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占丨“阿舅”王忠敬 - 世说文丛

阿占丨“阿舅”王忠敬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王忠敬从企业管理层辞职去做“阿舅”的那年,还不到五十岁。原因嘛,听上去似乎有点狂妄——他有一个优秀的儿子,他培养有功,他更有经验,他急于把“经验”与更多的父母分享。
儿子到底有多好?答案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擅长无线电模型,电脑和体育也玩得样样通,更有家务自理的好习惯,现正在意大利学习建筑设计,已经获了好几个设计大奖。
亲戚朋友一边羡慕不已一边为自己的孩子头疼,罗列了种种不是,请王忠敬开处方——这个时候,王忠敬一定会很生气。“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是你给他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王忠敬很早便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一个容易被影响和左右的人,遇事没有主见。这主要源于父亲的父权意识太重,说一不二,少有笑脸,甚至暴躁。“我是在极其压抑的气氛中长大的。”王忠敬说,青少时代的梦想几乎都被打压下去了,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坚持自我。“那个家,不亲。”他淡淡地说。
直到成家立业,有了儿子,王忠敬决定做一个与自己的父亲截然不同的父亲——让儿子自由快乐地生长。他开始自学幼儿心理学,为儿子记日记,举一反三,逐渐摸索出一套育儿经验。
儿子稍大一点,他们就一起读书听音乐,做户外运动,在自然中增长见识。最重要的,王忠敬一直尊重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地顺其自然,甚至在网络兴起时,主动提出让儿子去网吧感受一下的建议。网吧是被很多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王忠敬却自信地认为,儿子从小培养的兴趣爱好太多了,绝不会上网成瘾。果然,儿子始终只把网络当作学习工具,从没痴迷过网游。
王忠敬做“阿舅”和别人不同,并非寻常的洗衣做饭买菜,而是提供脑力服务,事实上他只做一项工作——和孩子玩。上午带孩子到自然中玩,中午回来吃饭,饭后哄孩子午睡,起来后再继续玩。这每天从早晨七点半开始到下午六点半结束的“玩”,听上去简单,却深藏学问:
人生来就喜欢玩,要不怎么会给襁褓中的娃娃买那么多玩具呢?
孩子的个性怎么样?他大肌肉运动的能力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社交技巧如何?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各种特性将暴露无遗,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人类创造了无数玩的方式、工具和技巧,目的都是为了益智健身,愉悦生活。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唱歌打球,魔方网络,除了专业人士和以此谋生者以外,谁不都是为了一个“玩”字?
不要把“玩”当成可有可无,有时间就提倡,没时间就取消。玩,是生活的润滑剂,是精神的需要,是“道”的一部分。
“玩”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认知在玩的过程中就可以达成。
和孩子一起玩。首先你是孩子的玩伴,而不是老师。不要说“我教你玩”或者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一边开心地玩,一边拥有自己选择和思考的空间,自然就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过家家”的游戏,是高级的综合游戏。
从以上的自问自答中可以看出,王忠敬的“玩”显然已进入严谨的理论体系。“大男人要发挥出男人的性格,跟孩子玩有门道,只要没有危险,我就放开让他玩。”
王忠敬只给一到五岁的男孩做“阿舅”,原因是“在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将对其今后成长有重要帮助”。 他主张一定要满足孩子早期的好奇心,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让孩子在里面探索。比如,他播放音乐,但绝不逼着孩子听。有个两岁的男孩乐感很好,音乐听多了,自然地就把肢体语言融进去了,跳得很有范儿。父母发现之后非常欣喜,孩子却说什么也不跳了。“因为家长知道他会跳之后,总是干预他,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在王忠敬的努力下,家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孩子又重新喜欢上了舞蹈。
有的孩子哭闹着要吃糖,王忠敬也学着他的样子哭闹,几次下来,孩子破涕为笑,并耐心地听王忠敬讲吃糖牙齿会生虫的故事。“每当孩子任性时,我就用类似的方法化解。”
王忠敬时刻标榜男子汉教育,却反对“君子远庖厨”。他说,让孩子在厨房里拣菜、洗菜、淘米煮饭,甚至学会煲汤、炒菜,可以让他们更加感到自己是可以被信赖、被依靠的,对于孩子安全感、自信心、独立性的培养都有帮助,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切莫小看做家务,做家务是学习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而且可以丰富情绪,使孩子更自信。”
王忠敬的公众微信号每五天更新一次,关于阿舅的教育心得,总是感情真挚,富有哲思,无数家长粉丝追捧跟帖,奉若圭臬。他说,可以多带一些孩子,成功的案例也许会更多。

02-阿占插图_副本.png
题图:阿占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8.30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阿占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占丨“阿舅”王忠敬》 发布于2023-8-3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