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周丨以“诰”治国行不行?——读《活在洪武时代》 - 世说文丛

于学周丨以“诰”治国行不行?——读《活在洪武时代》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纵观历史,朱元璋是一个特别值得琢磨的“变数”和“异数”。

1.png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原名朱重八,从他的命名,大概知道他祖上不怎么识字。后来改名朱兴宗,字国瑞,元璋是拜郭子兴所赐。他出生在淮南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另一说法为明光(盱眙、嘉山),看来他的出生地也不能完全确定。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富户放牛。后因灾变,曾一度剃发出家,四处流浪,化缘为生。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反元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成功,推翻了元朝统治,于公元1368年建立了新的大一统皇朝政权明王朝。在位三十一年,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统称“太祖高皇帝”。

2.png

建国伊始,朱元璋就在《大明律令》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1397年,下诏正式颁布了《大明律》。《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者,不管主犯还是从犯,一律凌迟,祖父,父、子、孙、兄、弟以及同居的人,只要是年满十六岁的都要处决。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未经许可自由迁徙,并极为严厉地惩治官吏的贪污腐败。紧接着又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底起,至洪武二十年年底止,短短两年时间里,朱元璋先后亲自写定《明大诰》四编,分别是:《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部刑典以被诛杀者事迹为主要内容,凡贪官污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北方荒漠中充军,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充满血腥气味,闻之毛骨悚然。

3.png

谌旭彬在其《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一书中,试图“从朝廷文件里打捞湮没的历史真相,在帝王意志中管窥小民的生死祸福。”讲述评析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他治下所有人进退失据。本书前言,作者开宗明义:“这本书的主角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四编《大诰》笔下的那些‘洪武愚顽’。所以,书里没有帝王将相们的雄才大略,只有被统治者们的辗转腾挪。……在朱元璋的语境里,‘洪武愚顽’指的是那些生活在洪武时代,既愚蠢又顽固,不肯接受朝廷教化的‘不合格的被统治者’。他们遍布在洪武时代的各个角落。其身份可以是官员、胥吏与兵卒,也可以是农夫、商野、工匠与读书人,甚至还包括僧侣与道士。本书讲述的,便是这些人的故事。”看来无论古今,碰上雄才大略的皇帝和他主宰的时代,就是一种遍地“愚顽”的情景。

四部《大诰》虽俱以天下臣民为教育对象,但每一部的侧重点仍有不同——

《御制大诰》的正式颁布时间,是洪武十八年(1385)十一月。它主要针对的是官吏集团,序言里说得很明白,该书旨在“将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务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穷其原而搜罪之”,目的是曝光大明朝官吏集团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的种种罪行。刘三吾奉朱元璋之命撰写《御制大诰·后序》,说:皇上自夺取天下以来,“思得贤才与图治道”,天天盼望着能与一干道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一起将这天下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结果却是“中外臣庶,罔体圣心,大肆贪墨”,朝廷内外竟然全是贪污腐败分子。皇上无奈,“不得已施之五刑”。本想着严刑峻法可以让他们有所收敛,结果却“犯者自若”,官吏们仍然贪腐不休。皇上心存好生之德,不忍彻底抛弃这些人,于是又耗费“圣虑”,废寝忘食,写成这本《大诰》,以图来挽救他们,足见皇上“爱民之意深矣”。马屁拍完,刘三吾就《御制大诰》的核心政治目的总结道:是《诰》也……玉音所临,莫不曰:大哉皇言乎!一哉皇心乎!自今官钦遵之为官箴,不敢非法以挠害乎民。民钦守之为彝训,不敢违法以交通乎官。将见比屋可封,尧舜之治复见于今日矣。大意是:《大诰》让皇上的玉音降临在明帝国,天下百姓莫不交口赞叹。自此以后,官吏们要将《大诰》当成做官的最高戒条,不可再做侵害百姓的违法之事;百姓们也要将《大诰》当作行事的最高准则,不可再做结交官府的违法之事。如此,伟大的尧舜之治,必会在当代重现。刘三吾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御用文人,他除了帮助朱元璋编辑《大诰》,还曾秉承朱元璋的旨意,删节过《孟子》。
 
《御制大诰续编》的颁布时间,是洪武十九年(1386)的年中。除了继续痛斥官吏集团,同时将痛斥的重心投射到草民百姓身上。朱元璋在序言里写道:上古时代的百姓才是好百姓,明帝国的百姓差得太远。上古百姓之所以好,是因为“九州之田”全归官家所有,全控制在朝廷手中。朝廷按人头将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再按人头向百姓征税,所以农夫中不会有游手好闲之人。“士”(读书人)与“工”(工匠、手艺人)也是一样,在朝廷的管控下,他们不会走上“证”和“妄谬”的歧路。至于“商”,只能在农耕间踪偶尔为之,不允许成为一种独立职业。故此,上古时代的国家里,是找不到游民(旷夫)的。反观我大明朝,情况却全然相反,到处是“效习夷风”的“愚夫愚妇”,自元人处沾染了一身毛病,最后“寿非寿,富非富”,既保不住性命,也保不住财富。总之是寿终正寝者太少,奸恶之徒却一天比一天多。

大明朝的百姓堕落至此,该如何挽救?当然只有再度祭出《大诰》这一法宝。朱元璋说:

朕皇皇宵昼,思治穷源。无乃旷夫多,刁诈广,致有五福不臻,凶灾迭至,殃吾民者,为此也。今朕复出是《诰》,大播寰中,敢有不遵者,以罪罪之,具条于后。

意思是:祸害我大明朝百姓者,主要是那些刁滑狡诈的游民(旷夫)。这部《御制大诰续编》,便是专为惩治这些游民而作。《御制大诰续编》颁布到全国各个角落后,所有臣民须一体遵从。违者将严惩不贷。朱元璋说,自己之所以要亲手编写两部《大诰》,全是因为“天下臣民不从教者多”,这大明朝里不合格的官吏与不合格的百姓实在太多。为了改进大明朝臣民的质量,这两部《大诰》必须做到“家传人诵”。
 
《御制大诰三编》的颁布时间有些模糊,最早约为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从朱元璋写的序言来看,他之所以要颁布《御制大诰三编》,是因为《御制大诰》与《御制大诰续编》没有达成他期望中的效果。
朱元璋说,自己在洪武十八年(1385)颁布《御制大诰》时,已处于一种“控驭之道竭矣”的状态。这话有些矫情,却并非夸张。朱元璋的控驭对象有二,一是官吏集团,一是普通民众。官吏方面,仅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便“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空印案”与“郭桓案”加起来,一共杀了八万余人,朝廷内外为之一空。可是,如此这般地疯狂杀戮,且辅以“剥皮实草”的酷刑,却没能得到朱元璋梦想中那种既有道德又有能力的官吏集团。民众方面,仅根据《明太祖实录》与《国榷》等书做粗略统计,自洪武元年至洪武十八年,各地农民起义达百次以上。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爆发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少见的。《御制大诰》的颁布没有改善这种境况,用朱元璋的话说便是“恶人以为不然,仍蹈前非者叠叠,不旋踵而发觉”,于是又有了《御制大诰续编》。但《御制大诰续编》也不解决问题,“凶顽之人,不善之心,犹未向化”。黔驴技穷的朱元璋,只好再出《御制大诰三编》。刘三吾奉命为《御制大诰三编》撰写的《后序》,开篇便是对朱元璋极尽肉麻的吹捧,刘三吾说,三代以后的“汉晋唐宋之君”,都是些“因循为治”之人。他们把天下搞坏了,让世道距离伟大的“三代之治”越来越远。“胡元”入主中国之后,更是将“先王之教、华夏之风”扫荡得干干净净。只有我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神圣文武”,是天命所归之人,是真正可以重造“三代之治”伟业的人。遗憾的是,皇上“乏贤为辅”,大明朝的臣子们全都不行,“所以治之虽严,而犯者自若”。皇上已然很努力,乱臣贼子却还是层出不穷。然而,皇上坚信这天底下“无有不可化之民”,所以先后颁布了《御制大诰》与《御制大诰续编》,且效果显著,百姓纷纷响应号召,将地方上的奸恶之徒擒拿到京城。皇上也由此知晓大明朝百姓“有从命之诚,有可化之机”,是可以改造好的。鉴于本朝百姓“狃于污习,虽暂革面,犹未格心”,被前朝风气污染,革了面却还未洗心,皇上再次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撰写并颁布了伟大的《御制大诰三编》。
 
《大诰武臣》颁布于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顾名思义,它的对象是明帝国的武将,内容主旨简言之便是“大明朝的武将中鲜有好人”。朱元璋在序言里说得明白:

这等官人,上坏朝廷的法度,下苦小军,略不有些哀念,将那小军每(们)苦楚,也不如猪狗。……如今军官全家老小,吃着穿着的,这见受的职事,都是军身上来。这军便似他家里做饭的锅子一般,便似仓里米一般,又似庄家种的田一般。这军官每,如今害军呵,他那心也那里是个人心,也赶不上禽兽的心,若比草木也不如。
朱元璋还对南京城里那些武将们说:“我每日早朝晚朝,说了无限的劝戒言语”,结果却是“听从者少,努目不然者多”,没几个人愿意听我的话。等他们犯了法被抓起来,又“多有怀恨,说朝廷不肯容,又加诽谤之言,为这般凌迟了这诽谤的人若干”。总之,“似此等愚下之徒,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没办法,只好“将这备细缘故,做成一本书”就是这部被诛杀的武将们的悲惨故事写成的《大诰武臣》,每个武将家里都发一本,让他们的父母妻儿兄弟看看这些血淋淋的往事,然后一并参与劝诫。
《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的文字风格已相当通俗直白,《大诰武臣》的文字,则更为口语化。朱元璋说,自己之所以用口语风格写作《大诰武臣》,是为了照顾武将们的文化水平。他每天都在忧心大明朝的军队将领“似这等难教难化,将了怎地好?”,实在没办法,只好给每名武将和他的家庭颁发一本超级口语化、没有丝毫阅读门槛、没有丝毫理解难度的《大诰武臣》。朱元璋告诫这些武将,《大诰武臣》颁布后,以后犯了事,不许说什么“不曾见文书,不知道”,也不许说什么“这文书又不是吏员话,又不是秀才文”,不许再拿没读过与读不懂来推卸责任。末了,他还以株连全家为威胁,警告武将们:“不听不信呵,家里有小孩儿每不记呵,犯法到官,从头儿计较将来,将家下儿男都问过,你记得这文书里几件?若还说不省得,那其间长幼都治以罪。”要求军队将领们要好好阅读,认真体会,不要违背本书的教导。否则,将来若是犯了事,便要将武将们家中的男丁全抓起来,命他们背诵《大诰武臣》。背不出来,便无论老幼一并治罪。
 
4.png

国家自有典章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在典章制度之外颁布《大诰》,实施“以诰治国”?对此朱元璋在《御制大诰》序言解释道:
“朕听闻古代的君臣,担当天下重任,关心民生疾苦,制定纲纪造福百姓。真可谓君臣同心,志气相投。皇天后土被感动,四海五岳也愿意显灵,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给人足。这些君臣故事载入史册,君子们今天读到,仍会感动仰慕,恨自己没机会耳闻目睹。反观我大明朝,情况却全然相反。官员办理政务总是私心胜过公心,贪赃枉法层出不绝,最后搞到罪您深似大海、重如山岳。前一批被杀者的尸体还没清理干净,后一批死刑犯又送到了刑场。如此这般前赴后继,倒在尸山血海之中的贪腐官员不计其数。”

据此,他发出一项设问:
呜呼!果朕不才而致是欤?抑前代污染而有此欤?
答案当然只能是后者,《御制大诰》序言里说得很明白:败坏世道、败坏读书人节操的,是元代的“九十三年之治”。在《大诰》正式颁布之时,朱元璋对群臣现场演说:朕自登基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该恢复的传统都恢复了,该施展的教化也都施展了。还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了这本《大诰》。忠君孝亲、治人修己的法门,全包罗在该书当中。朕现在正式颁行《大诰》。天下臣民须永远服从该书的指示。遵从指示者有福,不遵从指示者要倒大霉。
 
《御制大诰》痛骂官吏,《御制大诰续编》斥责百姓,《御制大诰三编》不分官民,一例指向明帝国的所有“奸顽”而《大诰武臣》指斥武将。概括起来,四部《大诰》想说的无非四点:一,大明朝的官吏不行;二,大明朝的百姓不行;三,大明朝的军队将领不行;四,大明朝最行的是朱元璋,只有完全遵从朱元璋的教导,明帝国才能重现伟大的“三代之治”。
 
洪武十九年(1386)正月,朱元璋下令将刚刚出炉的《御制大诰》“颁赐国子监生及天下府州县学生”,使之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洪武二十年,他又下令“天下府州县民,每里置塾,塾置师,聚生徒教诵《御制大诰》”,以便底层百姓的子弟可以在农耕的间隙,就近在本地听塾师讲读《大诰》。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又下诏给礼部,命令“今后科举、岁贡于《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之”,将《大诰》变成了明帝国科举的重点考试内容。同年,他还下令“民间子弟读《御制大诰》,后令为师者率其徒能诵《大诰》者赴京,礼部较其所诵多宴,次第给赏”,也就是让塾师带着底层农家子弟进京参加诵读《大诰》的比赛,由礼部负责举办,按诵读量的多少依次颁给赏赐。如此这般,一面严刑相迫,一面重赏相诱,洪武时代的最后十余年里,《大浩》终于与明帝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牢牢捆绑在了一起。有人因为家中没有《大诰》遭到告发而家破人亡;有人因为能将《大诰》背诵得滚瓜烂熟而飞黄腾达;死刑犯可以因为持有《大诰》而免上断头台;普通人也会因为出门没带《大诰》而遭受牢狱之灾。更无人胆敢对《大诰》心存不敬妄生异议。时人在诗里说“挂书牛角田头读,且喜农夫也识丁”“短檠灯火读《大诰》,喜色夜夜灯花亲”“田家岁挽柴门闭,熟读天朝《大诰》编”——谌旭彬在书中写道,“洪武时代的百姓们,白天在田间耕种,要抽出间隙来恭读《大诰》;晚上收工回家,也要点上油灯恭读《大诰》。在《大诰》伟大光芒的映照下,明帝国百姓个个喜悦欢欣,连那油灯爆出的灯花,也是格外的亲切。”高压之下,只能沉默,这种死气沉沉,是专制社会的常态,而人的内心总有几分对自由的向往,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互相监视、遍地特务、极其缺乏活力的死气沉沉的社会,因此没有人真正喜欢《大诰》。天底下,只有身为统治者的朱元璋,喜欢以损害社会活力为代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且还相信,以“诰”治国是一种高明之举。
 
5.png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了。《大诰》的命运急转直下,“喜色夜夜灯花亲”很快便成了过眼烟云。到了明朝中叶,虽然朝堂之上偶尔还会拿出《大诰》来说事,但民间已鲜少能够见到《大诰》的踪影。这位自命雄才的皇帝,回避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在他创建的大明朝里,人人都不行,只有他行?行文至此,我突然想到,在神州历史中,朱元璋也是一个“常数”和“恒数”。
 
改于2024年07月28日
原载 读曰乐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于学周丨以“诰”治国行不行?——读《活在洪武时代》》 发布于2024-7-3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