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随笔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随笔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傍着一条河发展起来的,如武汉有长江,广州有珠江,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美国建都时则选择把华盛顿建在国土南北方天然分界线的波托马克河上。

清澈丰盈的波托马克河静静地流淌,岸边芳草如茵,鲜花盛开。一座座漂亮的建筑各具特色,宁静优美,掩映在一片葱茏的绿树间。干净的大街上车辆不多。旭日初照的广场上有人晨练:一队戴头盔穿短裤的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地从眼前掠过,几位身穿红色运动服身材健美的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迎面跑过来了,两位须发皆白的华裔老人舒卷自如地在打太极拳……这是我初识华盛顿时留下的第一印象。

华盛顿作为首都,其主要的建筑是在华盛顿国家广场(该广场由数片绿地组成)一横一纵两条轴线上。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华盛顿纪念塔。纪念塔高大、俏丽,是参照埃及方尖碑的形状建造的——底部是四棱柱,顶部收缩成四棱锥,但是材料、结构和高度各不相同:方尖碑是石头的,华盛顿纪念塔是金属的;方尖碑是实心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快速电梯直通塔顶;方尖碑一般高二三十米,华盛顿纪念塔高169米,白色的尖塔直插蓝天,气势非凡。

华盛顿一角    摄于2013年5月18日.jpg
华盛顿一角,摄于2013年5月18日

横轴的东端是建在詹金斯山(又名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大厦宏伟的圆顶是借鉴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穹隆形圆顶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隆形圆顶是建筑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的杰作。国会大厦白色的圆顶在蓝天的背景下高大、雄伟、端庄、祥和。意大利艺术大师的余韵在美国的土地上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它已成为了建筑艺术的经典,国会大厦也成为华盛顿地标性建筑。大厦的圆顶下有中央大厅和两个侧厅,供国会的参、众两院使用。很多朋友以为这里是美国总统办公的地方,错! 国会大厦只是总统举行就职仪式的地方,美国总统的办公室在白宫。国会大厦周围有草坪、绿树、水池、喷泉。尽管我们参观时下了一阵小雨,还是有一对对的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横轴的西端背靠波托马克河是一座古希腊神殿式的大理石建筑,通体白色,朴实无华,庄严肃穆,这是林肯纪念堂。登上林肯纪念堂高高的台阶,白色大理石雕像的林肯端正地坐在纪念堂中央。他面容清癯、善良,神情肃穆又略带忧郁,仿佛对合众国的前途放心不下。雕像上方的题词是:林肯永垂不朽,永存人们心中。大堂的四壁上刻有林肯的名言。人们一拨一拨地来到像前默哀致敬(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胜利后的第5天遇刺身亡),有的还献上鲜花,表达对这位以诚实闻名的合众国总统的怀念和崇敬。

林肯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水池——倒影池,池中有纪念塔清晰的倒影,长长的塔身,看起来更加顶天立地。一只鸭妈妈领着7只绒球般的鸭宝宝在水池边散步。鸭妈妈跩着肥硕的屁股走在前头,还不时地回过头来关照一下它的孩子们;鸭宝宝们步履蹒跚紧随其后,咴咴地叫着唯恐掉队。这是家养的鸭子被放生而成的“野生动物”。——美国的家禽家畜放生后就是“野生动物”,受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

白宫  摄于2013年5月18日.jpg
白宫,摄于2013年5月18日

纵轴北端是美国的总统府——白宫。白宫是一座三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因外墙全为白色而得名。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白宫建设之前作出决定:决不能把白宫建成一座宫殿,不能豪华;因为在里边工作的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只要宽敞、坚固、典雅就行。白宫就是按照他的这个决定设计建造的。白宫周围有花坛、草坪、雕像、喷泉,优雅大方,开阔疏朗。只看外观,白宫就像是一座朴素典雅的乡间别墅,要比豪华比阔气还不及我国某些县城的政府大楼。

纵轴的南端是杰佛逊纪念堂。杰佛逊(1743-1826)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他是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音乐家、建筑师,《独立宣言》起草人,第三任美国总统。不是才能杰出的伟人,一个人怎么能拥有这么多的头衔。“他一生追求智慧和真理,才华出众,乐观向上,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引自网络)。杰佛逊纪念堂是一座上有圆顶,四周用圆柱支撑的白色建筑,有如罗马的万神殿。纪念堂中央是杰佛逊器宇轩昂的高大立像。

雨霁初晴,风轻云淡。杰佛逊纪念堂前一湖碧水,几只游船,岸边花木扶疏,风光如画。一对印度新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工作人员一共十来人,在湖边拍婚纱照。新郎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健壮小伙儿,偎依在新郎怀中的新娘,眉心点着吉祥痣(迪勒格),身上披着漂亮的纱丽,心中的甜蜜已经漾到脸上,眼角眉梢红唇两靥全都含笑。别致的印度装扮和喜庆热闹的场面,引得众多路人驻足。

导游曾宏说:横轴上的华盛顿和林肯监督着东西两端的参、众两院,纵轴上的华盛顿和杰佛逊监督着北端的总统和官员,看他们是否秉公执法,一心为民。

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些机构也都设在附近,如国务院、商务部、农业部、国家档案馆等等,波托马克河对岸是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

五大建筑之间是宽敞的公园绿地,五月的鲜花到处开放。公园的树木不但成行,而且成林,树木种类繁多,有青翠的美洲松,金黄色的橡树,火红的枫树,也有中国的松、柏,日本的樱树等。其间,有韩战纪念群塑(一群全副武装的美国兵瞪着警惕的眼睛在灌木丛中搜索)、越战纪念墙(几百米长的墙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57000个越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字)、马丁·路德金雕像等。

上午看完了两轴上的五大建筑,下午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华盛顿众多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航空航天博物馆有24个展厅,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一至三楼全是展区,有实物,有图片,有模型,有电影。实物部分有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卫星、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等。仅各种类型的飞机就有265架,从最原始的到最新式的应有尽有。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也在这里,虽然粗糙、简陋,但是莱特兄弟就是驾驶着它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莱纳州第一次飞上蓝天,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航空时代。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登月,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当时中国的“文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样的重大新闻我竟然不知道)。在一个醒目的位置,陈列着阿波罗11号的返回舱。更为可贵的是,一楼大厅中央案子上的玻璃罩下有一块三角形的黑色石头,巴掌大小,这是阿姆斯特朗他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标本,谁都可以从有机玻璃罩边的圆孔里伸进手去摸一摸,和384400千米外的月球来一次亲密接触。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先去卫生间把手洗干净,再去排队,30多分钟后,2013年5月18日15时42分,我的手伸进了玻璃罩,左手右手各摸了一会这块得来不易的黑色岩石。我接触到月球了!心里无比激动。想到当年有人跟毛泽东握过一次手,回去后几天都不舍得洗,再和别人握,传递着“伟大”和“幸福”;命运坎坷,我没有这种“幸运”。但是,现在,我摸到月球了!有点麻木了的神经感觉迟钝,我问自己:幸福是一种美好的心理感受,摸到月球上的岩石引起的兴奋和激动,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幸福?晚上,我捻着手指,仰望南天农历初九的大半个月亮,浮想联翩,看了好长时间……

相比一些其他国家的首都,华盛顿是独特的:虽说这里是美国的“心脏”,却只是管理国家的行政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工厂,没有拥堵,没有喧嚣。波托马克河畔的这座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更像是一个宁静优美、姿容超群的大公园。 

写于2013年5月27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随笔》 发布于2020-8-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