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日本不是“接轨”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日本不是“接轨”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近年不少大陆学者开始关注日本的近现代化问题,对日本很快崛起为亚洲最早、最强大的现代文明国家这个事实感兴趣。
很多中国学者认为,日本现代化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对日本实现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有的学者明确指出福泽谕吉成功地实现了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接轨,这是日本所以成功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其实这个“接轨”说法并不符合实际。福泽谕吉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大功臣不假,但福泽谕吉并没有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轨”。相反的是,福泽谕吉推动日本现代化的全部思想归结于一点就是,他在《脱亚论》中提出的“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人,日本要想强盛发达起来,必须摆脱亚细亚近邻朝鲜与中国、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用实际行动全盘学习、效法、实践西方文化,融入西方文明社会。这就是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的基本含义。
毋庸说,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被日本上下全体国民都接受了,且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那么福泽谕吉是怎样推动了日本民族“脱亚入欧”的思想转变?
福泽谕吉身体力行,先后数次赴欧美国家实地考察,写成了《西洋事情汇编》一书。这部书通俗有趣,全方位地介绍了西洋人的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出版后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日本社会各界几乎人手一册。这部书对日本人接受西方文化,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与推动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部书的广为传播,日本民族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容易接受西方文化。
福泽谕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像清末的中国知识分子那样仅停留在学术思想的狭小圈子里介绍西方文化的理论思想,例如严复翻译的那些西方学术著作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不可能为广大民众很快接受。
福泽谕吉则用介绍西洋人的衣食住行——这种所有人都能感兴趣、都能接受的叙事方式,无形中介绍并传播了西洋人的基本价值观!使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很快地为日本人所了解、所接受。这是日本所以在不太长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就能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仅有一部书的传播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思想转变——即推动国民思想启蒙,能发挥最大、最深远影响的仍然是教育。福泽谕吉看到了教育对于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所以他不辞劳苦、不遗余力地推动了日本教育的全盘西化。从教学体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全部引进并效法西方教育。教育的首先现代化,为日本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提供了最重要的“人的现代化”的保障。也就是说,日本通过教育的首先现代化,使日本的国家现代化不是政治家的设想,不是国家的政策,不是知识分子的鼓噪,而是日本人民大众的普遍要求!这是日本能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近现代化之所以很快成功,恰恰是接受了中国近现代化中推行文化接轨失败的教训,毅然地实行不啻为壮士断腕的“脱亚入欧”方针政策!他们没有像晚清朝廷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试图推行“中体西用”的做法走向现代化——这种文化嫁接的做法在洋务运动中彻底失败了。
日本当年思想家不一定看到文化嫁接必然失败的道理,但他们面对先进的西方文化那种毫不犹豫地全盘西化态度,是以抛弃旧文化、旧制度为前提的,这种精神是中国人所不具有的。
不是吗?中国不是直到今天还有人拿日本说事,高谈阔论子虚乌有的文化嫁接的谬论?中国人的颟頇不敏之处是:中国自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就想文化嫁接,却都失败了,却永不汲取失败的教训——百年来屡屡上演文化嫁接的闹剧。文化为什么不能嫁接?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一种价值观与另一种价值观能进行嫁接吗?——例如民主与专制能嫁接成功吗?民主社会产生的东西,在专制主义土壤上能生存吗?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放到另一题目的文章中谈吧。

2019-11-16
原載 杜帝语丝
轻博客转载12/7/2019 1:15:49 P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日本不是“接轨”》 发布于2024-5-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