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青岛大虾”的故事已有九年之久。事件的前后经过,如今不难查到详尽的记录。然而,与大虾事件类似的新的海鲜故事,却在这个假期到来前就已登上热搜。
发生在小鲍岛的大虾事件,没有在意当年的市北区相关部门到底做出怎样的书面答复。但这次小港事件出现问题后,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选择在4月28日07:27发布了官方的正式回应。
三段文字的【情况通报】,分别传递出不同的信息:
4月21日,自媒体创作者“B太”在我市小港水产品市场发现业户涉嫌使用“鬼秤”问题,第一时间向我局举报。我局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该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目前排查出问题秤具6台,已检定为不合格秤具3台,其他3台正在检定中,后续将根据检定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我局已严肃约谈该市场主办方,并对全体业户开展警示教育。
从4月21日(星期日)自媒体创作者的“第一时间”举报,到4月28日(星期日)清早的官方通报,用时正好一周之长。不知6台秤具中的另外3台,为什么还迟迟没有鉴定的结果。同时,所言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应当是常规工作的基本程序,何必在此再次表明态度呢。“情况通报”的核心内容,是让公众看到最新的进展和处理的结果。
有关“严肃约谈该市场主办方”,不知是在固定的时段内的第几次约谈以及约谈的依据、内容、实际效果又当如何。至于“对全体业户开展警示教育”,其核心内容还包括什么且警示教育的频度如何,更有必要向公众传递最基本的要点。
4月27日晚,“B太”发布视频后,我局又连夜研究部署,在全区范围深入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缺斤少两”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在农贸市场推广智慧秤力度,尽快实现全区覆盖,杜绝“鬼秤”的存在。
4月27日,星期六。从“连夜研究部署”到“在全区范围深入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检查行动”,这种“立竿见影”的工作时效,前后的间隔到底以几个钟头为限呢。至于“缺斤少两”究竟算作哪种“违法违规行为”,也有必要做出交代,即“缺斤少两”是否为“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案例或者是经常出现的普遍现象。
言及“加快在农贸市场推广智慧秤力度”,大致表明目前的农贸市场或小港水产品市场,并没有完全实行“智慧秤”。加快力度,到底有多快、有多广、有多深。换言之,在“鬼秤”被发现和曝光前,推广智慧秤的计划是否已覆盖小港市场或者说为什么没能完全覆盖小港市场。
自媒体创作者反映的问题,暴露出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短板和漏洞,是对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加强监管的督促和帮助。感谢广大网友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织密监管网络,提升监管水平,努力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如果没有“自媒体创作者反映的问题”,是否“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短板和漏洞”就不能被暴露、被揭穿。任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到底应当怎样被发现、排除、解决、避免,这不正是常抓不懈的职责目标和工作内容吗。
当“进一步改进工作”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被不断重申的同时,是否还有必要弄清“进一步”这个动作之前,到底实际的工作和具体的监管已达到了什么水准。具体地说,没有参照、没有对比、没有基点、没有对现有工作的适时把握,单纯“进一步”用词表达,无疑只是强调语气、提振士气、不痛不痒、过后还忘的又一个语气助词而已。
实际上,如果“加大监管力度,织密监管网络,提升监管水平”,都能按部就班、环环相扣、责任明确、考核有度的话,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自然而然就能得以实现,何必非得要等自媒体的创作者再来反映问题以至造成极其被动的局面和颇为尴尬的程度呢。
以早先的购物经历,小港的海鲜秤始终让人怀疑却又发现不了明确的证据。与此同时,随手能够翻到的新闻报道,至少表明“2004年、2014年和2018年一直有媒体曝光该市场的‘鬼秤’问题”。且不说二十年前,仅仅以2018年为界,距今不也有两个“一千零一夜”了吗。与“青岛大虾”相比,它是更近一次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网络不密、监管水平不足”的现实体现和典型案例。
悄然而至的这个“五一”假期,如果没有海鲜的陪伴,你我他她是否还能愉快地度过,值得细思漫想。
2024.5.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