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我们来到布鲁塞尔大广场参观。大广场长方形,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名为大广场,其实并不大,长110米,宽68米,比天安门广场小得多。地面用小块的花岗岩铺成,四面为各种建筑包围。环广场的建筑多为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路易十四式等建筑形式,其浓烈的古典风貌使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中世纪。广场右侧是气势宏伟的布鲁塞尔市政厅大楼,这是15世纪建成的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中央厅塔高91米,塔顶有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青铜塑像。市政厅对外开放,没有门卫,游客可以自由出入,也不怕阶级敌人破坏捣乱威胁到首长的安全。市政厅对面餐厅二楼有红色玻璃窗的房间,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赞美布鲁塞尔广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市政厅右侧有一座五层建筑,那就是著名的白天鹅咖啡馆,又名天鹅餐厅,因为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1845年马克思曾在此居住。恩格斯来访,他们共同草拟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章节,马克思在此写出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广场西北最醒目的建筑是高大的国王之家博物馆,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哥特式建筑,墙壁和雕像上的金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流光溢彩。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小于连送来的衣服、玩具等礼品,都存放在这所博物馆里。附近还有一座路易十四式建筑,原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行宫,现在已辟为博物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鲁塞尔大广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想以市政厅为背景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见旅友走散,就打手势向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男子求助。我举着相机指指市政厅大楼再指指自己,他领会了我的意思,先把自己背着的相机取下来放到地上,再接过我的佳能相机给我拍照。因为背景建筑太高,为求画面完美,他蹲下身子,可还是不行,最后他干脆躺到地上。对准目标,调好焦距,“咔嚓咔嚓”连拍了三张。当他拍完照爬起来时,我为他拿起地上的相机并帮他拍去粘在背上的尘埃,他向我“Thank you”“Thank you”谢个不停。真是不好意思,到底应该谁感谢谁?这次的照片拍得完美而且来之不易,只可惜当晚相机被盗,照片也永远地失去了!
参观完广场,我们又去距广场不远处看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小于连塑像。胖嘟嘟的小男孩于连腆肚曲膝,手握小JJ旁若无人地撒尿,天真烂漫。有人用“尿液”洗手洗脸,有人用水杯接“尿液”喝了解渴。人们指指点点嘻嘻哈哈,塑像前一片欢声笑语!(详见拙作欧洲掠影:布鲁塞尔第一公民)
看完小于连,我们又乘车去布鲁塞尔西北郊的易多明公园观看原子球塔。原子球塔是用钢管连接9个直径18米的圆球构成的一个正方体,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8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 8 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中心。正方体呈45°倾斜立在地面上形成球塔。塔高102米,重2200吨,它表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原子结构。原子球塔是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于1958年为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设计的,现在已经成为布鲁塞尔的地标建筑。
在太阳的照耀下,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辉,显得新颖别致。据导游介绍,原子球塔不仅是旅游场所,同时也是科普中心。从地面圆形接待大厅可乘电梯直达顶球。顶球四周是一圈钢化有机玻璃窗,设有多架望远镜,供游客观赏风景。在顶球远眺,整座城市历历在目,远近风光一览无余。顶球内还设有可供 140 人就餐的餐厅和小商舖,游客在这里既可观赏风景又可品尝美味佳酿。沿球间斜行的金属管道可从顶球下到其它各球。其它圆球为各种主题的科技展览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太阳能、原子能、航天技术、天文知识等方面的展品,还有比利时气象事业发展史方面的图表。这座建筑也是一座原子博物馆。
原子球塔把建筑艺术和科学技术(知识)结合得如此完美堪称标新立异,国内未见,世上少有。遗憾的是天黑之前我们要赶到175公里外的阿姆斯特丹吃晚饭,剩余时间不多,只能在原子球塔周围转转看看,不能登塔游览了!
晚上宿于阿姆斯特丹市郊海边的一家旅馆。荷兰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阿姆斯特丹被称为“性自由之都”。晚饭后,陕西来的吕女士等十几位旅友去阿姆斯特丹红灯区观赏花街秀,她们回来时我们已经入睡了。
(写于2010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