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我为什么要对青岛市档案馆说“不”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我为什么要对青岛市档案馆说“不”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7月14日,针对11年前青岛电视台拍摄的《影视之城》纪录片所出现的虚假影像资料,专门向青岛市档案馆求证。然而,整整半个月过去,却不见任何答复的迹象。于是自然而然想到,去年的盛夏时节,当发现位于西海岸的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的诸多错误后,其善后处理经历过怎样的一个流程和结果。
 
根据2023年8月9日官方给出的正式答复,馆方首先对“展览存在史料讹误、史实不准确、标注不规范、文字表述与外语翻译不一致等问题”,表达虚心接受和对提出质疑的认可。在与馆方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电话沟通中,对方也阐述了“将组织专家审查会”,并且要“对展览进行全面会审”的下一步的安排。

1.png

然而,当获悉馆方拟邀请本人“在内的青岛工商业历史方面专家”,以期展开现场审查的思路和方案时,即刻予以彻底的回绝。细思原因,大致有五:
 
第一、作为一名岛城市民,本人只是普通的观众和关注城市工业(主要是火柴工业)发展脉络的旁观学习者,从未与所谓的专家有任何瓜葛;
 
第二、青岛市档案馆拥有城市历史发展相关联的一手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并且汇集了本市档案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的技术队伍和人才宝库;
 
第三、档案馆本身就是专家的源头和园地,不管是工商馆或其他,都归属档案馆的本职工作。一己工作内容和岗位责任,何以另行委托于他家;
 
第四、退一步讲,即便档案馆目前并非人人拥有专家的名号,但每位工作人员都应以成为业内的大家和行业的能手为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第五、正因如此,档案馆内部应当尽快形成一股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相互支持、崇尚细究、努力进取、不留遗憾的学习和工作的浓厚新氛围。
 
实际上,对于高端定位、独享一流设施的工商馆,为什么出现总体规划欠妥、前后内容割裂、学术言语浅显、低级错误不断的展陈境况,确实需要先从源头上去找寻问题的所在。
 
4.png
隐藏着众多低级错误的展板(改错前)

以展陈呈现的某处错误为例,相关的说法来自何处、原稿何以写就、内容谁人核对、方案如何通过、制作怎样监督、验收有何疏漏、差错能否补救、上墙是否完美等方面,皆应当成为追索求源的核心要点。如果这八个环节能够紧密相连、各自发挥功效,加之所有的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何以在现场会被发现这样的混杂和那样的不妥呢。
 
知错改错,本应受到支持和鼓励。但只知改错而不追究何以出错,则将无可避免地重复出错。如此循环往复,以致一错再错,最终让错本身固化为常态。若是没有错误,反而少见多怪。

为求证改错的有效性,去年12月底第二次对工商馆进行走马观花式的40分钟的参观。结果还是发现,旧错已改但未必彻底。新错不断,像是陷入不断出错的漩涡。追根溯源,不得不返回先究错、再纠错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5.png

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档案》杂志2023年第11期发表的专栏文章“新时代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为例”的署名文章,重点介绍的内容涉及到建设背景、建筑特色鲜明、功能布局科学合理、档案安全管理更有保障、绿色建筑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新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唯独对于场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即事关核心环节的展陈内容之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学术性的基本要素和明确目标,却是没有一个字的提及和半句话的论述。
 
6.png
10.png
取自公众号“中国档案杂志” 
 
恰恰相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查看两幅“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内的工商业通史馆展厅”的图片时,第一单元“盐业宗始”和第七单元“城邑商脉”的导语标题,两者所对应的英文翻译皆为ZONGSHI OF SALT INDUSTRY。 

试想,第二单元至第六单元的对应英文,是否也都是ZONGSHI OF SALT INDUSTRY。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英文的内容只不过是修饰的花边或点缀的图案而已。即便如此,当SALT INDUSTRY为“盐工业”的英文时,那个汉语拼音所表达的ZONGSHI又是个什么翻译呢。
 
另据文章介绍,青岛市档案馆目前的馆藏档案总量213万卷(件、册),其中照片档案125.9万张、音像档案52.7万分钟。

以音像档案52.7万分钟为例,2024年共计366天。‌这样,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今年下来正好是52.704万分钟。换句话说,青岛市档案馆的音像档案,要整整花费在这个闰年的2024,且全天候去做不间断的观赏才能彻底看完。
 
如此丰厚的馆藏档案,这是一个多么高端的学习场所和研究平台,怎么还会出现无门槛的各种式样的低级错误呢。

7.png

针对《影视之城》第一集的“光影之缘”,在纪录片播放至七分钟半的时候,镜头出现档案馆的两名工作人员在翻阅报纸的场景。镜头之下,所见的旧报顶端是模模糊糊四个字的报名。接下来的特写画面,则是大大的《胶州报》三个字的报头。虽说档案馆在这个拍摄过程中不是伪造档案资料的制造者,但依旧摆脱不了对下列疑点的追究:
 
① 当年拍摄的时候,现场被细致翻看的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报章资料?
② 拍摄完毕后、片子播出前,档案馆是否知晓伪造的档案业已铸就?

8.png
所谓1907年的报纸出现抗美援朝的新闻

③ 如果档案馆知道片中《胶州报》是拼凑而得,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④ 时至今日,档案馆是否意识到当时的拍摄与实际播出的内容不符?
⑤ 针对该特殊案例,虽有物是人非的可能,当政者如何向公众交代?
 
前段时间,特别关注“青岛档案”连续发布了七篇的“青岛城市历史沿革”的公众号文章,并就其中的疑点和困惑以及不准确和明显错误的内容提出质疑。为此,从间接渠道得到的反馈是,档案馆的部分年轻学者和研究人员向领导层层抱怨,他们和她们不敢随意再写青岛的历史、再讲城市的故事。
 
9.png
纪录片镜头显示在档案馆翻看的旧报

显而易见,这又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至少,近水楼台、随时可得的《胶州报》,为什么没有人去专门考证和记录——报纸在刊的时段、报头的格式字体、报纸期刊的编号、版面排列的形式,特别是针对纪录片出现的广告内容,到底有可能出现在哪份胶州报里呢。一言之,这些事实的澄清都将汇成考古式的发现和文物级的成就。

面对档案馆说“不”,早已是旧事一桩。时下的问询,到底馆方以YES还是NO答复,尚不得而知。在进一步的研究与等待之中,见证的是赤日炎炎、汗流满面,感受的是行人如梭、拭目以待。
 
2024.8.1  青岛
原载 rossen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我为什么要对青岛市档案馆说“不”》 发布于2024-8-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