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征询照片拍摄时间时,有三种意见:建厂早期德占时期;三、四十年代;说不准。但都未提出具体依据和分析。还有人从摄影角度对大环境进行推测,特别是何处拍摄,背景远山是哪座山,会不会是航拍等。
笔者和对此区域非常熟悉的文史爱好者赵先生都感觉不像建厂初期。从文献入手,查阅了记载1897——1927年历史的青岛志书《胶澳志》,发现当时厂区面积三万坪(相当于十万平米),建筑面积只占十五分之一,相当空旷,设备也不多,与画面上的拥挤状态明显不符,于是初步判定照片拍摄晚于1927年。
之后笔者认为可以从视觉标志物入手,比如烟囱。画面右侧(实际为南向,登州路厂门口)的大烟囱大家都熟悉,中上部(实际为东向略偏)大烟囱怎么回事?厂里以前到底有几个烟囱?
请教老作家、青啤的叶帆先生,他答复:大烟囱有两个,一个是锅炉房的,又高又大,早期照片上都有。另一个是制麦车间的,用来烘干麦芽的,型号比锅炉房的小一些,但很精致,烟囱口上带着个蜗牛型状的风帽也就是风向标,可随风旋转,我进厂时还在,后来卸掉修理,安装之后再也不转了,干脆就把风帽去掉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取消制麦车间才拆除那个烟囱。
又征询某建筑设计院热能专家,他质疑但不能排除建两个大烟囱(锅炉房)的必要性,并提示后部烟囱稍前位置,厂房顶部白色管状物近似叶帆先生的描述。我们思路逐渐清晰,如果确认这个标志物,就可以确定照片拍摄于1939年制麦车间建成后。
另外一个高大烟囱照片上看有可能在厂内,但青啤博物馆馆藏1948年平面图没有标注。牵扯到生产基础设备和视觉标志物,觉得有必要深究,但先重点比对制麦车间标志性装置。和制麦车间照片比较,这张全景照片清晰度略差,青啤博物馆相关工作者求证老职工,难以确认并对车间位置有所质疑。
右为1939年建制麦车间大楼,青啤博物馆提供
联系青岛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编的《世纪光影:照片中的青岛旧事》一书著者车韬先生,他提供了清晰度略高的照片,随后我们实地考察厂区及青啤博物馆。
我们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研究,老照片中该装置外形与制麦车间烟囱相似度很高,擅长摄影的赵先生解读了拍摄角度,车间大致位置与1948年工厂平面图相符。至此,我们确认照片拍摄于1939年后。
几位老青啤人另外一个质疑是:为什么看不到标志性的厂门口一层礼堂(解放后长期用作接待室,现为博物馆展厅)和附近的二层俱乐部?在1948年平面图上有清晰标注,至今保留完好的这两座标志性建筑,厂志却没有明确记载建设时间。
20世纪40年代的啤酒厂,青啤博物馆提供。左二较低建筑物为礼堂
青啤博物馆旁老俱乐部现状
查阅《青岛啤酒厂志》,对1939年至1942年生产改造和大规模扩建有如下记载:1939 年添建了制麦车间,当时设备为我国仅有,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取得良好成绩。扩大了厂区,扩建了贮酒室,增建了贮酒罐,改建了糖化室,粉碎室换上了大机器;并对冷却、前酵、锅炉、制冰机等进行了扩建;包装室也安装了一整套装酒设备。1942年设立制药车间专制酵母片。还在厂院内划出栽培区试种日本酒花种苗。到1942年,啤酒产量增到 4663 多吨(二打装 30 万箱)。
1948年厂区平面图
虽然看不到俱乐部和大礼堂的具体记载,可以推测,这大概率是此次扩建中的项目。据了解和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啤酒厂后无心搞基础建设,很快便败退台湾,1948年平面图反映的基本是这次扩建后的工厂布局。看不到大礼堂和俱乐部,说明此时尚未建成,且照片上看俱乐部所在位置比较凌乱,或许是施工前期的准备状况。以此可以进一步把拍摄时间段收紧,考虑到建设周期,此时大约在1941年前后。
考证目前仅见的厂区全景老照片,确定年代只是初步工作,熟悉工厂历史及生产、技术的专家,可以进一步解读出更多历史信息。这对工业遗产研究的重要性,我作为“杭文”(老四方机厂厂史民间兴趣小组)成员有切身体会。
一张年代不明的老四方机厂航拍图,我们考证出具体年份,以此为基准,追溯120年工厂沿革,取得诸多进展。并非巧合的是,1941—1942年间啤酒厂扩建时,日本殖民者也制定了四方工厂长远规划和大规模扩建计划,厂区中心东移,改建厂房、提升设备,新建机车车间等现代化厂房,建造厂部大楼及一些生活设施。从险些被扔掉的近百张珍贵玻璃底片中,我们解读、还原了大量历史原貌。
回顾日本侵华历史,两个工厂同时期扩建情况,共同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准备长期侵占青岛、殖民中国、称霸亚洲的勃勃野心,照片的时空小逻辑,顺理成章地契合了历史的大逻辑。而老照片时间节点的精准锁定,自然提升了其史料文献价值。
三十年代中期的厂区,引自《科学画报》1936年第3卷,杨永辉提供
1938年的厂区,引自孙基亮主编《青岛物语》
我们把考证过程记录下来小范围分享。两天后,有朋友提供了2013年青啤刊印的一套明信片,这张老照片也赫然在列,文字说明是“20世纪40年代的青岛啤酒厂及周边区域”。(作者 张同俊)
原载2023.3.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张同俊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