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帝俊纹身小论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帝俊纹身小论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前言:
1.帝俊,就是帝辛、帝喾、大昊、伏羲氏……
2.帝俊和女娲并称不别。本文的“帝俊纹身”也就等于说伏羲女娲纹身。
3.伏羲女娲同族婚,即传说中的“兄妹兼夫妻”。
4.伏羲女娲均出自少昊氏。伏羲氏本称重氏,女娲氏本称黎氏,合称重黎氏。文献上说,黎氏来自颛顼氏,重氏来自少昊氏。颛顼氏来自少昊氏。所以有的文献上说伏羲女娲均来自颛顼氏。在后世的四神图像中(四神掌管中国四方的天地),颛顼氏画作“玄武”形象,“玄武”作蛇缠龟鳖的样子——这个图像很值得释读,因为到科学发展到今天,好多现代人仍有人认为“龟鳖无雄”“龟鳖无雄皆雌”“龟鳖是万鱼之妻”等等,所以“玄武”形象中,那只缠龟鳖的蛇,就是龟鳖的丈夫。其实在母系社会,人们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玄武”的龟鳖,就是“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一种图腾,那缠绕“龟鳖”的蛇,就是刚刚发展出来的父系社会之龙蛇图腾(古代,龙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彼此混称不分)。既然“帝俊和女娲并称不别”,所以我们可以说,“玄武”的蛇——龙蛇,发展成为伏羲氏的龙蛇图腾,“玄武”的龟鳖,就是女娲氏较早的龟鳖图腾——今天骂人动辄“王八蛋”“鳖犊子”“龟孙”等等,都是骂人骂到了母系社会的老祖母。换句话说,史前母系社会婚姻形式的文字未曾记录,但骂人涉及龟鳖图腾繁衍的话,却是活生生的母系社会婚姻状况的口耳相传。有民族学家说,今天海南岛黎族是女娲氏之黎氏的传人,他们的女子仍然保持着纹身的习俗〔1〕。黎族今天的纹身,大多比较抽象,然而今天从图像中看到的商代纹身,多为龙蛇。
5.商代的纹身,多见于贵族身上。我的结论是:纹身(文身)是中华民族炎帝族系(炎帝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某一代的领袖)精英人物的服饰。到了周代,因为商周王族的仇恨,它脱离了审美的内容。

本文的论说,就此说起。
看《史记·周本纪》,知道周文王姬昌祖父古公亶父知道自己的孙子会使家业伟大,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季历,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王位。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和太伯的弟弟虞仲为此逃亡到荆蛮之地,以让位季历,从而让姬昌顺势继承王位。从而在荆蛮之地成立了吴国,太伯成了吴国的第一代国君。
《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即虞仲),为了入乡随俗,就“文身断发”——《史记》作者司马迁说到的“荆蛮之地”多多少少有些偏见,也有些无知,他不知道“荆蛮”就是伏羲女娲子孙、重黎氏亦即祝融氏,在夏后氏“家天下”前后南迁的一支,且不说到了周朝式微,这一支发展强大,乃至于“问鼎”周王,只说司马迁说它“荆蛮”的一大原因:断发文身。
请记住,“荆蛮”(荆地的野蛮人)民俗有“断发文身”。
请记住“荆蛮”是伏羲女娲、重黎氏、祝融氏的后代。“断发文身”是“荆蛮”民族继承自伏羲女娲的文化道统。
伏羲女娲既为大昊氏,必然来自少昊氏。古书上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东海之外”,就是古书上说的“东夷”。《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可见“被发文身”是东夷人的风俗。少昊氏是东夷人,大昊氏继承了少昊氏,自然也继承了“被发文身”的风俗。
所谓的“被发文身”,就是断发文身。
《史记·吴太伯世家》又说:太伯、仲雍率部到了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
“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寥寥八个字,说出了纹身在商代以后的前途。
周代民风,凡“文身断发”的人,“不可用”。不可用的人,当然是立身作为统治阶层的人。
可以这么说,周代的国家法令,凡统治阶层的人,不可用“文身断发”之徒。
商周两个王族世仇。周王族乃至于鸡肠狗肚,在许多关节上设下忌讳,且不说周公监国时,对商王守祀后人武庚为首的商遗民复辟势力镇压不遗余力地镇压,拆毁了商王族在今三星堆建筑的太阳神神庙,也不说周人这时大肆开掘殷商的王陵大墓以示惩罚的卑劣,仅列举周人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上,嫌五音的“商”音同“商朝”的“商”,就动用行政命令,去掉“商”音。这类例子甚多,我都羞于继续列举。
这就是商代贵族纹身前途的说明。荆蛮当然是先楚聚集地,是伏羲女娲子孙,他们“被发纹身”是常态,所以太伯、仲雍率部到了荆蛮,入乡随俗。
太伯、仲雍自己“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一如纹身的商贵族,不可用于周的体制之内。
说到了这里,这里不妨再缀上一句:周武王灭殷以后,找到了仲雍的重孙虞仲,封他到了夏代的故土。到周成王的时候,成王的弟弟唐叔虞也封到了“大夏”这块地方,成为晋国的国君。窃想:周武王封虞仲到“大夏”,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帝辛之子孙实沈一支居此。帝辛就是帝俊,作为帝俊之后实沈一支当中的头人,承续纹身大为可能,有这等纹身居民在先,封虞仲到此,正可鱼目混珠。当然,虞仲的二代、三代自然要恢复周王族不纹身的风俗。

1.png
图1-1. 图1-2. 图1-3

象形字“文”字目前首见于“尧都遗址”——即陶寺遗址。因为尧都遗址曾是帝尧氏执掌天下的首都,所以大家几乎皆认为这里出土的朱书陶罐,属于帝尧的物件。基于此,一般人释陶罐上的字曰“文”,是黄帝后人帝尧使用过的字(图1-1)。但我认为这个朱书陶罐上的“文”,是帝舜时代的字。用它的主人,应是帝舜氏。因为帝舜氏来自古老的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帝舜”是大昊伏羲氏晚些时段的族号。《孟子·离娄》:“舜,东夷之人也。”作为帝俊的末代传人,帝舜应当继承了帝俊的纹身。相反的是作为黄帝氏的后代,周王族憎恶纹身,所以黄帝可能没有纹身的传统可以祖辈继承。
请注意:这以后商代的甲骨文之“文”字,是明确的纹身象形字。
我认为,帝尧被帝舜于公元前2357左右取代,尧都出土陶罐上的文字,是纹身象形字的前身。
甲骨文“文”字(图1-2。《乙》六八二〇),象形正立的人形,胸部刻画纹饰,它是文身之人象形字。还有的“文”字,在象形正立人形的胸部刻画一卧“C”(图1-3。《合集》三六五三四)。甲骨文凡是和龙蛇有关的字,均有“C”或“S”状笔画,因此这“文”字当中的卧“C”,借代龙蛇文身。
金文“文”字在象形正立的人形胸部画一“心”字(如图1-3。《利鼎》等。金文“文”字里,象形人体纹身的字形不少,这说明“文”字本义,就是人身上纹绣花纹),“文”上这“心”字,也是借代龙蛇纹身,因为殷人崇拜东方苍龙星宿,苍龙星宿的心宿(又名商星、辰星、大火等)可以代表整个苍龙七宿——天上的苍龙七宿,本也象形甲骨文的“龙”字。殷人有文身习俗,精英人物身上纹龙蛇是必然,龙蛇是他们继承自大昊伏羲氏的主图腾之一。龙蛇先由人体上纹画,后转为衣袍上的纹章,是文明的必然,因为刺画肉体的纹身,一旦转化为龙袍,这龙袍也像纹身龙蛇一样,是社会精英的标志,所以有条件穿上这种衣袍,穿衣袍的殷人精英人物,就必然自炫自己是乃穿龙袍的民族,还以这衣袍象形字为族号曰“衣”。因此商朝的族号又有名叫“衣”——就是绣画龙之衣。

2.png
图2-1·图2-2·

“殷”与“衣”同声,是周人强加给龙袍民族的侮辱性文字代号:金文的“殷”象形持刀加于腹中取腹中之物的侧面人身,那可能是让人会意商纣王剖腹看胎儿的暴行(另有拙文介绍)。
殷人认为自己出自帝舜,是“东方曰夷,被发文身”之人,日本泉屋博物馆藏的商代青铜礼器(图2-1)颇能说明“被发文身”问题(图2-2):
这件青铜礼器过去误命名曰“虎食人卣”,实则是虎形龙和纹身女人祖交合纹饰的卣。

3.png
图3-1·

3-2.png 图3-2

商代龙分虎头蛇躯龙与虎形龙两种,后者的最大特征是拟鸟爪的三趾前爪后曲,后一趾爪前曲,尾近蛇躯。这虎形龙象征大昊伏羲氏。伏羲氏图腾是龙,龙图腾和伏羲交换位置,那伏羲就成了这件礼器上的虎形龙,而且,既然化为龙形的伏羲身上纹绣满了龙蛇,现实中的伏羲其人安能不文身乎?女祖即伏羲的妻子女娲,她被发(剪为齐颈短发)文身。当时已有了“领袖”的概念,所以在她脖子、手腕上纹了领口、袖口。请注意,她的脚腕上并没有裤口的表示,而且这种裸身满布纹饰的雕像殷墟妇好墓也出土过几件,有件玉雕女生纹了领和袖,其屁股下,还雕刻了阴穴(图3-1),另件一男一女同体玉雕,也是纹饰满身,男女的性器突出在文身中(其男生身上还纹着代表贵族身份的绂。图3-2)。
伏羲之文身和女娲之文身会继承下去,商王族继承了文身,与他们相隔时间不远的祖先帝舜氏当然也会继承文身。准此,尧都出土陶罐上的“文”,虽然省略了文身的表示,他却是代表帝舜自己崇高地位的“文”——帝舜氏是传承有序的、以文身为炫耀性标识的伏羲女娲之重要传人。
“文”的造字,应该是伏羲女娲族系种族优越之语境的产物。商王族是伏羲女娲的后代,所以在商代卜辞中,“文”有美的意义,它多冠于王者名号之上以为美称。甚至他的取代者,例如周文王的“文”,就袭用了这种旧式。当然这更可能是作为失败者纹身之服饰更可恶的祸因。沈从文先生曾告诉我:政权胜利者总是将失败者看重的服饰,给自己的下人服饰。
在商代,伏羲女娲合体的图像特别多。这里仅列举几件大家常见却没有仔细分析的玉雕,例:

4-1-2.png
图4-1·4-2

4-3-4.png 图4-3·图4-4

图4-1,是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拓片。伏羲做龙躯状,它和女娲共生一个头。女娲做人体,鸟爪蜷曲,乳头突出,纹身。伏羲女娲不可分离,所以她纹身,伏羲也会纹身。他们毕竟是传说中的“兄妹兼夫妻”,是同族婚,同族纹身是必然的。女娲的屁股上有“⊕”符号,这个符号是她和伏羲生了日月、天地的表示。
图4-2,是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领导人有留长发的传统,古书上也有伏羲有长长须发的记载。这个玉雕线图的长长的头发,在此借代伏羲。作为女娲的人体,她生着“雷公嘴”,也就是猴子嘴,猴子是伏羲女娲的图腾,甲骨文帝俊、帝喾的“俊”“喾”的称号,是伏羲称号的专门写法,它象形一只手掌向上的猴子。民间称“雷公嘴”像猴子嘴,这可能伏羲女娲的父亲和雷神有关。女娲身体上有纹身,屁股上有“⊕”符号,纹身和“⊕”符号,是她和伏羲生了日月、天地,伏羲也是纹身。
图4-3,是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的拓片,是以伏羲为主形的图像。伏羲长长的头发和胡须一如古书上记载的那样。伏羲长着鸟爪,这是因为女娲主图腾是凤鸟(玄鸟)的缘故。伏羲主图腾的龙蛇,女娲主图腾玄鸟,他们的图腾共有共享,所以伏羲可以生着鸟的爪子。女娲文身,伏羲当然可以纹身。伏羲生着猴或龙蛇的尾巴,这说明女娲也可以生着猴子或龙蛇的尾巴。伏羲身边有云彩升腾,所谓“云从龙”,伏羲是条龙,女娲也是条龙。
图4-4,是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女娲是这时做其图腾的形象。女娲的图腾按《山海经》上说,是狂(鵟)或䳃,经典上说是玄鸟,它的本鸟是猫头鹰。这只猫头鹰的头上是一条龙的尾巴,它是伏羲的象征。玄鸟的头上生着伏羲图腾形状的龙尾巴,这说明伏羲女娲他们二人的图腾共享,伏羲也享有女娲的猫头鹰图腾,所以猫头鹰的头上生着伏羲的图腾尾巴。
商王族多种图腾崇拜。基本地说,商代的动物图像,凡其身上有纹饰的,几乎全是图腾图像,如牛、象、鸟类、狗、猪、鱼、龟鳖、兔子等等皆是。动物图腾身上纹饰图案,也等于以此为图腾的人们身上也有纹身。中国文身的祖源大概由此。周人憎恨商贵族,乃至憎恨他们的文身,这就是直到今天,纹身属于丑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
〔1〕邓聪先生于2004年12月赴海南省乐东县黎族保定村进行民族调查,认定古黎族起源于东北。在距今8000—7000年,他们进入辽海地区、河海平原、山东丘陵一带;距今4000年以后,扩散到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见杨虎、刘国祥、邓聪著《玉器起源探索——兴隆洼文化玉器研究及图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7年出版)。
黎族曾经普遍纹身。顾岕《海槎余录》:“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不然,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黎族)绣面乃其吉礼,女年将及笄,置酒会亲属女伴,自施针笔,涅为极细虫蛾花卉,而以淡粟纹遍其余地,谓之绣面女。婢获则否。”刘咸于20世纪30年代考察过黎族,著有《海南黎人文身之研究》,详细介绍了黎族的纹身。其纹身的图式多为区别、分属之记号,与其社会政治组织有关,彼此不得混杂或假借,大而言之,各部落有各部落的标识,各峒有各峒的标示;小而言之,各族系有各族系的标记,各村有各村的标记。黎族认为若不纹身“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正说明其纹身之俗来自世世代代祖宗留下的传统。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帝俊纹身小论》 发布于2024-9-1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