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丨以色列约旦十二日游 - 世说文丛

史晨丨以色列约旦十二日游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洛克菲勒、摩根、巴菲特、卡拉扬、基辛格……这些犹太人的名字在世界史中振聋发聩。以色列人口虽占世界的千分之二,诺贝尔奖却占世界的22%,这就是犹太人。为了去了解伟人的故国,为了儿时记忆中《一千零一夜》的神灯,我搭文友徐维的校友团去以色列约旦旅游。
中东之旅收获多多,一是以色列很安全,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所以后悔多买了四五百元保险费。二是以色列感恩中国,旅馆悬挂中国国旗,书写中文欢迎,游加利利湖时为我们18人升五星红旗奏中国国歌,这与二战时的两个中国恩人何凤山、王替夫有关。三是增添了许多知识,这是在国内从来没听说也不可能了解到的内容。
参观尼泊山摩西升天处,导游讲犹太教创始人摩西,他用钢蛇神杖捣地出了圣泉,水流出来汇成约旦河,然后流入死海。我在一旁想不对了,耶稣曾在约旦河洗礼,我们都在原处取了圣水,准备回国后馈赠周围的亲朋好友,怎么神的前面还有神,相差了几千年,谁是真神啊?原来《旧约》讲的是犹太教,最早摩西出埃及;《新约》讲的是耶稣,基督教三位一体,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所以德国纳粹以此为借口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中有名有姓,也是从焚书开始。
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原来他们都是一个祖宗,亚伯拉罕的嫡子后裔是犹太人,庶子后裔是阿拉伯人,犹太人创立古犹太教,后来新兴教派基督教衍生出来,再过七百年阿拉伯人又创立了伊斯兰教。三教共同信奉的上帝,耶和华也就是阿拉。犹太教期待救世主(弥赛亚)来临,基督教说耶稣就是救世主,伊斯兰教讲摩西、耶稣只是上帝派来的先知,而麦加出生的穆罕默德是上帝派来的最后一位先知,《古兰经》是继《旧约》和《新约》后上帝赐的最后一部“圣经”。我们在耶路撒冷观看了犹太教的哭墙,沿着苦路来到耶稣受难及复活的圣墓大教堂,一墙之隔的金顶清真寺宣经塔,一天五次高音喇叭里阿訇呼叫唱经声,让信徒和游客不知作何想。圣地一片喧闹,天堂也不安宁。
伯利恒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辖的城市,8米高的水泥隔离墙禁止拍照,以色列人持枪控制着入口,城内由没有武装的巴勒斯坦警察维持秩序。在马槽广场,我们弓腰钻进圣诞大教堂,地下室有耶稣降生的马槽,信徒和游客要排队一两小时才能看到;地上东正教的信徒们正在做弥撒,圣歌唱起一片肃穆。门外巨大的圣诞树旁,列队的巴勒斯坦男女手持阿拉伯语标语似乎正在示威,我以国人思维认定是反对敌人以色列,因为巴以冲突都是这么宣传的,导游却翻译说他们在反对巴勒斯坦自己制定的宗教法规。
锡安山上有一著名的马可楼,相传是耶稣与12门徒最后的晚餐所在地,登楼入室却空空荡荡,墙上有多种宗教的记号,达·芬奇的那副名画却并未复制于此,不知是何缘故。离此地不远处就是圣母安眠教堂,据说是玛利亚逝世的地方。我们一路走来,全都是《圣经》的故事,难怪耶路撒冷是基督徒一生必到的圣地。
关于“苦路”,耶稣从判罪的“铺华石处”“鞭笞教堂”“定罪教堂”背上十字架,一路经过9个地方到达圣墓教堂,进去后仍有被处死、埋葬、复活、升天等5处圣迹,的的确确是一条苦难之路。《圣经》如何描写我尚未读,但现在是阿拉伯人居住区,一路全是小商品市场,据说都是中国的义乌产品。苦路变成了财路,当年青岛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较之可谓小巫见大巫,耶稣在天之灵不知作何之想。不过苦路变成发财之路未必是件坏事,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不也是这个目的吗?
旅游团第一次午饭是在以色列人民公社食堂就餐,海景餐厅记忆清新。犹太人是个伟大的民族,他们被灭国两千多年,仍前仆后继从世界各地回来复国,用勇敢和智慧让70%沙漠国土全部绿化,海水淡化与高科技举世闻名,最终成为供应全欧洲的水果蔬菜基地。他们从上世纪初成立的“基布兹”,希伯来语是人民公社,不知是不是在实践共产主义学说。犹太人建立了公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所取,没有私有财产,男女分住集体宿舍,共产共妻,生下孩子集体专人抚养,以至于第一批孩子不知自己的父母,长大后无名无姓,产生了许多精神及社会问题,幸好弗洛伊德们是这方面的专家,公社最终还是承认家庭和私有制,不过家家没有厨房。现在的基布兹仍然存在,到处是他们的农场和工厂,制度内部肯定改变了不少,我们不懂希伯来语,只能靠导游介绍点滴而已。
参观本塔尔山的戈兰高地,战争遗迹随处可见,遍插黄牌警告的地雷犹在,战壕地道碉堡依旧,战车架炮弹皮制作成动物雕塑,寓意着曾经的战争与现在的和平。这里的确是战略要地,远处是叙利亚,据说可见其首都大马士革,俊男靓女的以色列士兵也在此地拉练,大概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吧。这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但跟团的两国导游观点不一,以色列导游讲这里自古就是以色列国土,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在赎罪日突袭以色列,六日战争以色列以少胜多反败为胜,收回戈兰高地扩大了国土;阿拉伯导游讲是以色列侵略叙利亚,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定的版图,所以阿拉伯世界坚决不予承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综观世界哪里都是这个样,拳头大的是哥哥。
约旦王国同样是80%的红沙漠,但不见改造,我们下榻的五星级宾馆,自来水仍不能烧开饮用,全靠进口矿泉水。佩特拉古城又称玫瑰城,雨中游览别有风味,经3里路的“蛇道”到达卡兹尼神殿,恢弘的建造能力堪比金字塔,所以被戏称外星人建筑,据说全程往返要两天,电影《变形金刚2》就在此地拍摄。我花20美金坐马车从神殿返回,石板路上颠簸得好像骨头都散了架子,几次想下车步行,真是花钱买罪受。乘敞篷吉普车欣赏沙漠美景就快活多了,看看小佩特拉、阿拉伯的劳伦斯、月亮谷,鬼斧神工的山石与连绵起伏的红沙漠,都是约旦的独特风貌。杰拉什古城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罗马遗迹,被誉为“罗马之外的罗马”。卡拉特堡居高临下,建筑宏伟,留下的是十字军东征的一些记号,似乎还能听到武士们的厮杀声。在首都安曼的城堡山下,露天古罗马大剧院仍可以演出,约旦文明古迹全是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的宏伟杰作,岁月流逝几千年,还能见到曾经的辉煌,感到不虚此行。旅游也帮我们复习了当年王朝的更替和宗教的搏斗,我们复习了宗教史战争史,当然也在见证着历史。
死海其实是湖,海拔-417米,也称地球的肚脐眼,以色列和约旦两国共有。因为含盐量太高,尝一尝不是咸而是苦,那天风浪太大禁止漂浮,驴友们只好在水中嬉戏,涂抹黑泥美容算作到此一游。约旦靠旅游赚钱,许多宾馆就建在死海边,海对面的以色列却靠高科技赚钱,旅游根本不放在眼里。我们这次旅行与海结缘,先到达地中海边,有四千年的雅法老城、海法城的空中花园、海蚀洞穴“蓝眼睛”;又乘船游览了《圣经》提到的加利利海;我们曾住在死海海滨豪华的五星级宾馆;还在亚喀巴乘坐游艇游览红海欣赏海底活珊瑚,此海南通印度洋北接苏伊士运河……大海让地球运动起来,大海让人类沟通起来,当然也让野心家们摩擦起来,继而战争打了起来……
我们到达以色列那天是他们光明节的第一天,到处是大大小小的九支烛台,第一天点燃两支,然后一天点一支,庆祝八天,这是犹太人的感恩节,我们借光同庆全过程。我一开始被他们的烛台搞糊涂了,在国会大厦前合影时才知道,以色列的国徽是七烛台,象征一周七天,有一天是安息日休息,世界各地也都沿用至今,就像司空见惯的公元年号一样,其中也包括我们这些声称不过洋节的中国人。

原载弘川传媒 2019-11-11 21:23

微信图片_20240303230712_副本.jpg 以色列士兵在哭墙前
微信图片_20240303230721.jpg 哭墙前的以色列国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史晨丨以色列约旦十二日游》 发布于2024-3-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