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6卦《明夷》卦补正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6卦《明夷》卦补正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36·明夷        
地火明夷。坤上离下。 
 
明夷。利艰贞。
【译】负责者前途暗淡时。(在政治昏暗无明的时候,贤明要隐藏光明,)这利于危难困苦情况下宗族家国的存在。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译】负责者前途暗淡时,像太阳神鸟收敛了翅膀不飞。当政治昏暗不明之时,管理邑邦的待聘人才们,你们宁可多日无饭食果腹,也不能助暗求生;在任的邑邦管君们,如果你们要抛弃管地他谋,应因领主制造政治昏暗的罪责确实难恕才行。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译】(由下而致的社会秩序黑暗不算太深,)就像腿受伤的太阳鸟乃能驮起太阳,可以借军队武力得到挽救,挽救的武力越强越好。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译】制造政治黑暗的高级统治者命令之征伐,如果大获全胜更助长了政治黑暗,那就不要使胜利给一些宗族家国的生存带来毁灭。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译】高级统治者制造政治黑暗的时候,只有钻进贤明者肚皮之中方能知道其不干预外事的用心,是在等待时机,以再度让天下的光明重出。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译】政治黑暗的时候,作为一个神圣的筮史,应当坚持传达神明的意志,不匿光明,以利合乎天意的当事者宗族家国之存在。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译】不开明的统治者,他和他黑暗统治的下场,就像太阳一样,虽然能升上天空,但终究还要落入地下。    


36明夷 
地火明夷。坤上离下。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释“明夷”:
商王族认为自己的男祖先为重氏,女祖先为黎氏,共称重黎氏。他们乃兄妹兼夫妻。他们同族婚配,生下商族。为证明自己优越,是华夏的领导族群,还吹了自己也坚信的牛皮,说自己的祖先伏羲女娲生了太阳、月亮。这重黎氏就是祝融氏。于是祝融氏的男人都是太阳的接班人,女人都是月亮的传人。例如商族的男子均以太阳的名字命名(帝甲……帝辛等等),女子则比喻为“月”(如《易经》中的“月”字便是指女人)。那时的人认为太阳、月亮均由东方升起。在这语境下,甲骨文“明”字的有一体,象形日月并列,会意光明。
应当注意的是,后来人们往往将太阳比喻为君主,把君主的从属比喻为月了。本卦许多地方或明或暗,都率先用了这等比喻。
“夷”《说文》:“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东方,指考古学上的海岱地区,即从辽东半岛到长江北岸一带,这一带曾是龙凤崇拜、日月崇拜等崇拜的源头,所以金文“夷”字象形正面的人背弓——正面人拟高大的人;据《山海经·海内经》“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的记载,弓箭是东夷人的伟大发明,大昊氏继承了少昊氏,更有以射日而著名的史前伟人羿——弓矢用于猎杀很是方便。正因为弓矢的猎杀的作用突出,所以“夷”字又引申为杀之义(明夷图1)。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楚辞·天问》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这两则神话可能说明了这样一种社会状况:史前伏羲(重氏)女娲(黎氏)集团的某种策略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开发,因而天下汇入这一集团的族群较多,这需要有一种公同生存标准,于是也就有了一个以这种标准为圭臬的控制力量,这力量就是以“羿”为号的族群。“羿”“以扶下国”“去恤下地之百艰”,正是这种控制力量的使用,从而奉“帝俊”(伏羲女娲)之命“革孽夏民”的。如果这个说法可准,那么“明”应该泛指伏羲女娲族群集团汇入的“日”“月”崇拜的诸多族群的领导族群的精英人物——可能后羿“以扶下国”的初始是射杀违背上述“公同生存标准”的族群负责人,这也可能是“明夷”这一卦的原始由来。
在本卦则指商王族政权负责人员的“明夷”。从这个角度上说,“明”有时指作为邦君领主的“日”,和作为邦君领主管理人员的“月”。但更多的时候是指作为商王封赐的邦君领主。进一步说,“明夷”比喻作为日月升上天空的权威是否应该否定的问题。
“明夷”一卦的产生应该有后羿射日、射月的传说作为铺垫。既然如此,《易经·明夷》卦的产生时间就不应该在周代——在周代,太阳月亮崇拜而产生的神话,应该不会被继续列为周朝廷指导国家的方针大纲。《国语·楚语下》说,重黎氏(指商王族祝融氏)的后人程伯休父指责周宣王时国家混乱,是放弃了“重置上天、黎置下地”(祝融氏司管着天地)的商代日月崇拜的信仰、秩序,这信仰的实质包括着《明夷》的政治基础。既然是《明夷》的政治基础,就不该有周代初期对“箕子”的赞许。因此本卦《六五》爻“箕子”显然不是指逃难到了朝鲜建国的“箕子”,《彖传》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显然是为了“箕子”“明夷”的误注找找借口而已。 
“羿”,文献又称“夷羿”,因为它是东夷人后来的一种族号(后羿是一个沿袭时间很久的族号,它至少上起帝尧时代,下到夏朝少康时代)。后羿射日、射月的图像多见于周、汉,那日、月作鸟形,月亦作兔形(明夷图2)。本卦《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上九》“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就是基于太阳与太阳鸟位置的互换。从《礼记·秋官司寇》之“硩蔟氏”上看,古代有日月蚀射月射日的风俗,后羿射日射月,恐怕也是这种风俗的伴生神话。
若准此,“明夷”可释为:负责人的前途暗淡时。因为本卦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身居下位的贤明在特定的政治黑暗里如何处身。这些贤明有为大领主管理邑邦的人,也有身为领主的人,其均为不愿与居上者一同制造政治黑暗的人。《易》的编著者通称他们为“君子”,显然也站在他们共命运的角度上为之策划。“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华民族精神,当起于此。
由此而论,“明”在此为多义词,指光明的太阳,指名义为太阳之子的高级统治者的统治,又指具有太阳品质的贤明。“夷”,亦多义词,联及太阳则指晦灭,联及高级统治者的统治则指昏暗,联及贤明的人则指避匿。
“利艰贞”,在危难困苦的情况下,有利于宗族家国的生存;这里用以解释贤明为什么要“明夷”——高级统治者的统治出现了“明夷”的状态,就是其属下者宗族家国的存在出现艰难危机的时刻,在这时刻“明夷”,当然是有利的先兆。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释“明夷于飞,垂其翼”:
“明夷”,太阳隐没,光明泯灭。“飞”,飞禽,指太阳鸟。“垂”,与举翅相对。“垂其翼”,光明没有了,似太阳鸟伤羽垂翅,低伏不出;喻说社会环境黑暗下“君子”的处境。
按:“明夷于飞,垂其翼”,把太阳和鸟联系在一起出于修辞上的籍典。在中国古代,鸟曾是太阳的象征。那时人不知太阳与地球的运行关系,认为大地是不动的,而太阳则是由神鸟驮着天天由东至西飞落。《山海经·大荒东经》就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等。文献的这种记载在考古挖掘中多有印证,如陕西华县泉获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鸟负日图等,就是较早的一例。所以《易》提及光明也自然可能类属到了鸟。

释“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君子”,此处指的是有资格给大领主管理邑邦的人;他们出身贵族,是《易》编著者眼中理应的统治者,他们的竞争者是“小人”(指出身低下却才智技能俱很超出的人)。下文“有攸往”说明他们的身份不是邑国永远所有者,否则他们就不能“有攸往”了。
“行”,甲骨文象形四通的路口,人们面临这样的路口均会作出抉择,故而这里用其会意,有未定之场所的意思——我这样解释的理由是因为《易》中凡在“××于×”之“于”后的字,皆在状物,如《同人》之“同人于野”“同人于门”等等,“行”自然应释“未定之场所”。这种“未定之场所”,正乃身份不是邑国永远所有者“有攸往”的前提。
“三”,极言多。“三日不食”,当处境如太阳落山后的黑暗,作为一个身处“未定之场所”的君子,就该和禽鸟一样安伏下来,如果身临多日没饭果腹将要饿死的饥饿,可以“有攸往”,但须是“主人有言”。
“有攸往”,指“君子”要离开“主人”他去。“主人”,指任用“君子”管理邑邦的领主。“言”,借为“愆”,罪;指主人有意让“君子”处于“三日不食”的死局。
“有攸往,主人有言”,管理邑邦的“君子”已经到了没法存活的程度之时,可以离开自己所从事的“主人”,但是这种没法存活的前提一定是主人制造黑暗的结果。言外之意,作为大领主任用的邑邦管理人员,当面临“三日不食”的困境而非过失在“主人”之时,是不能不负责任而“有攸往”的。
“飞”,《帛》作“蜚”。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释“明夷,夷于左股”:
“明夷”,《象传》释“六二之吉,顺以则也”,以此对照下文“用拯马壮,吉”,知道这里指由下而致的社会秩序黑暗。
“夷于”之“夷”用作动词,系“痍”的借假;“痍”,伤之义。“左”语句修饰词,《丰·九三》“折其右肱”的“右”之用法与此同,均没有意义。《诗·小雅·鸳鸯》“鸳鸯于梁,戢其左翼”的“左”用法也与此同。“股”,大腿;承接《初九》爻太阳鸟“垂翼”而继续设喻;谓太阳鸟的腿受伤——腿受伤不比翼受伤,还可以勉强飞行。“夷于左股”,婉言由下而致的社会秩序黑暗程度不算太深。

释“用拯,马壮,吉”:
“拯”,甲骨文象形双手由陷阱中取人,这里用其拯救之义。
“马”,《易》中凡及马匹均牵涉战争。“壮”,强大。
“用拯,马壮,吉”,就像腿受伤的太阳鸟乃能驮起太阳,由下而致的社会秩序黑暗程度不算太深,可以借军队武力得到挽救,挽救的军队武力越强越好。《涣·初六》“用拯,马壮”意思同此。
“拯”“壮”,《帛》作“撜”“床”。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释“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明夷”,高级统治者的昏暗;指君王等超级大领主。
“南”,对照“狩”生义,是一个代词,与《升》“南征吉”之“南”意义相同。商族使用的是“伏羲八卦方位”,其南方在上,卦象为天、为乾、为君等,在此它应当借代天、君。“狩”,狩猎。当时各方国间的狩猎活动,一如今日国家各自的军事演习,往往意味着显示武力,故而狩猎和军事活动在文献上往往同义。《易》每及狩猎之事,必也关涉军戎,如《师·六五》之“田有禽,利执言”、《比·九五》之“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恒·九四》之“田无禽”等等。“南狩”,指商王等超级大领主命令下的征伐之战;从《易》中反映,这种战争在诸侯来说,必须由相应的商王号召而参与。
“大”,是个非常关键的字,按《易》中它几乎均不指大小之“大”,对照下文“不可疾贞”的含义,此应当释为正当、端正。“大首”,行为合乎诸侯之传统要求的方国领袖。
“得其大首”一句的语境在于祭祀用人头之风习。1976年在安阳武官村北地商殷王陵区(东区),钻探出祭坑250座,发掘了190多座,揭露出被伐祭的无头人骨架1000多具,这些是祭祀用人头的遗留;殷墟还出土过一些刻有文字的人头骨残片,有一片上刻有“夷方伯”等字,这是祭祀用敌对领袖人头的遗留;史书说帝辛(商纣王)自焚而死,其头颅被周人取去等,说明直到本卦形成前后,仍有以领袖人头为祭品的情况。“大首”应指与商王等大领主性情不合,但合乎传统道德要求的诸侯领袖等。

释“不可疾贞”:
“不可”,不好。“疾”,病;喻“南狩”给能守诸侯之道的邑邦领袖带来的危害。《易》中凡“疾”字均用以比喻政治危难。这个“南狩”是“明夷”之下的“南狩”,所以“得其大首”反而会造成不好之“疾”。
“不可疾贞”,制造政治黑暗的高级统治者命令之征伐,如果获得胜利更助长了这种黑暗,那就像得了危害宗族家国存在的不好之病。
“大首”。李镜池注:“指大头的猛兽,如虎兕之类,甲骨文中多画其大头为特征象形。”
“狩”,《帛》作“守”。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释“入于左腹”:
此爻没有吉凶断语,应与下一爻为属爻分置之辞。
“左”,为没有意义的饰词。“腹”,指贤明者的肚子;婉说贤明将心深藏不露之处。

释“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获”,获得、得知。“明夷之心”,光明泯灭时贤明者藏匿起的心志。“门”即《同人·初九》“同人于门”的“门”,邑国之门。“庭”,即《艮》之“行其庭,不见其入”的庭,指身为贤明之贵族领主、邑邦属理者居住、办公的庭堂馆舍。在古代,“庭”这一建筑空间名称并非一般身份的人所能居有(详见《艮》注)。“门庭”,指贤明所属有、属理的国家。
“出门庭”,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指领主属下的邦邑管君,因领主的昏聩而想弃职他去;二,指贤明者之心不仅用于自己的家国,还关心着外界的邦国。
按:《节·初九》《九二》之辞分别是“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象传》释它们分别是“知通塞也”“失时极也”——限制着不出邑国之门“知通塞也”,还不算什么,但为此而“失时极也”就来了大麻烦。由此分析,“出门庭”指着外出邑邦,参与正常的外交活动。从《益》中分析,当时邦国的领主、管君,每要参与外界的一些政治活动。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婉言;其让贤明们在政治黑暗之时不但不干预家国以外的事情,并还要慎言谨行,藏起对天下政治关心的迹象来,以免遭害。此爻换今天的话讲:钻到贤明者的领主、管君之肚皮里,能获知他们深居家国之内、不干预外事的用心,是在等待时机,以再度出山叱咤外界的政治风云。
“庭”,《帛》作“廷”。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释“箕子之明夷,利贞”:
注:“箕子”,目前通行的看法,此指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因他被封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他进谏不听,害怕丧命,乃披发装疯佯狂。后为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释其囚,使归镐京。据《史记·殷纪》得知,箕子自身就是巫师。如,武王曾问他殷商灭亡的原因,他不忍心论及而言之鬼神等,即可说明。
我认为“箕”或即“筴”,占筮之义,“子”,是对施筮者的尊称,有师长的味道,犹楚人称巫师为“灵子”(见《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王逸注)。为什么这样说?
《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筴为筮。”知“筴”可代为筮。“箕”“筴”二字可通假。《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释文》:“筴……又音颊。司马云:……小箕曰筴。”总之“箕子”似可指筮师、卜者,其和《巽·九二》“用史巫纷若”之“史巫”为一类人。在奉鬼成俗、事必问卜的时代,他们是贵族阶层的统治者,到《易》的时代,他们即便必须谨奉主子,也是借神灵立言而左右主子的人。
“利贞”,在政治黑暗之中,作为执筮算卦的政治上举足重轻之人,应当不匿光明,坚持传达神明的意志,以利于合乎天意的当事者宗族家国之存在。
《象传》“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说贤明匿明之时,唯执筮占卜的史巫不可藏光息明,即是这个意思。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释“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即《井·九三》“王明并受其福”的“明”,指统治者的开明。“晦”冥,借代黑暗,指统治者的统治。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婉言太阳,转喻统治者;不开明的统治者,他和他黑暗统治的下场就像太阳一样,虽然其能升起在天,但终究还要落入地下。
按:本卦此爻很可能有周人加入的内容(详见《升》释)。
“上”“晦”,《帛》作“尚”“海”。

6.png
明夷图1·《说文》篆文之“夷”、甲骨文“夷”(《粹》一一八七)

7.png
明夷图2·后羿射日、射月演变的射“夭鸟”图
左,隋侯乙墓出土的射夭鸟图;右,山东莒县沈刘庄出土的射夭鸟图
古有日食、月食射象征日、月之夭鸟(妖鸟)的风俗,这种风俗乃后羿射日、射月之传说的变态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今天只能由这些图像来传达了。
“夭鸟”即猫头鹰,它是商王族玄鸟图腾的本鸟。周民族憎恨商王族,在周人代商之后,猫头鹰成为了“夭鸟”,乃至最终卑化为中华民族之民风民俗里的凶鸟。
左图出现了兔子,那是月亮的象征;右图树冠上的猫头鹰,正是商代日月玄鸟记忆的回光返照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6卦《明夷》卦补正》 发布于2024-4-1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