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发行的《东方杂志》第八卷第七号,刊登了一条题为“不需火柴之纸烟”的短消息,具体如下:
伦敦西区一烟商。新发明一种纸烟。燃时无须有火柴。烟头涂药。而纸烟匣边亦涂药。划烟于匣边。如划火柴然。烟即燃矣。伦敦人以其便利。均乐购之。于是烟商之肆。利市百倍。
宣统三年,即1911年。其时报道的这一“不需火柴之纸烟”,应至少于1911年就在英国流行。
据仅有80个字符的简单描述,烟头涂药与烟盒侧边亦涂药,如同一根火柴的式样。擦燃之后,烟头自燃、即可吸食,如同常规火柴的操作流程。如此看来,火柴点烟的一道手续,已完全被纸烟本身所涂有的化学品替代。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文中提到的西区,未必与英国戏剧相关联。但伦敦西部的上流社会以及英国王室的豪宅居所,总给人以繁华奢靡与贵族风范的印记。言及西区的烟商发明了这种独具特色的纸烟,恐怕也是符合时代背景的非典型性事例。不过具体的烟商是谁以及产自何地,都有待进一步探寻。
有意思的是,这则消息过后的半个世纪,国营青岛卷烟厂曾经遵照中央首长的指示和提供的国外样品,合力攻关、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研制出这款如同擦划火柴即可点燃吸食的“自燃烟”。前后相比、中外对照,两者的原理和实效应当并无本质的差异。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我们前进的道路面临困难并且在不断探索的特殊时期。自燃烟的成功范例,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闪耀的一个明亮的光点。
抚今追昔,假如当时能够对整个世界增加必要的接触和交流,哪怕只是单单研读旧有文字的段段记录,如果巧遇《东方杂志》的话,是否也能从这几列的字里行间,发现足够的线索、开启有益的尝试。
2024.3.11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