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后,尤其是2011年我大病了一场,一年之中住院十次,下了两次病危,最终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过来。我从此不务正业,想圆圆自己的文学梦,每日坐在家中,也想尝尝作家煮字的滋味。
几年来,我除了主编《史道生医集》和《糖尿病三字经》外,还出版了《医者笔耕录》《文天祥别传》《苏辙传》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今已过80周岁,有生之年还计划写写自己的爷爷,他16岁“闯崴子”,九十多岁的一生,坎坷过,奋斗过,风光过,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应该为他留下文字,激励后人。
我爷爷去海参崴的时间是1905年,恰恰就是《日瓦戈医生》所处的年代,为了解那段俄罗斯的历史,我认真读起这本书来。
叔本华说过:“活着即是炼狱,生存即是苦难,我们都无处可逃。”
《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讲述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主人公日瓦戈,因为战争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痛苦和挣扎的一生。虽说只活了40多岁,然而这却是俄罗斯最黑暗最混乱的40年。日瓦戈这一代人是“俄罗斯恐怖岁月的孩子”。
日瓦戈医生只是一个普通人,战前行医,被游击队俘虏后仍旧在战地医院行医。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俄国的两次革命,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曾是日瓦戈生活的意义,他始终坚持,无论什么时候,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一次又一次战场上的军旅生涯,他发现原来生命是救不过来的。不管这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也不管它具有怎样伟大的意义,对于无数已经死去了的人来说,胜利的结果没有任何价值。战争结束,自由却没同胜利一起到来。正如同样是诺贝尔获奖者莫言所讲:“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死魂遍野,俱是农家子弟。”
战争开始前,日瓦戈和妻子冬妮娅都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行医之余,读书成为他的精神支撑,滋养着他的才华和灵感,他写诗写札记。只有创作时,他才能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固有的尊严和思想的自由。
日瓦戈一生有三个女人,妻子冬妮娅、情人拉拉、同居女友玛琳娜。冬妮娅与日瓦戈青梅竹马,但他们之间亲情的成分大过爱情,是男女世俗的友爱和体贴,缺少心灵的共鸣;玛琳娜是在日瓦戈落魄潦倒时与他同居,仅是一种肉体之爱,精神上无法沟通。日瓦戈真正圣洁的、癫狂的、“灵魂与灵魂相遇”的爱,实际上都给了美丽的拉拉。拉拉在苦难面前的隐忍与抗争,表现出来的善良和爱心,都体现了女性以爱来拯救世界这个永恒主题。日瓦戈与拉拉的爱情基础是彼此欣赏,虽然都是婚外恋,却以疯狂、怪癖、激情和不可理喻超越了卑微的世俗之爱,这种诞生在战火硝烟中短暂的本真之爱,是上帝给与日瓦戈的美好馈赠,散发着超脱尘世的幸福的光辉。
小说通过十月革命和内战前后的经历,塑造的是一位诚实、正直,但思想极为矛盾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日瓦戈医生了解沙皇俄国的腐败,所以由衷地欢迎十月革命,革命的举措当初赢得了民心,被称之为“从未有过的壮举,历史上的奇迹”。但他对革命后的战乱和困境颇感迷惘,对于无论白军还是红军的暴力都极力反对,内心矛盾和曲折经历都是中外知识分子的通病。作品描写了革命暴力造成的惨状,革命让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盛行说空话,说谎话的风气一开,结果是比赛残酷,实施暴行,忘了初心。与朋友交谈中,他不同意改造一个人,这是违反人性!集体化是一个错误,为了掩盖失败,就采用一切恐怖手段,让人们失去思考和议论能力,产生前所未闻的残暴镇压。
日瓦戈的命运折射出俄罗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他的生活里充满了苦难和无法弥补的缺憾。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一代知识分子在苦难的年代里耗尽了青春,他们承载着苦涩的爱情,他们的理想和志向在动荡的历史年代里难以实现,而他们与生惧来的美好性灵在民族忧患的年代里毁灭殆尽。苦难与缺憾是变革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中外莫不如此。
读完小说后让我真真不理解,互联网上为什么把这本书与《金瓶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并列为“世界七大禁书”?禁性吗?书中并无性的描述!禁言吗?书中并无对抗布尔什维克的公开言行,只是通过个人的遭遇,折射出知识分子复杂的情绪感受和思考而已。
难怪下台后的赫鲁晓夫在翻墙偷听敌台的同时,从他儿子那里得到了几本所谓的“禁书”,这些书都曾经被他宣布为反动书籍!当看完其中一本小说《日瓦戈医生》后,他有些怆然地感慨道:“我们不该禁止它,里边并没有什么反苏言论。”
了解真相之后,赫鲁晓夫决定忏悔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开始撰写回忆录。更为讽刺的是,这位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之一,自己亲笔撰写的回忆录,竟然也被接班人宣布为禁书而不得出版,并逼迫他交出已经完成的手稿。后来在“持不同政见者”的帮助下在美国出版了,真正滑天下之大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到七十岁就去世了,可《日瓦戈医生》仍旧在治病!
2024.1.20大寒大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