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基亮丨流淌琴声的马路 - 世说文丛

孙基亮丨流淌琴声的马路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阳信路不长,有百年历史,很安静,不跑车,是条流淌琴声的音乐之路。从北头到南端,这里集中了钢琴家、提琴家、音乐学校,还有爱乐的居民和学琴的琴童。

1.png
20世纪初的阳信路一带,最右边是崇德中学最早的校舍“思聂楼”

2.png
“思聂楼”——崇德中学的主要教学楼,笔者曾在二楼教室上课。
左边是老师宿舍,此楼后边是4号

1940年代中期的儿时,我住阳信路2号崇德中学里面的教师宿舍,家长们都在同一个学校教书,老师的孩子们自然也成了玩伴,常常聚在一起玩耍。

崇德中学有两座楼,前楼是陶克理楼,一座现代式的二层楼;后楼是思聂楼,是座坚固古老的美国式楼房,紧靠着隔壁4号那座楼不到十米。

我们宿舍一帮子小朋友,现在称“发小”的,那时刚刚七八岁,暑假期间在思聂楼教室里组织活动,大家把各自家里的书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叫“小青岛”的小图书馆,搞模拟图书馆的借阅活动。常听到隔壁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琴声是从4号那座安静的、爬满常春藤的楼房传出来的。从我的一位发小赵玉光那里,模糊知道那位弹琴的少女,是发小的表姐,在学钢琴。有次她还来到崇德中学,我和他姐妹俩,在梅格登牧师院子里,把着一棵元宝树(枫树)树杈荡秋千,忽悠忽悠,树杈摇摇晃晃,亏了我们没劲,不然树杈断了可怎好?玩高兴了,回家晚了,听说让她奶奶好训斥一顿。

我们都在上海路教堂做礼拜,听大人说教堂唱诗班司琴的,就是那位弹琴女孩的长辈。她曾参加兰山路礼堂她姑姑的音乐会,他的两位姑姑王重生和王复生,从美国留学归国,在这里举行音乐会,7岁的王绍麟上台钢琴独奏,事后被大人抱到钢琴上,记者拍下了这一瞬间,刊登在报纸上,成为永远的纪念。现在青岛兰山路礼堂,改名为青岛音乐厅,在举办纪念青岛音乐厅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时,被组织者发现这张照片,结果按图索骥,找到已经快八十岁,在美国洛杉矶的王绍麟,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青岛音乐厅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3.png
那位弹琴的少女,在她快八十岁的时候,应邀到“青岛音乐厅特邀嘉宾”
参加音乐厅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经过七十年时光的流逝,恍然知晓,那位弹琴少女是王绍麟,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早已远走美国,她的姑姑,就是鼎鼎大名的钢琴教育家王重生先生(1919.8.19-2001.12.26),发小也成了八十岁的老太太,多年在教会唱诗班司琴。赵玉光是崇德中学校长赵泰和的女儿,从小学琴,一直在教会唱诗班司琴。她弟弟心中也有音乐的种子,家里有一架古老的美国钢琴,他的孙女才上小学,已经举办过多次钢琴独奏音乐会。

4.png
和发小赵玉光在“青岛美庐”摄影展(2018.9.2)

王重生先生1941年从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玛丽曼斯学院(Mary Manse College Toledo Ohio)毕业,主修音乐、钢琴。从1951年到2001年12月26日去世前几天,做了五十年的家庭钢琴教师。悠悠五十載,漫漫半世纪,占青岛百年史的一半,也占她生命的三分之二。漫长的教琴史在青岛独一无二,有谁能与之比肩?随着她丈夫李忠桥(1916.1.18.-2016.3.9.)对我的叙说,关于她、关于她的家人,一个个人影、一幕幕画面,或在眼前或在远处,向我微笑向我招手,闪动在我眼前……

我的音乐老师邓余鸿先生是潍县广文毕业,在学校就是音乐人才,他编了本《101中文名歌集》,收集了欧洲日本民国时期的著名歌曲,并且还有他自己翻译的英文歌词。毕业后他就在崇德中学教音乐,是崇德中学的音乐常青树,与王重生都是音乐界有名气的人物。他和文德女中的音乐老师联合上音乐课,济阳路小礼拜堂就是崇德文德的合堂音乐教室。那会崇德中学改名为十一中,文德女中改名为八中,笔者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在济阳路小礼拜堂。崇德文德联合的“崇文合唱团”曾是岛上很有名气的合唱团。经常参加电台的广播。

5.png
王重生王复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

阳信路4号还是当时音乐精英的聚集沙龙。每次上海路礼拜结束,都要到这里,排练新的诗篇。早已去世的王德义先生曾和我说,他那会十几岁,在王重生家排练唱诗,时间长了,总会得到一块烤得热乎乎的面包,排练时吃个热乎乎的面包,给练唱增加了热量。他们常在上海路教堂献诗,也举行音乐会,王重生和王复生在上海路教堂举办音乐会,记得王复生唱的是《夏天的玫瑰》。在这里排练的有邓余鸿、吕超青、毕蔚坪、张宜范、王德义、张德林、高新民等人。

崇德中学老校友,我的老学长是外语教授朱士寰先生(网名耋耋翁)。据他回忆,1948年的春天,在崇德中学不大的校园举行了一场露天音乐会。看似平常的中学校园,却请来了著名女高音周小燕女士和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就在露天,给中学生演唱和演奏,而这两位音乐界的名家,就是邓余鸿老师邀请来学校,给同学们演出的。听说只有邓余鸿老师才能把这二位请来青岛崇德中学演奏,崇德中学的学生真是有幸,能在上中学的时候欣赏到大师的演奏。

6.png
阳信路4号

我们家和邓余鸿老师住隔门邻居,他家也是钢琴提琴声响不断,二儿子邓秋云跟王重生学钢琴,课余时间都在家练琴,后来是西安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邓老师的孩子都是我的发小。他知道我在华新纺织印染厂工作,对我说,王重生的丈夫李忠桥也在华新纱厂工作。李忠桥先生1941年北京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1944年开始,一生在这个厂工作。他在劳动工资科,我在图案设计科,办公室相距不远。

李老先生2016年3月9日去了天堂,之前我和李老逛街吃饭、谈话聊天的画面记忆犹新,恍如昨日。易州路春和楼包子铺,那荠菜馅的发面包,还记得排队买潍县火烧,进嘴就化的味为先豆腐脑。我们喜欢四方路黄岛路这样拥挤喧闹的地方,喜欢这里的平民风格,喜欢这里的花卷、炸鱼、稀饭、烤鸭,喜欢熙熙攘攘有老青岛人情味的地方……

7.png
笔者与李忠桥(右)

他经常给我看《燕京大学校友通讯》,了解了许多燕京旧闻,司徒雷登怎么和新生见面,黄昆怎么从潞河中学同位,分别考上燕京的不同系别,怎么和赵紫宸的儿子住宿舍,因为和谢冰心前后同学,喜欢她的书,《一片冰心在玉壶》里面张文藻的求婚信,那种知识人的诚实,引起我们好一阵讨论。他自己老实一辈子,不会浪漫,却偏又喜欢浪漫的徐志摩,津津乐道,喜欢李清照,喜欢巴金,喜欢季羡林,看我七十多了还到城阳教书,吃饭简单,生活简朴,喜欢把我比作颜回,说我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有次在大庙山聊起过往。王重生在美国上学,有位盲女同学露丝,上学弹琴都要导盲犬带领。我听了感到很好玩很新鲜,回家写成短文。第二天,拿给他看,他说,“哦,这么快,你比记者还快还好……”从此,他和我的聊天,有了倾向,有了主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家庭和音乐。聊到夫人教琴,儿子拉琴,孙子演出等等,并有意寄望于我,写下来。就在不经意不专业的叙述中,王宣忱·孟冰仙/王重生·王复生/王绍麟·李厚义·李厚礼·李厚信/李传韵·石芳芳·黄栋·李佳佳,以及王宣忱弟弟的一家,这样四代人漫长的历史,音乐世家的经纬,开始勾画在我的脑海里。

阳信路北头,曾有家“新声音乐学校”,听说是一位姓孙的办的私立音乐学校。
阳信路的音乐气氛,最近又得到了加强,有了新的元素,新的气象。写过《青岛符号》等书的青岛音乐诗人王音,家搬到了阳信路,正冲着4号。这里原是一些独栋楼房,山东体育学院李秉诚的家就在这里,拆迁后盖了大批单元楼。王音对搬到阳信路住非常期待,在去年没搬家的时候就与我交流,了解阳信路音乐之路的情况,今年四月份搬到了阳信路。这位音乐人、诗人搬到阳信路,对阳信路的音乐传统起到保护和加强的作用。我曾见他吹着一种叫不上名字的乐器,在嘉木美术馆演奏,朗诵他作的诗歌。

2016年3月12日,初春乍寒乍暖的日子,刚举行完毕李忠桥的葬礼,那肃穆悲伤的情绪,仍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他生前嘱托我的眼神似乎总在眼前打转,心里边一种声音在悄悄对我讲:“你应该记住我对你讲的,你要写下来,写成书,就像你第一次写给我看的短文那样。王重生在美国上学的一件小事,你写得那么生动,写王宣忱也不会有问题!”我永远记住李忠桥在冥冥之中和我讲的话。

2018年10月12日二松堂



孙基亮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孙基亮丨流淌琴声的马路》 发布于2020-8-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