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繁丨访莫言旧居随感 - 世说文丛

范繁丨访莫言旧居随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写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沿着河堤南面的东西大道,走进平安村。行约100米,南面就是莫言旧居。一排土坯框架的北房,另三面也一样是土坯砌成的院墙。从西南角处低矮的门楼进去,就是旧居的院落。进到院内才看清是五间北房,据说原先还有东西厢房,现在的院内显得很空阔。
入屋内。堂屋东西两个灶台。左右两间住人的房间。靠窗是土炕。穿过卧房,东西两头的两间屋,面积更小,介绍说是储藏家里粮食和农具的仓库。西头的库房里摆放着数件农具,有手推车、老式的耧、犁等。莫言出生在西间屋,这是他父母住的房间。他当兵离家几年后,回来结婚,与妻子住在东间卧房。我没有考证过,又过了多少年,他与妻子孩子搬离农村,到高密县城住;但见记载他在1995年把妻子女儿办到北京,一家人团聚。
莫言的祖传老屋比较矮,房间也比较小。抬头看,几间房子只有父母住的那间吊了顶棚。其他四间都是裸露着梁檩,用的木料也比较细小,没有椽子,直接覆盖着芦苇编的草帘子,上面大概就是泥土、草和瓦片了。屋内墙壁被柴火烟熏得很黑。很难想象大作家一家人当年在此的生活。莫言在回忆自己早年生活时,最常提到的就是饥饿和对吃上饱饭好饭的渴望。
出旧居,北面二三十米就是几乎每一部莫言的作品里都会出现的胶河。河堤约两米高的样子。莫言小时候有一年河里大水,他正生病,不能出门,在家里的后窗看到浩荡奔腾的河水几乎要漫过河堤,十分害怕,对水的恐惧和敬畏留给莫言深刻长久的印象。
胶河两岸是“高密东北乡”的沃野,曾经水系发达,河水汤汤,河两岸是一望无垠的红高粱地。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里,“我”爷爷余占鳌曾在这片神奇神秘的土地上,劫持(也是搭救)奶奶戴凤莲(九儿)到高粱地野合,以后杀人放火,纠集绿林好汉,称霸一方。日本侵略中国,来到东北乡,爷爷率领队伍伏击日伪军,取得胜利,但也牺牲了包括奶奶在内的亲人、同袍。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声震八方的呐喊,血肉横飞,天地同愤同悲的场面,牢牢抓住读者的感觉和感情。
冬天的阳光照着莫言生活了20多年的土地,带来温暖与希望。此时,我身处给予作家血肉与灵感的大地上,想起莫言自己说过他作品的两大主题:肉体与欲望,动物和植物,意识里多了一点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平安村和东北乡,是莫言年轻时热切地、几乎是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逃离的地方。但当他开始写小说,使他受苦受难的红高粱土地却死死地吸住他的灵魂。他创作的绝大部分小说的发生地只是高密东北乡。也因此,他曾被人称为“乡土作家”;他的作品,常被归入“寻根文学‘。

写成于2023年最后一天,访问莫言旧居在月初

莫言1.png
莫言2.png
莫言3.png
莫言4.pn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范繁丨访莫言旧居随感》 发布于2024-1-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