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老君洞石墨撷英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老君洞石墨撷英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收藏界也是乱象丛生,抛开盗墓造假的不说,收藏活动已成为投资赚钱的代名词。各种媒体推波助澜,各类“专家”伺机而动,群情激奋,万众鼓噪,一幕幕悲喜剧由此上演。那种视藏品为生命的挚爱已经绝迹,见利而动的投机司空见惯,应有的品茗赏物的愉悦已经被器物增值的快感所取代,收藏界已经俨然成为各路英豪逐利、炫富的商圈。
作为一个收藏者,我们并不反对艺术品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但像现在这样,把收藏获利作为价值取向的做法和许多艺术精品逐渐被一些对艺术并无感情的掮客所把持的现状,还是让人担忧和无奈。
虽有许多担忧和无奈,但对历史与美的追求却是挡不住的。财单力薄也不等于买不到好东西。
说一下我收藏的两本碑拓。
这些年,传统的收藏品如陶瓷、书画、玉器、古籍、紫砂壶、寿山石等轮番涨价,唯号称“黑老虎”的碑拓显得有点平淡,除2003年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巨资从海外藏家安思远处购得《宋淳化阁帖》外,其余碑帖的拍卖价大都在万元以下,行情始终热不起来,原因除了极个别宋拓名品外,绝大多数碑拓为清拓本,且孤本、珍本、善本罕见,引不起藏家的收藏欲望。另外,碑拓蕴含着较其他藏品更为丰富的宗教历史史料,具有文字、文学、书法学研究价值,收藏需相当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校对,这对于将收藏作为投资手段的人来说,有点勉为其难。因此,碑拓还是一个相对冷清的收藏门类。
依我的水平,是不敢玩碑拓的,为何手中也有几件?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想不想干所能决定,而是身不由己卷进去的。
那是在世纪交汇的当口,也许是迎接新世纪的大抛售让我赶上了,我有幸以优惠价购进数十册古籍,其中就有今天要说的《老君洞石墨撷英》一册,因为价格不高,又是打包一枪走的买卖,顺水推舟卷来了,买来之后就放在那里没再关注。直到过了近一年时间,我偶然在倒腾旧书的老孙头那里发现一本和我一样的。“咦?这书怎么还有?”当我翻检此书时,才发现此书内容和我那本不完全一样,进而又发现原来这书和我那本是一套的,而且就是我那本的下册。尽管此书的要价比我前面买那本时翻了两番多,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此书。
这回要拿出点时间来研究一番了。
此书是一套魏碑原拓贴本,作者是关百益。关百益(1882—1956),原名探谦,字百益,号益斋,满族,原籍吉林长白,188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速成师范馆。后任北京第三中学堂、第一中学堂校长兼任高等学堂校长。1917年受聘于河南省教育厅,历任河南优级师范学校校长、河南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河南省省长秘书、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和河南省通志馆编纂等职。关百益曾师从著名学者罗振玉,知识渊博,于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该拓便是关百益于1916年(丙辰年)寻古访碑时的留迹。该拓的题名老君洞,也让我颇费了一番周折,在网上和资料中查到的老君洞有多处,但当中都没有提到有魏刻留存。最后还是从关百益的序中找到突破口,序中“伊阙”的地名把坐标准确地指向了洛阳,指向了那个中外闻名的龙门石窟。原来,老君洞就是龙门石窟中古阳洞的别称。

关百益在1930年(庚午)将散拓成集时所作的序中详叙了有关的情况。“伊阙老君洞顶佛龛密如蜂房,往往镌像主姓名二三字于龛侧,书法雄伟,方寸间有翱翔万仞气象,虽不具年月,知其真魏刻也,刻临高危,普敷青丹,而石脂苔藓覆之,洞内仰视,目力苦不易及,故知之者盖寡。惟久拓伊阙者知之,以工值不牟,亦终自秘而不以告人,是以旷世绝传,诸金石书多不载……丙辰春余躬访伊阙胜迹,划域分勘,先自老君洞起,攀云架而上,陡见此刻,为之狂喜。督工剔涤试施氈墨,而精采奕奕如新运斤鑿者,然乃益奇之。既而,喟然而称之曰,物之显晦有时,不其然乎?此刻韬光于深窟者,千数百有余晬(zui),未尝见重于世而不意发潜阐幽,正有待于余也。因尽洞中所有,汰窳(yu)存良,选得百廿余品。复就洞势以缀其文,分洞顶为左右区……题曰老君洞石墨撷英,俾与拙选伊阙石墨撷英并行而不相混,且以明北魏之英华集于伊阙,伊阙之英华集于老君洞,老君洞佳品虽多,要其英华所集宜在此而不在彼也。”
从现存的魏碑留存情况来看,关百益“北魏之英华集于伊阙,伊阙之英华集于老君洞”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公允的。
大家知道,魏碑的精华以龙门二十品为最,而龙门二十品当中的十九品出在老君洞。老君洞在历史上一直被叫做古阳洞,这里边还有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
龙门石窟以佛龛洞窟众多而蜚声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是奉先寺大像龛,因为这尊卢舍那佛像的高度为龙门石窟之最,而且这尊佛像的雕刻艺术无与伦比,再加上传说其以武则天为原型,对许多一般游客来说,游龙门石窟,观瞻奉先寺洞是首选。而纵观龙门石窟的发展史和它的艺术成就,古阳洞更值得一看。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开凿于公元493年,它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进深11.6米,宽6.90米,高11.10米。主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左侧是观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主佛周围,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神龛数百座,龛内的造像极具北魏后期的时代特征,龛饰构图严谨,装饰细致精巧,图案丰富多彩,集中展现了从北魏到唐代石窟艺术的风采。它是龙门开凿最早、北魏造像最集中、魏碑书法最具代表性的一洞。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首先开始发愿造像的地方。他们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记录了佛教在我国兴盛的历史。清光绪年间,此处的道教徒为光大道教的影响,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现老君形象虽已撤去,但主佛的头顶还留有一个道家的发冠,这也是当地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的缘故。
古阳洞洞内的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碑刻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石刻中除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之外,关百益选取了其中的一百二十种精心拓制。这些碑刻大都刻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基本都是佛龛像主的名字,成分比较复杂,有不少一般僧尼、布衣百姓的施作。多似未经撰书,直接由刻工刊就,结体、用笔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书体粗犷豪放,呈现出民间质朴、率真的魏碑书风。1930年,关百益将拓片分为左区和右区两册装裱而成为手上的老君洞石墨撷英,其工程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也显得弥足珍贵。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曾称赞魏碑书法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今日抚帖细读:此论不诬。
两本碑帖,承载着一千五百多年前先民的虔诚与敬畏,也记录着近代文化人的追求与奋斗。在科技已高度发达、一切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些碑拓除给我们美的熏陶外,更多是人生的启迪,人,不能没有敬畏,更不能没有精神追求。

2011年10月3日

原载作者原创《边缘记事》

3老君洞石墨撷英1.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5.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3.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4.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2.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6.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7.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8.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9-1.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9-2.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10-1.png
3老君洞石墨撷英10-2.png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老君洞石墨撷英》 发布于2024-1-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