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田丨绘制自己的诗歌脸谱——读庞洁诗集《诗面庞》 - 世说文丛

王可田丨绘制自己的诗歌脸谱——读庞洁诗集《诗面庞》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收到了诗人庞洁赠与的第二本诗集《诗面庞》,之前曾零散地读过她的一些作品。印象中,那些恣意生长的诗句有一种特别的机智和锐度,已然展露了作者的才思与禀赋,只是有些篇章或段落还不够精粹,略显杂芜。那种“杂芜”究竟是表达的需要,抑或写作功力不够深厚的表征?当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借此机会,一睹她五年来诗歌创作的大体样貌。
“一些老套的诗歌意象/无法开出例外之花”,“今天的诗人们/或口若悬河/或惜墨如金/大都迷恋隐喻和象征/大于热爱土地和人间”,“万物又新长的/春天/应该远离那些已知的抒情”。透过这样散落在诗集里的零碎句子,我们不难猜度诗人了然于胸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确,庞洁的诗大都在日常和经验层面运作,有抒情性但不迷恋抒情,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或细节,都能自然入诗并展开诗意的叙说。其中的物象或事象也因确凿的现实关联弱化了意象化的运作模式,远离了隐喻、象征、超验……这些方法和维度。
“生活的真理远大于那些拗口哲学”,“平淡的日常/已是最好的慰藉”,“把身体当成陌生的形而上学/还需好好供奉”……将诗靠近日常和此在,语言需要祛魅,诗人需要一份清醒的认知,以及将庸常琐碎的生活材料进行诗意转化的能力。抒情和意象,再怎么老套,诗意的产生也是容易的。但庞洁没有沿袭,或者说,是她持守的诗歌理念不允许她这么做。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性认知:阅读杜甫时,“秋风陡峭/提醒路过的诗人/要把每一句都当作遗言来写”;面对芒种节气,“麦地的智慧是冷的/收割时的战栗到来前/绝不把内心大面积的虚妄/轻易地唤作风暴”;在边地之夜,“看不到的远方/证明了玄学的亲和力/孤独必有其深凹的入口”……除此之外,还有她对语言的某种“纵容”,如《我有时也写点口语诗》,她这样做,是勇气,更是才能的体现。
看看她如何诗化生活,便对她处理诗歌惯常主题的能力多了一份信心。
《在绍兴咳嗽,兼记八卦一则》这样的出差趣闻,本应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但诗人执意将其写成诗。叙事、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这样的材料怎样才能加工成诗呢?首先得益于生动有趣的书写,其次是必要的组织和剪裁,还有一点就是透过生活现象挖掘和提炼出一些本质性的体悟。一如“搭讪只是午夜戏剧的本能”,一如《儿科病房》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的“高科技让生病沦为儿童的福利”“人质爱上绑匪/病人爱上医生/小孩把病房当游乐场了”等。甚至“我在绍兴咳嗽”这么平白的口语,为什么“在午夜听起来也富有诗意”?大概是在倾听的过程和我们的意识当中,语言逐渐脱离了现实所指,具有了某种微妙的“言外之意”,也就是隐喻或象征意味。因此,隐喻和象征无论如何都是诗意的来源或保证。只是我们有时有意规避,或打破了约定俗成的意义的窠臼。
不用说,《在重庆》《牧护关》《我有时也写点口语诗》这些作品,都是庞洁处理日常素材的例证,风趣幽默是其主要特征。哪里是抒情哪里是叙事,哪里是诗化的哪里是散文化的。只要是有意味的语言形式,都可以被诗歌拿来为己所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通篇只列陈了三个人物的对话,但对话情节出人意料,产生了令人“惊奇”的效果,当然也构成了一种诗意。由此可见,诗不仅存在于情感和思想的震荡中,叙事性话语也完全能够产生诗意,甚至更为新颖。只是没有统一的模板可供复制,需要诗人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领悟。
其实,最能体现庞洁写作功力的,不是以上列举的具有叙事性特征的那些,而是不拘泥于形式,或纪事或言情,或体认或思悟,以较为常见的方式书写的作品。而且,在这些诗里,庞杂或散漫的现象很少出现。这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接受和认同的诗歌“应有”的面相或样式。像《夜读王维》《杜甫在秦州》《冥想练习》《我没有参加过的葬礼》《走失的红裙》等,诚恳端庄的整体氛围,不时地被机敏诙谐的音调加以丰富和调和。诗人的“孤意与深情”在处理爱情主题时,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我爱着你/仿佛悼念你”“我啜泣,是因为/多爱一个人/在尘世就多了一段生离死别”。
此类作品中,《海上打坐的人》和《心理医生》给我特别的印象。前一首是典型的意象诗,语言精警,颇具隐喻和象征内涵。“他持续地引领着大海”“用蔚蓝的兵器/叩响秘境之门”,这个类似先知的修行者,或许正是诗人在心灵的秘境意欲效仿或成为的那个人。而后一首诗则写得相当奇诡,“他用理性而克制的技术/探测我理想主义的雷声”“我还看见另一个隐姓埋名的人/在房间中正襟危坐”“多年前我正从此地逃亡/遇见一支出殡的队伍/沿途没有哀号”。诗人以如此的方式营造诗歌幻境,莫非是隐秘地宣泄她那不为人知的哀伤?
我很好奇本书的书名何以叫做《诗面庞》,我猜想,庞洁在命名这本诗集时,是下了功夫也颇见匠心和慧心,其中巧妙地包含了作者的姓氏。写诗的人倾其一生的言说,也仅能触及诗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或实现部分的可能性,远非全体。我们写诗,某种程度上也被诗书写;我们为诗歌绘制的脸谱,也部分地成为我们自己的脸谱。
诗歌是一种理念式的存在。我们领悟着,阐释着,描绘着理想的诗歌,也分有恬淡、深情和澄澈的智慧。

(原作较长,限于报纸版面,发表时有删减,谨向作者致歉)

QQ截图20240228201817.png 诗人庞洁


作者简介:
王可田,1972年生,陕西铜川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参加中国作协十代会,入选陕西百优作家扶持计划。出版诗集《麦芒上的舞者》《存在者》,评论集《诗访谈》《诗观察》。曾获全国鲁藜诗歌奖、陕西作协年度文学奖、陕西青年文学奖等。


参见《青岛财经日报》“悦读”副刊
2024.2.28 A8版
组稿 / 编辑:周晓方


王可田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可田丨绘制自己的诗歌脸谱——读庞洁诗集《诗面庞》》 发布于2024-2-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