超越自己。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8.30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