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一、缘起

青岛建置虽短,却历经满清、德、日、北洋、民国政府多次政权更迭,又经“文化革命”战斗洗礼,致使许多历史史实湮灭,文化传承割裂。市政、建筑等少许史迹犹在,尚可按图索骥,而那些文人墨客的逸闻雅事,原本不多的诗文缣素,或因人员的迁徙流动,更多是因兵燹(xian)文祸而灰飞烟灭了。青岛的文化史,能搜肠刮肚勉强成篇的,基本是在沈鸿烈当政之后,范围也仅限于山东大学知名教授或是来去匆匆的避暑作家,且只有大致轮廓而无具体细节,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我友籍金精舍君,性雅好古,嗜金石工书画,精版本鉴藏,尤其钟情乡邦书画,日前在其博客中有青岛近世山水画坛一文,展示所藏青岛近世名家的山水画作多幅,岛上书家孟老师在随后的评论中言及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刘少文先生所著《青岛百吟》中有一首称赞画家刘济生的诗,“我曾问过多人(包括青岛画界潍坊诸老)皆不知刘济生为何许人也。以刘少文先生之学养,其所言绝非信口。《青岛百吟》作于1929年夏,距今整八十年,世事沧桑可发浩叹。孙国枫先生曾有山东画征录之作,我也曾将此材料提供给他,他也不知刘为何人。相信其作品尚存,留意之,留意之。”孟老师的一番感慨,使我记起两年前曾购藏过《少海书画社作品集》两册,检出查阅一番,从中找到了刘济生先生的少量介绍,同时也发现,册中所载三十位左右书画家,大多不为当代人所知,因此,便想利用此两册为基本,再借助其他史籍资料,对青岛早期书画家进行一些探究。资料无多,时间很少,不怕贻笑大方,权作抛砖之举,倘能于同好者有些许启发,则深感欣慰矣。

二、关于《少海书画社书画册》

1.png 《少海书画谱上集》封面

2.png 书画社征社小启及简章


此两本是在中国收藏热线上发现的,一联系才知道卖主就在青岛,而且还挺熟悉,所以就改成当面交割了。该书因存放不当,有些受潮粉化,所幸除第一册一张篆刻印模页损毁外其他并无缺失。在两册的首页上分别用毛笔记有“民卅八.五.一九购于青西广场,银元一角,仲为誌”字样,并有“仲为”椭圆印记一枚。算算时间,那时解放军攻城的炮声也许已经响起了,仲先生还有心情买此等闲书,这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确实令人佩服,再看价格,非常便宜,也许是那些仓皇出逃之人当做废纸处理的吧?
第一集共有31页(单面印刷),刊登21人书画作品26幅,第二集共35页(反正面印刷)刊登21人书画作品31幅。一、二集合计(去除重复的)共刊登31人的作品。作品有国画50幅,书法5幅,篆刻2幅。
第一卷第二页刊登有征社小启,小启不知是谁的手笔,写得有点“隔”,远不及第二集前的铁佛弁言流畅深刻。但大概意思看得清楚,赞叹青岛之美:“混海天而一碧,或心迹而双清”。征集艺术同道:“我同人既集斯土,或载文通之笔,或负长吉之囊,咸抱异能,无惭往哲”“以文会友,莲社重开”“南吸渤滨之水正好临池,东挹崂岫之云尽供泼墨”“幸逐东山之屐,喜开北海之樽,秉烛于桃李荫中,买醉在樱花深处,到此呼朋啸侣,尽日流连,凭君吮墨含毫,纵情挥洒,自是文章增价,不教山灵笑人,聊肃芜函,籍倾葵愫。如蒙提倡,请列台衔”。

3.png 少海书画社发起人

4.png 润例表


征社小启后边是《少海书画社简章》,抄录如下:

1.本社寄居岛上,地濒东海,定名为少海书画社。
2.本社社员以研究金石书画作为公余消遣,于每日六时后随便到社研习以资观摩而倡风雅。
3.本社由社员公推社员五人分理社务,本社开展览会时,其评议部临时组织之。
4.本社社员每月至少以作品三事交社陈列或由本社转交预约售品部陈列出售,所得润例除售品部开销外,提五成充本社基金,其多售者提三成。
5.本社作品得于春秋佳日开展览会出售出品按原订润例或评议部临时润例酌提五成充本社临时费,作品不敷陈列时由评议部征集之。
6.本社售品部由本埠各纸庄或津沪各纸庄代办之。
7.本章如有不适宜处得由社员公议修改之。

发起人:刘锡三、由诺山、张少农、费磊安、李星若、齐静庐、陈纪云、吴玉书、史承荫、彭策安、刘济生、刘菊园、丁麟年、刘仲永、牟尊之、童孚恩、王文桢、王云谷、刘伯明、刘旭村、宋怡素,21人
《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二集的首页是铁佛弁言,随之也是《简章》后面的发起人为20人,比第一集少了刘济生。其余20人均同第一集。
一二两集的倒数第二页均为润例表,表中分列10人的润例,第二集和第一集的区别为少了刘济生而增加了赫保真。代订者为天津路的实业山房和即墨路的中华书局。

5.png 少海书画社谱版权页

6.png 书画社简章

两集的最后一页为版权页,第一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七年冬月,第二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八年七月,两册的定价均为大洋两元,制版者为青岛光华美术社,印刷者为青岛福昌印务局,发行者为青岛中华书局和青岛实业山房。在第一集版权页当中还对光华美术照相制版社进行了广告宣传。

三、《少海书画社》发起人考略

少海书画社的发起人共有21人,在两集书画册中没有留下作品和介绍的有7人,分别是刘锡三、由诺山、李星若、吴玉书、彭策安、刘伯明、刘旭村。费磊安也没见到作品,但后查到其搞篆刻,不知第一册所缺一页篆刻是否为其作品?暂时算在有作品的当中。
在《书画册》有作品而不在发起人之列的有15人,分别是:丁佛言、刘大同、周爱周、张应元、赵安荣、李鹏飞、刘实甫、王肇崧、丁启喆、李耕烟、宋民生、窦启文、石瑛、张存恒、赵德三。
我的查找方法是根据书画册上的线索,首先在网上搜索,然后再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民国人物大辞典》《民国职官年表》《山东书画家辞典》《山东书画家》《山东书画家汇传》以及人物所在籍贯的县志(仅限于山东省)、文史资料以及可能相关的其他资料。
排在发起人前两位的资料很快就查到了。

7.png 刘锡三

刘锡三(1885-1969)又名占恩,号锡三。山东掖县(今莱州市)沙河镇湾头村人。著名老字号帽庄“盛锡福”创始人。(图14)早年读过私塾,后入青岛德商“美青洋行”写账,刘锡三为人勤快好学,业务熟练。因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会一些日常英语。不久,去天津另一洋行当买办。1912年,刘锡三自己开始生产草帽,产品很受社会欢迎。其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品种增加,其字号定名为“盛锡福”,产品多次参加南洋草帽展并获奖。1919年,买入全套进口制帽设备,选聘技师,研制出式样新颖的硬平顶草帽。后增设皮帽、便帽、缎帽工厂。各式帽子畅销国内及美、英、法、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他先后在北京、青岛、上海、汉口、南京、济南等地设11个分号,在哈尔滨、沈阳、唐山各有一家代销处。1948年,刘锡三去台湾。
刘锡三的生卒时间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1896-1982年,但我感觉不太对,因为刘锡三先是在青岛学徒写账,后来又到天津洋行打工,1912年或是1915年就开始自己组织草帽生产了,年龄好像对不起来,因此我采信了现在这种说法。尽管刘锡三的大本营在天津,但青岛是他的出道之地,又有乡情、业务在此,常驻青岛是很正常的,二十年代末,刘锡三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少海书画社将其作为发起人之首,和现在的书画大赛大展要找一个赞助商是一个道理,何况可能还有我们不知的老乡、朋友关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锡三和现在的许多老板一样,发达之后变得爱好风雅了。

8.png 胶澳线职员表

查到的由诺山的资料非常少,只知他是丁佛言连襟,原籍黄县羊岚镇涧村,其父由升堂,原名培筠,字竹亭,举人出身,民初历任东北抚松、惠德县知事,陕西河洛道尹,冀鲁豫副巡阅使、吴佩孚秘书长等职。因其为官清正,耿直不阿,被吴佩孚戏称“犟由”。1924年直奉战争吴佩乎败北,他亦卸任回乡。其书艺与丁佛言、王叔鹤等并称“黄县八大家”。由诺山幼女原名济光,1924年生于济南,后过继给丁佛言为女,更名丁孝佐。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好在有了这一条信息,就可以使许多原本孤立的线索联系起来了。
其他人物的考证进行得异常艰难,搜寻半月下来,只有寥寥数条很不起眼的信息,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要放弃此次行动,或是简单地将书画册扫描上传就完了。然而,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我翻到一本1933年印刷的《胶济线职员录》,想在上边找找宋怡素在胶济铁路担任机务段段长的情况。结果,没有找到宋怡素的信息,却意外地发现了刘序易——也就是籍金精舍君博客里所提到的刘济生的介绍。我大喜过望,终于有一点进展,多少可以对关心此事的朋友有个交代了。不曾想,几天下来,喜事连连,我在此书上不断地见到其他熟悉的名字,就在我将此篇博文写了大半之后,又发现了少海书画社最主要的人物刘仲永的信息,原来他的名字不叫刘仲永,仲永只是他的一个号,他的名字叫刘迎洲。尽管我的博文需要推倒重来,但还是感到由衷地高兴。
到目前为止,我在《胶济线职员录》上查到在《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上有名的人士有11位,(不排除今后还有可能发现)加上虽不在《职员录》名单,但从其他资料上可以确认曾经在胶济铁路干过的赵德三、宋怡素二人,在胶济铁路系统一共有13名参加过少海书画社的人。可以确切地说,少海书画社是由一群在胶济铁路工作的书画家为主,联合周边地方书画家所成立的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它印证了鲁勇先生曾经在报上刊登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青岛火车站钟楼经常举行少海书画社画展活动的说法。青岛尽管在德、日占领时间也有清代遗老书画家的活动,但那只是个人消愁遣兴的行为,且一般不为人知,而少海书画社却是雅集、结社、展览、集体向社会宣传推介,是青岛中国书画创作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青岛书画创作的拓荒和开拓者。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在一个单位集中如此多的书画家和爱好者,并且水平如此之高,非常罕见,是青岛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便于有兴趣的人士研究,我将这些人在《职员录》中的资料公布如下,人员的年龄、住址当为1933年的情况。

陈纪云,59岁,胶济铁路秘书室,铁道部专员办理秘书事宜,住址:兰山路6号,局电:30,商电:4346。
刘序易,别号济生,46岁,籍贯,广西桂林,总务处机要科科员,住址:郯城路2号三兴北里。
费源深,字润泉,别号磊安。44岁,江苏松江人,总务处文书科科员,住址:太平路26号。
茅镇岱,别号石生,46岁,山东历城人,总务处文书科科员,住址:泗水路6号。
齐志远,别号静庐,28岁,山东历城人,总务处文书科科员,住址:单县路南海楼楼上1号。
刘希亮,别号伯明,42岁,江西九江人,总务处编查科科员,住址:湖南路25号。
刘迎洲,号仲永,51岁,山东诸城人,总务处编查科科员,胶济铁路购料审查委员会委员,住址:单县路3号。
王海龙,号云谷,39岁,山东即墨人,总务处审核科事务员,住址:黄县路西兴里楼上。
张伯起。号少农,40岁,山东高密人,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住址:本校。
赫保真,号聘卿,31岁,山东潍县人,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住址:本校。
李炳章,号星若,44岁,山东诸城人,胶济铁路青岛材料厂事务员,住址:肥城路39号。

另在《民国人物大辞典》中查得赵德三的情况:
赵德三(1873—?)字宣堂,山东平度人,历任津浦铁路管理局工务处处长、津浦铁路北段代理总工程师,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汴洛铁路管理局局长,秦陇豫海铁路督办,1922年6月,署北京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
鲁勇先生在2008年6月29日《青岛晚报》刊登的《火车站钟楼上的画展》一文中提到过宋怡素的情况:
1926年王卓等人组织了一个少海书画社,成员有刘锡三,宋怡素,张少农,李星若,赫保真,关玉书,刘仲永等三十余人,选出刘仲永等5人为领导。其中:王卓,字文桢,胶澳中学(现青岛一中)美术教师;宋怡素,青岛铁路局机务段长……

9.png

少海书画社部分成员合影

后排左起:王云谷、宋怡素、齐静庐

前排左起:刘菊园、刘仲永、牟尊之



四、主任社员的作品及其分析

书画社的简章中提到由社员公推主任社员五人分理社务,但在书画册中标明的主任社员只有四位,分别是刘仲永、刘济生、宋怡素和刘菊园。
在作品集第一册第二页刊载有一幅照片,居中的是刘仲永,其余分别是牟希贤(尊之)、刘菊园、宋怡素、王云谷、齐静庐。不知为什么没有刘济生。
这几个人应该就是书画社的骨干力量。
我认为最值得研究的是刘仲永这个人,可惜除了此《书画册》和《职员录》上的介绍,其他的县志、人名录等书几乎没有查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有一些书尽管有一点介绍,比如《山东书画家汇传》《山东书画家》等,但基本是从《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上移植或是摘录过去的。没办法,只好根据《书画册》的介绍和他在书画册中作品的长题来进行一些分析和推断。

10.png 刘仲永作品及简介

《书画册》对刘仲永的介绍如下:

“刘仲永别号常德山樵,山东诸城人,少从同邑臧耀初学花卉,未几弃去,专攻山水,然不以画名也,袁氏柄国,足迹不历城市者五年,业益精进,继游吴粤湘鄂山陕等省,车辙马迹所至,皆以画图观之,故所做多师造化,不事抚摹。为本社主任社员。”

刘仲永绘画在作品册中有10幅之多,(长卷分照也算作一幅)在画册上标明的徒弟有2人,在册首所登照片上处于中心位置,在润例表上的定价也最高,因此,将刘仲永作为少海书画社之首,当是合情合理的。书画册介绍当中的一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专攻山水,然不以画名也,袁氏柄国,足迹不历城市者五年,”这说明他还有其他社会职业和活动,并且是和袁大总统对着干的。清末民初诸城一带涌现出许多反清抗袁人士,计有刘冠三、臧汉臣、王凤翥、王乐平、刘大同等多人,刘仲永在进入胶济铁路之前,很有可能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追随者,惜无资料佐证。
尽管书画册中介绍他的书画多师造化,不事抚摹,但从书画册上的几幅作品来分析,他的画作还是比较传统的山水画法,带有很多的“四王”气象,介绍所说的“多师造化,不事抚摩”,是指刘仲永经常对游历过的山川景物用画笔描绘出来,他这种描绘,已和实际的山水有较大的差距,是经过画家主观改造的而冠以某一具体地名的山水。但不得不承认,其塑造意境的绘画语言水平是较高的,特别是其构图的宏大和错落有致是一般的书画家难以企及的,按照其水准,应该在青岛美术史甚至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定位置的。是什么造成其在画坛如此寂寥?大约和他过早离开家乡,又在全国到处流浪、未曾进入主流社会、三十年代初仅仅是胶济铁路局的一名科员并兼任购料审查委员会委员,也没有师出名门、没有加入名家聚集的书画圈子,没有像样的媒体宣传有关。另外,还和他并没有将书画当做主业,画作流传不广有关。因此,有必要让同道及民众知道并记住这位被人遗忘的乡贤画家,借助这几张并不很清晰的印刷品,经过扫描放大,我艰难地阅读了其长卷《古密山色》的跋,希望能获取更多一点的信息。

“吾诸在宋为密州,其南皆山,为沂山支脉,起伏蜿蜒,有如交仗列屏,其最著者为五莲九仙,宋苏东坡谓其奇秀不减天台雁荡。迤北起马耳,双尖瘦削,高矗云汉,坡翁有诗‘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记实也。东出为七泉山,山巅有泉七,不沽不涸,味甘咧,可烹,再东为笔架重罗诸山,总名桃林,有村曰槎河山庄,万峰环、一水通焉,乃先祖石庵公读书处也,危楼数椽,竹亭一角,屹然尚存。由此北折起常山,亦名常德,与马耳并峙,为邑屏障。坡翁超然台序所谓: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庶几有隐君子焉?盖艳称之常山,东台有雩泉,泉上有亭曰雩泉亭,乃坡翁修祈之所,邑宰祈雨辄应。去亭三里即李园,先人蔽楼在焉,余少读书曰雩东草堂,亦窃慕坡翁遗泽之意也。又东折北起,楼山鬯(chang)山分二脉,一入高平,一走胶海,则此图所不及。戊辰秋槎山宋君怡素函索近作,久无以报,适于旧笥中检得此图,因附记图中诸山起止以赠之。雩东刘仲永又笔。”


11.png 刘济生作品及简介

12.png 宋怡素作品及简介

刘仲永自称为刘墉的后人,其故居在诸城常山东之李园。不知是否还有他的作品存世?不知在青的诸多乡党同里是否还有其更详细的资料?
曾经担任过礼贤书院教师的诸城诗人刘少文所作《青岛百吟》第七十三首诗云:“潇洒丰神刘梦松,丹青妙笔夺天工。解衣磅礴山窗下,画出苍苍落木风”。注云:“青岛画家以予所见,当推潍县刘济生先生序易,予固不谙六法,无庸置词,但见其作幽秀苍古,使人意远,竟如置身其中,初不论画与非画也。末句即其题画诗。”此处所说之刘济生,便是下面我想说的另一位少海书画社的主任社员,书画册中仅有其一幅画作,其介绍为:“刘君序易字济生,别号风洞山民,原籍广西桂林,移寓山东潍县,专画山水兼花卉兰石,中日书画展览会君所出作品每夺魁席,金鞏伯、林琴南诸前辈均器重之,为本社主任社员。”其在书画册中所列的润例是和刘仲永一样的,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分别是:工细山水4元、写意山水3元、花卉翎毛工细4元,写意2元。
从《书画册》所刊登的一幅山水画来看,可能由于其籍贯广西,他的山水画带有较强烈的南派山水气息,峰岚出没,云雾显晦,树石不取细意,神似便已。但可惜只见这一幅,不敢妄加述评。刘序易和书画社的多位同人都在铁路局总务处工作,为何在书画册第二册中便不见踪影,是政见还是艺见不同?也许永远是个谜了。
宋怡素在两册画集中共刊登作品3幅,其作品风格和刘仲永相类,善作崇山峻岭,“丘壑云烟,毫端涌现”,其世居文登靖海,所作槎山图长卷构图取势宏大,思乡怀旧之情毕现,据他自己说,其笔墨和刘仲永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图1-19)但依我看,其水平就是现在的画家也很难达到。从书画册题跋情况看,他和刘仲永的个人私交很好。只知其曾经在胶济铁路局任过职,其他情况不明,在书画册中有一篇由他撰文的写在刘仲永为其所作画《槎山风景图》后的长跋,说其离家已经近三十年了,前面介绍也说其足迹遍白山黑水、三湘七泽之间,其生平事迹竟究如何,还待今后继续搜寻。

13.png 刘菊园作品及简介

书画社还有一位主任社员叫刘菊园,各种资料的介绍基本是一致的:“刘菊园,别号淇隐,常德山樵(刘仲永)弟也,工篆刻,兼长绘事,用笔运墨一本家学,为本社主任社员。”两册书画各刊载其一幅作品,作品中规中矩,较其兄构图稍显松散,气势稍弱一些。《山东书画家汇传》说其为福山人,不知其说何来,恐舛讹也。

五、青岛籍书画家及其分析

青岛是个移民城市,市区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人口都是移民过来的,只不过分时间早晚罢了。因此,青岛籍的提法只是相对的。我是想将籍贯在青岛的区划范围之内,(含现在的区、市)或是到了青岛之后一直生活在这里,且有明确记载可以确认的划作一类进行分析,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不重要,不再牵扯到调动或是落实政策问题。

14.png 王文桢作品及简介

先说王卓。王卓,字干华,号文桢,临沂人,书画册介绍说其“嗜金石,工书画,擅指画及一切西法绘画,用笔秀劲,卓然成家,不蹈前人蹊径,历充唯美画会委员,四川美专西画系主任,及山东中校、青岛中校美术教员。”其润例在书画社中居中:每平方英尺精细山水3元、写意山水2元、写意花卉1元。有不少资料说王卓是少海书画社的发起人,此说不是没有道理,这不仅因为书画册的首页便是其毛笔书写的“丹青曙光”,更因为1924年王卓就曾在济南参加俞剑华组织的“翰墨缘画社”。协助俞剑华整理陈师曾先生遗著《中国绘画史》出版。来青后,他与其哥哥王玫同在市立中学(前名胶澳中学,青岛一中的前身,当时校址在太平山脚下的德国兵营)任教,王卓教美术,王玫教音乐。其哥哥王玫,号文栋,曾因创制出中国第一把小提琴而名闻遐迩。他们弟兄两个曾和著名导演孙瑜一起计划拍摄一部关于青岛的影片《青岛之波》,编剧兼导演是孙瑜,王卓负责美术、王玫负责音乐,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他们哥俩还参与了王统照等组织的文学社团,参与创办青岛第一个文学刊物《青潮》月刊。所以说,王卓不仅是一名画家,而且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有组织社团的经验,少海书画社的筹建肯定少不了他的创意和参与。可惜天妒英才,俞剑华主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录》这样记载,“王文桢:改名卓,山东临沂人,幼习美术,工西画,惜早卒。”因为俞剑华曾经和王卓有过共事的经历,此信息应该可信。1999年印制的《青岛一中校友回忆录》中有1938年入学的同学回忆美术老师的文章,那时的美术老师已经是赫保真、于希宁和孙沾群了,可见当时王文桢已经离开或是去世了,因为各种资料都没查到他此后的信息,所以,我这里把他列为青岛籍。
王文桢在书画册上的绘画有两幅,一幅山水,一幅花卉,照片漶漫,难以细读,但通过电脑放大可看出山水画标明是文桢指画,花卉尽管没有标注,但看其画痕也像是指画,其画作多用大写意,架构开张,简约豪放,可能是指画的缘故,也带有一些粗糙率意。但别忘了,其当年也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其哥哥王玫是1907年出生的)指画画到这个程度,非常不错了。如果假以时年,成为大家并非没有可能。
下一个想说的是赵德三。赵德三是青岛本土(平度)出去的“高干”,(过去的厅局级干部就可称之为“高干”)又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在青岛的有关史籍上却没有见到一点著录,感到有些奇怪。
书画册的介绍是这样的:“赵德三,字宣堂,别号梦石,平度人,工山水,为潍县刘实甫先生入室弟子而有出蓝之誉,以工学专家历任路政要职,所在政声远播,出其余绪寄情缣素,为艺苑所宗。”《民国人物大辞典》有他从政经历的介绍。赵德三作为胶济铁路收归国有后第一任局长参加了1923年1月1日举行的胶济铁路交接仪式,从日本人手中接过资产册并签字。他在1924年编写过《接管胶州铁路记》由京华印书局线装排印。还曾在民国初年和潍县刘恪恭共同为乃师刘嘉颖出版过诗集《画隐轩题画诗存》,也曾经在1928年7月,陪同曾为孔府老师、山东省议长的庄陔兰同游崂山,尽管记载不多,但赵在当时政坛、特别是交通系统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胶济铁路局能够储备这么多的书画人才,并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肯定和这位“老领导”的提携关心分不开。

15.png 赵德三作品及简介

书画册下集收录赵德三山水画作一幅,重峦叠嶂,奇松怪石,尽显传统功力,其题款为:“仿南田临黄鹤山樵法,淑芳仁兄亲家雅嘱”。曾在网上搜得其和书画社另一位会员,交通部驻胶济铁路专员陈纪云共同创作的一幅成扇,还有两幅赭色斗方,均为山水画,平高开合,冲融飘渺,雅远悠长,可见书画册介绍其“为艺苑所宗”并非溜须拍马之言。
另见1922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发行烟潍路债券一张,当时的赵德三还是交通部烟潍汽车处处长,可见赵氏从政轨迹。
牟希贤(1890—1963),字尊之,别号二珠山樵,胶州马店镇宋家屯人,书画册介绍其“工人物佛像及山水花卉翎毛,创书画馆名实业山房以自给,作品多不书名,津沪函购笔无停,咎而自视,歉然不自以为重也。”其山水画润例不高:精细山水每平方英尺2元、写意山水1元,其人物画要超过山水画,精细和写意人物分别是3元、2元,可惜其资料非常之少,经历千辛万苦,才在《胶州文史资料》第12辑上发现了一篇有关他的短文,文中讲他自幼喜爱画画,六岁入私塾学习时就常在课中将老师和学伴的神态一一画下,还为老母亲画了画像,逢年过节就挂上,抗战胜利后他在老家经营字画生意,还送自己的儿子参加解放军,解放后还担任过胶县第二届政协委员。

16.png 牟希贤作品及简介

牟希贤最辉煌的时刻应该还是在青岛的那段时光,那时他在天津路上开设了装裱、出售字画生意为主的实业山房,通过这一渠道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的实业山房也在书画社发挥了较大作用,他在书画册中的作品共有4幅,是刊登作品第二多的人。
牟希贤以人物画见长,尤其对八仙刻画出神入化,笔法基本是传统的。1933年发行的《青岛指南》对牟希贤的实业山房有介绍,不知为什么地址由天津路变成了北平路七十八号。

17.png 赫保真作品及简介

赫保真是少海书画社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在青岛的书画家,其艺术成就已为广大同好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言。值得一提的是过去都说赫先生1924年到青岛,而1933年出版的《胶济线职员录》中,他的职业是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住址是在本校,不知孰是孰非,也可能赫先生1924年来青后又回到高密吧?赫先生在《书画册》中刊登作品3幅,润例也较高,可见当时他的创作已得到公众认可,也说明了他的自信心很强,但从作品照来看,与其后来的创作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构图比较简单,有些笔法略显粗糙,也许是急就之作吧?
即墨书画群在书画社人数不少,绘画水平不低。

18.png 石瑛作品及简介

石瑛(1859—1942),字玉之,书画册介绍“工云龙佛像,用笔苍秀。出其门下者,如过宝山,皆有所得。”据即墨博物馆陈海波先生《即墨历代书画家作品鉴赏》书中介绍,其为沈虎臣(沈寅)徒弟之一,与刘慎之、解会之齐名,被称为“三之”。其创作多为云龙图。书画册中此幅就和陈先生书中的一幅风格、构图大致相近。

19.png 李宣三作品及简介

李宣三(1889—1938),名崇德,号醉月山房,画册介绍:“工山水,与石君玉之为忘年交,用笔苍劲,不事渲染,自得其真,蓄发好道,黄冠野服,不问理乱,为世外异人。”
还是通过陈先生网上文章,得知宣三先生从小受其家族影响,通晓经史兼丹青、书法、篆刻,尤喜绘制山水,绘画风格淡雅平实,书法以汉隶为主,宣三先生天性倜傥,善于交友,身边围绕着许多书法、丹青高手和慕名而来的追随者,张伏山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宣三先生的号是“醉月山房”,对酒颇为钟情,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1928年前后,曾以饮酒过量而中风,虽经其父医治,稍有好转,但其身体稍有恢复之后,继续贪恋杯中物,终于1938年早逝,终年只有50岁。
未见李宣三的存世画作,印刷品也仅见此幅,作品疏朗、淡雅、犹入仙境。李宣三同时还是一位收藏家,不少乡贤笔墨由其得以留存。

20.png 张伏山作品及简介

张伏山是一位在青岛度过一生的地道的本土画家。其1910年生于即墨市阁里村,自幼跟随当时的墨城名绘李宣三学画,1934年到济南私立书画社拜关松年、关友声为师学习国画,1935年进北京华北大学艺术教育系学习,成为李苦禅大师的入室弟子,1936年底回即墨教学。1939年他第一次在青岛举办了个人画展,又与赫保真、陈大羽、于希宁举办四人展,引起岛城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在以后长期处于非主流位置。先是常年在中小学教授国文或美术,后来又被错划右派,遣返回乡,当了20来年农民。直至年近古稀,才得以落实政策,重操教鞭,后又调县文化馆工作,方能全力作画,直到去世。
书画册仅刊其人物画一幅,为仿大观楼画谱而作,不足以代表其水平,其晚年主攻山水,作品奇峰突兀、烟云流动,清雅厚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撰文称之为“逸品张伏山”,诚哉斯言。

21.png 王云谷作品及简介

王云谷,名海龙,号云谷,别号万化山民,1894年出生,即墨人,曾任胶济铁路局总务处审核科事务员,为刘仲永弟子,擅山水工汉隶,用笔灵活,设色工整,无一毫烟火气。《山东书画家汇传》简介为“二十年代居青岛,工于山水,已崭露头角,后不知其所终”。我搜遍书橱网角,也仅见以上资料。其在书画册中留有山水画一幅,水平不言自明。即墨的父老乡亲,该发个寻人启事了。

22.png 史承荫作品及简介

史承荫在书画册中有山水画两幅,其画作清新、古朴,层次感很强,已经进入化境,书画册介绍其为“字福斋,胶县灵山卫人,继三山后起,工山水,以中国笔意兼以西法,渲漬烘托,倍臻佳妙”,其余资料未见比此更详者。

六、其余书画家简介

除上述介绍外,在少海书画社作品集中留有作品的书画家还有近二十位,这些人士的情况更为复杂,考证收获不大。就连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究竟何时到过青岛,在青岛的活动有哪些,都缺乏详细的资料,在此只能将所知道的有关情况和刊登在书画册的作品摘录备忘。

23.png 丁佛言作品及简介

1.丁佛言(1878—1931),名世峄,初字桐生、息斋、芙缘,后字佛言,号迈钝,别号黄人、松游庵主、还仓室主。黄县(今龙口市)城关宋家疃人,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其政治艺术生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这里主要说一下他和少海书画社的关系,查有关资料,丁佛言在1923—1928年因反对曹锟贿选而回到家乡,潜心研究古文字学。他有许多亲朋故旧在青岛,少海书画社的发起人之一由诺山就是他的连襟,可见他和少海书画社的渊源还是很深的,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到处于北洋政府治下的青岛参加雅集活动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书画册出版时他已回到北京,所登此幅篆书落款时间为乙丑年,是1925年,可能是赠与哪位好友的作品,以此参与少海书画社的展览,并收入作品集。

24.png 刘大同作品

2.刘大同(1865—1952)原名建封,别号芝叟,又号风道人。《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条目中介绍:1909年任吉林安图知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即举义旗相应,成立大同共和国,并改名为刘大同,旋被清军镇压失败,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大连成立平民社,讨袁起义,1913年被北洋政府通缉,1917年在广州参加护法运动,先后参加兴中会、同盟会,随孙中山在日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在上海主办《野语》杂志,1936年在天津主办《渤海日报》,进行反蒋抗日宣传,蒋被释放后,报馆被封闭。抗战胜利后到济南定居,创明湖书画社,1952年病逝。刘氏工书画,善狂草,1928年前后,章太炎、景梅九等集资印行与其先世刘子羽、刘石庵的书法合集《诸城三刘合璧》,晚年兼作山水,花卉。著有《岭南吟》《醒迷魂》等。

25.png 丁麟年作品及简介

3.丁麟年(1870—1930),字绂臣(亦称绂宸),号幼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人。生于进士世家,天资聪颖,爱文好学,4岁诵读诗文,书写篆隶。19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兴安府(今陕西安康)知府等职。1912年,由陕西弃官回乡。1920年2月,就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上任后,为该馆搜集出土文物,收进精刻版本,购藏乡贤书画,并致力于文物考证工作,在钟鼎文字研究方面造诣很高。丁麟年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栘林馆吉金图录》《栘林馆丛书》《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类集录》《山左乡贤书画甄录》《殷周铭器考证》等。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考古家和书法家。他善于自撰联文,书成字幅,如“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等,也有从《兰亭集序》等名文中集录而成的。1929年,因病辞职,移居青岛。次年病逝,终年61岁。他的后任,就是由他推荐的同乡,著名学者王献唐。

26.png 陈纪云作品及简介

4.陈纪云,山东蓬莱人,举人,留学日本,入同盟会,民国元年任参议员,为人淡泊,能诗文,工书法。时任交通部驻胶济铁路管理局专员。

27.png 刘嘉颖作品及简介

5.刘嘉颖(1861—1902),字实甫,一字石芙,潍县人,《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这样介绍:“自少精研绘事,家藏书画甚伙,日坐卧寝食其中,自题所居曰画隐轩,工于临摹,花卉以恽寿平为宗,山水则专师王翚。邑中陈寿卿收藏之富甲天下,刘至辄出历代名迹以资观摩,由是深得古人秘奥,艺乃大进,尝绘花卉小册,曹仲铭(鸿勋)逐幅题以诗,诗人郭果园装题为海滨二妙册,题诗者有数十家之多,其见重于时如此,卒年四十二。”《潍城区志》也讲:“刘嘉颖仿石谷南田的画稿,有未落款者,伪书王恽售给京都鉴赏家能获重金。”刘嘉颖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少海书画社的成员,上了少海书画社画册,恐怕是他在少海书画社的两位学生赵德三和丁启喆的主意。

28.png 丁启喆作品及简介

6.丁启喆(1873-1939),字东斋,号雪庐,潍县人,《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条目:“尝游刘实甫门画工人物,法宗陈洪绶,嗣从郭恩孚习诗词,与高密傅丙鉴时有唱酬。曾任图画教员,与邑人刘秩东等创办同志画社,精岐黄,著有自笑轩诗集老莲汇稿北海人范等,年六十七卒于家。”

29.png 周爱周作品及简介

7.周爱周(1891—1955),原名莲塘,山东济宁人,约1918年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修科(一说其毕业于上海美专)。先后任教于济南正谊中学、育英中学、济南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发起唯美画会,在济南贡院墙根教育会举办美展。1923年,周爱周创办的私立山东美术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立案,每年补助学校4800元。1927年,周爱周举办个人画展,募集8000元用于建设私立山东美术学校新校,并开辟爱美路,安置爱美坊,1930年,山东美术学校改名为私立爱美中学,并创办《爱周画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更名为培才中学)。后在曲阜二师任教,1949年,执教于菏泽师范学校。1955年去世。周爱周的作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其市场价格也不高,但在民国时期,周爱周可是号称“民国第一梅”。

30.png 张应元作品及简介

8.张应元,字声甫,号贞起,高密人,工花卉翎毛人物,山东教育展览会金奖。

31.png 赵安荣作品

9.赵安荣,字琴舫,泰安人,工人物翎毛猛兽草虫花卉旁及山水,少仕,出关以笔墨做生涯,用笔工整一丝不苟,可步仇十洲后尘。

32.png 张伯起作品及简介

10.张伯起,字少农,别号鹤生。高密北关人,画家张岭之子。擅山水,苍劲雄健,自成一格,曾多次赴崂山写生,积成《崂山山水册》。所画人物肖像,形神俱妙,1914年在山东教育展览会赠优等金质奖章,山东物品展览会获优等银质奖章(《山东书画家汇传》)。时任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

33.png 齐志远作品及简介

11.齐志远,字静庐,历城人,常德山樵弟子,擅山水,用笔秀润,抚王耕烟戴文节诸作可以乱真。时任胶济铁路局总务处文书科科员,家住单县路南海楼楼上1号。

34.png 李鹏飞作品

12.李鹏飞,字程九,福山人,工山水猛兽,法吴石仙有出蓝之誉,兼以西法渲漬,笔墨苍润,近自三岛归来,诣益精进。其画室“听松斋”,是清末文人墨客集会的场所。1927年,李程九将其捐给世界红十字会作为福山分会会址。1989年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利用该建筑群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现又改为权希军艺术馆。

35.png 王肇崧作品及简介

13.王肇崧,字星珊,别号雪龛头陀,安丘人,幼时喜写翎毛草虫,后弃去,攻六法,不轻易着色采,每秉笔辄随意趣,不事临摹,尝忆范宽语曰,与其师于人,莫若师其心,嗣游江浙诸山有心得,所作以天真幽淡为宗。

36.png 李耕烟作品及简介

14.李耕烟,潍县人,性疏狂不拘小节,精花卉翎毛,法南田老人而出以恣肆之笔,不拘守绳墨亦不为时俗所染,为近世罕见作品。

37.png 茅镇岱作品及简介

15.茅镇岱,字石生,历城人,工花卉,远宗宋元,出入南沙白杨之间,尝随金北楼先生出游,其作品曾在日本东京展览,很受欢迎,亦为北京湖社画会成员。时任胶济铁路局总务处文书科科员,住泗水路6号。

38.png 宋民生作品及简介


16.宋民生,别号铁槎外史,又号则古道人,文登南黄山人,酷嗜金石,兼精诗画,所作花卉翎毛旁及山水古趣盎然,不事临摹,法与神会,逸品也。

39.png 窦启文作品及简介

17.窦启文(1881—1953),名启文,以字行,诸城人。工书善画,擅梅兰竹菊“四群子”精篆刻(《山东书画家汇传》)。以画梅、竹、石著称的窦易三,特点清瘦有气节,颇具文人气息。(《诸城县志》)

40.png 童孚恩作品及简介

18.童孚恩,江苏吴县人,工山水于宋元诸大家,无不临摹,笔法严整,如周亚夫治兵,无懈可击,年六十日必有所作,津青有纸贵之誉。
19.费磊安,名源深,字润泉,别号磊安。别署古砖砚斋。上海松江人。早岁能文,嗜篆刻,叶铭《广印人传》中录其小传。清末时,费源深与姚鹓雏共赴京城求学,姚鹓雏《恬养簃诗•还都集》中存有《费润泉源深要过其居,共饭,别后却寄》《怀费润泉》和《寄费润泉,并示袁道冲》等篇目,时任胶济铁路局总务处文书科科员。

七、后记

这几天是圣诞狂欢时间,街上车水马龙,商店、酒店爆满,一种外来的文化正在扩充着国人的包容性。此时,我还在为挖掘这个城市的一些文化基因在做最后的努力。这篇临时动议的文章写得非常辛苦。近一个月来,我对能够查到的资料性书籍过了一遍筛子,香烟每天比平常要多抽半包,脑细胞的运动量也比过去大了许多。
尽管有诸多劳苦和种种不如意,但那点滴发现的惊喜,足以慰藉疲劳的身体,同先贤的对话交流,更振奋我的精神,虽然对少海书画社的来龙去脉还没有完全清楚,但已经有了一个开始,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发现。
值得欣喜的是,几天前在博客里发现一则有关少海书画社的留言,我和留言的北京刘先生取得了联系,刘先生是少海书画社中坚宋怡素先生的后人,收藏有许多少海书画社成员的作品和资料,他已在着手整理并将陆续披露,我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在结束本文之前,还想再说两点,一是此文是边查边写,难免挂一漏万,文字重复,还请各位谅解、指正。二是少海书画社的探究还远远没有结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不断有新的发现涌现。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少海书画社作为青岛的第一个美术社团,对青岛美术史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今天在这里寻找、挖掘这段历史,不是一时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对哪一个书画家的偏爱,而是在接续一段历史,重温一种传统,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由此而增加厚重,那正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我眼前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场景,那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夜,在北京路或是天津路的一间画室,一群人在一个画案前或坐或站,案上一幅已近完成的国画,旁边一个烧着木炭的火盆,他们时而评论着墙上的一幅作品,时而为桌上的画跋祭出新句。他们虽有不同的职业和秉性,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追求精神的丰富。世道艰难,人生不易,唯有心中的乌托邦不离不弃,那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八十年,不远也不近,那群当年引领青岛文化潮流的人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客,成为这个城市被湮没的记忆。
我们今天的追寻,与其说是寻找美术史上的失踪者,不如说是在寻找迷失的自己。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保持自己心灵的一片宁静,有一点超乎物外的追求,就是和那些先贤同在,就是精神的提升。我们也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希望在这个城市留下的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2009年12月6日—12月28日

原载作者原创作品集《边缘纪事》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发布于2023-9-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