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问张老师,莫言上了五年学,就再没有上学,是怎样的情况?张老师说,上完五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第二年他们就算是上完小学,接下来要上中学,那时是推荐,莫言没有被推荐上。我问,那给上完五年的学生发毕业证书吗?张老师告诉我,那时已不正规上课,到处“乱哄哄的”,哪里还有毕业证发?听了这话,我也搞清楚了为什么莫言在谈到自己最初学历时总是说上了五年小学,而不说小学毕业。这体现出莫言说话办事严谨的一面。
我接着问张老师莫言写作文的情况,“他写的作文确实比其他同学都好吗?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张老师想了一下,对我说,“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莫言的作文写得好,主要是在四五年级。确实比其他同学高出不少,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具体讲,一是他作文的开头写得好,能抓住读者。二是他有重点地写,忽略不重要的地方。我开始也不太相信他的作文能写的这么好,就把他叫来,当场出题,我看着写。他写得确实好。证明以前的作文不是抄别人的。”听到这里,我问张老师,“除了天赋,您认为莫言作文写得好,原因有哪些?”张老师回答,“主要是得之于阅读。莫言在课外,读了不少小说。当时,我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集中同学们个人的书,大家借阅。我让莫言管理图书角,这样莫言也得便利,读的书多。”
关于莫言写作文。莫言文学艺术馆的毛维杰馆长记述过张老师的回忆,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写学校的运动会。莫言不是写流水帐,而是把面上的事一笔带过,重点写两支篮球队比赛,描写了一个老师打球时的动作、表情、汗珠以及他的身影和天上的燕子的影子重叠起来等。这篇作文和另外多篇莫言的作文很为老师欣赏,不但在本班课堂上宣读,还拿到别的班以及中学里作为范文宣读②。这让童年的莫言增加了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也许正是这些鼓励着他此后虽然生活艰辛劳动繁重,也没有放弃文学之梦,最终取得成功。
莫言辍学后,不像有些人离开学校就把书本抛到一边,几年后学到的知识也就忘了大半。莫言坚持克服困难自学,集腋成裘,写作水平高出一般同龄人。莫言当兵后给他大哥写信,介绍入伍的经过等。从来信,莫言大哥惊讶小弟“信写得不但文从字顺,而且文采斐然,感情真挚,十分感人。③“
除了多读书,莫言从小就有比别人多的写作天分,也是不能否认的。莫言的大哥在讲到莫言时说道,“莫言对文学很敏感,情商很高,感情很细腻,具有超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这东西是学不来的。④”
莫言的大哥是“文革”前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他对莫言写作的评价是准确的。
听完张老师讲述,我对张老师表达感谢,并一起合影留念。
我从莫言的回忆及相关文章里了解到,莫言与小学老师(包括张老师)的关系也由于时代的原因有过隔阂。莫言曾经回忆过,“文革”运动兴起后,由于在学校里反对老师的一些做法,他“与张老师闹翻了脸”⑤。直到成年当兵后,翻出当年的作文本,看到张老师用红笔写的大段批语,被当年老师的用心栽培而感动。成名后的莫言曾回家乡探望老师,现在莫言文学艺术馆里有一张莫言与两位小学老师的合影,估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照的。莫言不讳言自己幼时的鲁莽犯错,以行动诠释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
最后补充一下,莫言文学艺术馆坐落在莫言的家乡——高密市“东北乡”平安村村北,隔胶河南距莫言旧居一两公里。该馆于去年11月底建成开放。馆内展品丰富,全面介绍莫言的家乡、本人成长经历、文学创作的过程及文学成就等,是了解和研究莫言的最具价值的展馆。
写成于2024年2月17日,正月初八
莫言与体育老师王兆聪(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张作圣(右一)合影(此照片在莫言文学艺术馆展出)
笔者与张作圣老师(右)合影。拍摄于2024年2月14日
莫言文学艺术馆外貌
注释:
① 莫言:“我漫长的文学梦”,《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月,19页
② 毛维杰:“童年的莫言”,《莫言与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2月,81页
③④ 管谟贤:《大哥说莫言》,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87页
⑤ 莫言:“我漫长的文学梦”,《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月,21页
苏永生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