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戈树桢老人今年92岁,他一生忠于职守,乐于行善,勤于助人,而且致力于立言。
戈树桢原籍山东济宁,祖上是书香门第,素来乐善好施,办学、修路、建桥、赈灾,远近闻名,戈树桢深受影响。他1948年参加中共冀鲁豫边区干校,干校毕业后在嘉祥县做教育工作,20多岁被评为县、省级先进工作者。后来调青岛工作。戈树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忘行德立善,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精神愉快了,就热爱工作和生活,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1980年,青岛市侨办成立长桥公司,戈树桢出任总经理、法人代表。他经营有方,效益不亚于一家中型企业。当时,时常有老领导找到他,希望戈树桢的公司能以赞助形式,为青岛的侨务事业出点资,为福利事业捐点款。这类事情,基本都能顺利实施。常有人上门求援,只要财力允许,大都能解决问题。一位后来名闻世界的企业家早期创业时经营上曾遇到困难,也从戈树桢的公司得到无私帮助。
退休之前,戈树桢的住房一直未能解决。鉴于他的贡献,市侨办和公司董事会决定奖励他一套新居,他却怎么劝都不肯接受,他不想搞这个特殊。无奈上级只好妥协,让他买下所住的房子。
戈树桢6岁入私塾研习儒家经典,有8年的“童子功”,又进入正规中学读书。戈氏家族爱阅读、喜藏书的传统被他延续下来。他对文、史、地、国学知识广有涉猎,尤其推崇《颜氏家训》。1991年底,戈树桢退休,空闲时间多了起来,他开始注意搜集资料,他想写一本家训。因为他注意到,虽然现在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盈,但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他想以长辈的身份,将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和文化财富,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传诸子孙,让后辈得真知,做好人,行善事。
著书立说绝非一日之功,但挟厚积薄发的优势,有时却也能一气呵成。一位耄耋老者,手执圆珠笔一写就到下半夜,而胸中迸发的创作激情,使他并不觉得太累。他一笔一划地写在稿纸上,由孙子输入电脑。2014年,《我留给后人的财富》一书出版,为家人,也为社会交出一份厚重的精神礼物。戈树桢在该书前言中强调:“为惠及今人,垂鉴后世,凡吾子孙后代都应必备必读是书,尽力实践,否则非我后人。”最近,此书再次加印,他将本书全部赠予曾经工作生活过的社区和单位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
在戈树桢的言传身教下,戈氏家族书香绵延,子孙品行端正,均学有所成:长孙读完博士后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0年,现在是副教授;另一个儿子从事律师工作已有多年。过春节时,小小的客厅里容不下几十口人,于是戈树桢定了“规矩”:除夕夜一拨,正月初一一拨,初二一拨,初三一拨。佳节亲情如醴,尽享天伦之乐。
戈树桢的所作所为也得到社会承认:2015年4月,他被授予“青岛市文明市民”称号,此后又多次成为“市南区道德模范”。
仁者寿,乐者长。戈树桢现在日常起居仍能半自理,他思维敏捷,目光如炬,颇有古儒者之遗风。2022年冬疫情最严重时,亲友都为他担心,但戈老硬是挺了过来。他常年订阅两份报纸,保持每日阅读习惯不辍。最近,他还向孩子请教了“躺平”这个新词的含义,然后笑了:“我这个老头子不想对人说教,但我现在还不想躺平。”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8.30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刘开明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