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多种版本的《鸿雪因缘图记》,靠的就是运气。
麟庆,字见亭,满洲镶黄旗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嘉庆十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兵部主事。道光三年,出为安徽徽州知府,四年调颍州知府,后历任河南开归陈许道、河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后又兼署两江总督管两淮盐政。由于作者在各处做官,接触朝野,所作《鸿雪因缘图记》涉及山川古迹、风土民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加上文笔流畅简练,配图写刻精美,从一出版就广受藏书者的爱好,成为近代藏书家追逐的目标。
初识《鸿雪因缘图记》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刚读了几本古籍收藏方面的书,踌躇满志地想在古籍收藏上一试身手。这时机会来了,一位在文化市场搞经营的朋友告诉我,有一位朋友托他出售一套古籍书,问我想不想看看,我当然一口答应。这是一套六册的线装《鸿雪因缘图记》,由点石斋光绪二十二年石印,当时我还对石印的概念还不很清楚,但对书上每页一幅的绘画大为欣赏,心情一激动,价格不固定,未几回合,便慷慨解囊买将下来。回家细细一研究,才知道石印和木刻价格之悬殊,心有悔意,好几次想找朋友退书,又怕别人讥笑,一拖再拖,这套书便在我处沉淀了下来。
光绪二十二年点石斋石印《图记》
道光二十七年六卷本《图记》
谁知过了没几天又接到小Z的电话,说有两本《鸿雪因缘图记》的残本问我要不要,残本?我已经有了一个全套的,还要个残本干什么?但是我不敢回绝他,因为回绝他以后他可能就会转而寻找其他的买家,今后的买卖可就不太好做了。所以我还是坚持着说拿来看看吧。既然是残本,那就得按残本的价格,于是这两本书就又到了我的手里,回家一看,大喜!原来这不是残本,而是道光十八年的初刻不带图的《鸿雪因缘图记》,就这样,线装的三种版本的《图记》就在我的手上凑齐了。
道光十八年二册本《图记》
道光十八年《图记》原印刻版
2003年,我到北京去参加一个培训,趁着周末,到潘家园睺睺。在那里,我买了一套超大开本的活字本陈氏家谱,还买了一套缺了两本的万历版淳化阁帖,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专卖古籍刻版的摊位,原想买上几颗木活字回家欣赏,没想到人家一买就要买一盒,我感觉没有必要,就在那一大堆木刻版里胡乱翻弄着看。这些木版大都是一些刻制很粗糙的私塾书籍或是民国广告,就在我准备起身离去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块刻制比较精致的木版,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鸿雪因缘图记的刻版,我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真有那么巧?我赶紧拿在手里,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最后,我以八十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木版,回家一对,和道光十八年版当中的两页严丝合缝。这样我就又有了一种该书的书版。
2006年,又花240元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一套北京古籍出版社依据道光二十七年六卷本影印本《鸿雪因缘图记》,三厚册,出版时间为1984年,当时定价11.8元。
这就是我和《鸿雪因缘图记》的一段因缘。《图记》初刻在苏州,二刻在扬州,三印在上海,四印在北京。经历多少兵燹文祸,经过多少人赏玩递藏,最终却在我的书斋珠联璧合,这不是一种因缘又是什么?这些书在我的书斋也是暂时客寓,那么,它们的将来又会是什么?还记得东坡的那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诚哉斯言!
原载作者原创《边缘记事》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