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妄议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当时的关系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妄议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当时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问题的提出:
1.金沙遗址不是三星堆的继续,据史劲松先生说:
“金沙遗址……的祭祀活动大概与三星堆同步,但下限一直延续至春秋。金沙并非在三星堆城衰落后才兴起。”〔1〕
三星堆所谓的“祭祀坑”出现,意味着三星堆城的衰落。其衰落的时间,据《三星堆-古蜀王国的神秘面具》说是距今3300年至3200年。现在看来是自商王朝灭亡,至周公旦平息管叔、蔡叔伙同商遗民叛乱,是三星堆城衰落的时间。金沙“大土台子”式的城邦衰落,大约在吴国虞仲封到“夏虚”为诸侯的时间以后。金沙遗址“大土台子”,就是当初“夏虚”之要地。顾名思义,“大土台子”,就是金沙遗址曾在夏代的城池,人工堆积的城邦。金沙遗址可能曾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实沈一部重要的居地。
2.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而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8公里,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金沙遗址在成都市城西,而三星堆遗址在广汉市,这表明金沙遗址在相对于三星堆遗址的西南方向——而金沙遗址的东北方向则是三星堆城。
3.伏羲《易经·涣》卦辞有“王假有庙。”(译:以涣散之水流环绕捍卫商王的庙堂,它会使神灵得到享祭,它能使商王拥有家国。)以我就地考察,三星堆的南段至今有条河流。在当时一定有一道“涣散之水”汇聚成水流,环绕着“三星堆城”(《涣·六四》“涣有丘”指“涣散之水”汇聚成水流环绕着三星堆城——“丘”就是今天所谓的“城”)。《易经·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译:以环卫之水流捍〔汗〕卫正统之王的号令。环卫的水流捍卫商王的首都,没有错。)夏商时代,首都被称为“居”。三星堆城是商王的太阳神庙,是商民族一切祖先的首都,所以必须以“王居”待之。
如果我的这种判断无误,那么三星堆城之商王太阳神庙,它的最大的祖先神一定是伏羲女娲。在三星堆遗址最近出土了玉雕的伏羲女娲合体像,就是很好的说明(图2-3)
4.金沙遗址使用年代大概上接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兴于成都平原地区的文化,它起于公元前2700年,时间在陶寺文化形成以前(陶寺文化公元前2300-公元前1900年)结束于公元前1700年,在夏后氏立国之后(夏后氏立国在公元前2071年)。我认为成都平原的它,被帝俊之后、实沈部一支占领。《左传·昭公元年》说,帝俊之后阏伯、实沈各率一部,分别居于东方苍龙星土、西方白虎星土之下。实沈在白虎星土的“大夏”之地,“主参”,当夏、商之时,“以服事夏、商”政权。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就在西方白虎星土之参宿之下。
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先民,应该全是实沈一部伏羲女娲的子孙,在夏后氏时代,他们信奉的立族、团结族民的理念,一定也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传统的思维观念。如果这种推测可准,那么伏羲《易经》八卦方位的认定,他们也一定遵循不变。
如果按伏羲八卦方位推定,以金沙遗址为推定点,金沙遗址的西南方,正是三星堆遗址。

图 1.png
图1

图2-3.png
图2-3

西南方是巽方,是伏羲女娲的方位——伏羲女娲姓巳,甲骨文“巳”字象形人头蛇躯神物(图2-3);是人生人、物生物的方位,是生了太阳、月亮之祖先神的方位。据史劲松先生说:“金沙遗址……的祭祀活动大概与三星堆同步。”我既然称拙论为“妄议”而敢议论,主要是根据史劲松先生说:金沙遗址“祭祀区的范围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5、南北宽约90米,北面和东面是古河道。”从“北面和东面是古河道”这一角度上推想,金沙遗址起初的形貌就是一个水流环绕的大土台子——中国史前原始的城池。在夏后氏立国之前,今石峁遗址曾有太阳神庙,太阳神庙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后人为了祭祀生了日月天地的祖先盖的,这个神庙可能盖在“共工国”之国山之中,那里的一切神圣多半是由石头雕刻成的,我推想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动物(图1),很可能就是承袭了石峁遗址原有的太阳神庙之时的石雕作风,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神灵像的铸造,大致是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中叶。
有可能金沙遗址是实沈一部祭祀伏羲女娲的地方,而三星堆城则是商王族(阏伯一支)祭祀伏羲女娲的地方。伏羲女娲的后人即重黎氏的后人,在文献上多称“祝融氏”。


图2-1.png
图2-1

图2-2.png
图2-2

图2-4.png
图2-4

在三星堆遗址,凡出土眼睛突出眼眶之外的雕像,都是祝融氏一族化成太阳神灵的人物,其不只是十个太阳,还包括月份、季度、节气、雷电等等许多我们一时还考证不出来的气象神灵。容我再说一遍:太阳家族的许许多多神灵都长着一双龙眼,一双虾蟹一样的眼睛,这种眼睛遍见于三星堆一切天神人物的眼眶里(图2-1,是三星堆出土的雷神祝融;图2-2,是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神鸟;图2-3,是三星堆出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合体像。图2-4,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龙,它的眼睛是突出的)。我的这些拙论,是今天以前诸专家们论述三星堆青铜群雕肖像时,几乎都被忽略了的一点。

图3.png
图3

我们现在还搞不清商王族选择三星堆为太阳神庙地址的更多原因。但是商王族祖先,在濮阳西水坡颛顼氏墓穴之东方苍龙和西方白虎的天际划分理论,肯定念念在怀(图3)。
商王族居于东方苍龙星土,“主商”,实沈一部居于西方白虎星土,“主参”,帝俊明明知道商参两颗星宿出现的时间不同,人们不能同时在同一时空里见到它们,分封他们兄弟二人在商、参星土下居住,只求彼此永不相见、纠纷不起。但商王族为什么仍然要将太阳神庙建在参星星土之上呢?
大概这是商王族要有意说明自己(重黎氏、祝融氏)是颛顼氏授命拥有的天下(史书上说,颛顼氏封伏羲氏、重氏司天,女娲氏、黎氏司地,见《国语·楚语下》)——也许自黄帝之后、夏后氏家天下,为了证明拥有天下的合法性,夏后氏说自己是颛顼氏之后;在商朝的中期前后黄帝之后、周民族蓬勃而起,周民族自称自己的帝俊之后,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天下的合理、合法性,而使尽浑身解数,给自己的来历吹嘘不已。于是乎,无论重黎氏、祝融氏,无论黄帝氏、夏后氏、周姬氏,他们为了一族之私、一帮利益独享之需要,纷纷给自己族系找到一个有来历、民心所向的祖宗依傍。就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来说,没有比依靠伏羲女娲生了日月、天地的牛皮更靠谱的了,于是乎,太阳神庙的建立刻不容缓,东方苍龙星土或西方白虎星土的发明人颛顼氏、司天司地大昊氏,就成了舆论竞争傍大款的要害靶心。
上述祖先传承有序、民间传说的源头,就是商王族放弃历史的恩恩怨怨,联系实沈一部,联合成为伏羲女娲同族同宗的考虑。这也是三星堆遗址当初建筑太阳神庙、后来太阳神庙被周公旦毁弃的核心原因。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沈从文先生教我认识汉代梁冠时说的话:汉代的梁冠是竹子扎的架子,然后在外边罩上黑纱;官员的级别不同,是以竹子做的横梁有多少而有区别。窃想,以竹子做冠子至少起自商朝,汉代的梁冠绝不是突如其来,它大概继承自商代的梁冠——

图4.png
图4

我们在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跪坐人像(图4),它应该是现实生活当中的某一代商王或商王的代表。它头戴五梁冠(五梁两旁的梁应是撑起冠子的骨架),眼球是凸起的“龙眼”(参照图2诸神巫的眼睛。这应该是有意的夸张,因为三星堆太阳神之类的人物均做这种“龙眼”),耳朵戴耳饰(据《山海经》记载,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精英人物是“珥蛇”的;就现实装饰,“珥蛇”就是仿蛇形的耳环);青铜跪坐人像龇牙咧嘴,对照三星堆许多龇牙咧嘴的青铜人像,知道这时代神巫龇牙咧嘴的表情,是一种通神的特定表情。青铜跪坐人像的跪姿是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常态,双手扶膝,右衽交领,长袖短衣,足上套袜,也是那时贵族人士跪坐的常态。
图5,是金沙遗址出土的神巫像。他头戴三梁冠(三梁冠大概级别低于五梁冠),上身穿绣花长背心,右衽交领,纹身,腰系长带。而有耳饰,赤脚。

图5.png
图5

图4、图5,人物之所以头戴竹子梁冠,是因为它们的祖先伏羲女娲率先使用了竹子作为生产工具,乃至竹子直到今天仍然备受中国人尊重,成为中国人高风亮节、屈而又伸之品格的象征;《山海经·大荒北经》里的“帝俊竹林”,就是帝俊一族以竹子为图腾的记载——这些也可以聊做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曾经都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为居住主角的旁证吧。

注:
〔1〕见《解读金沙》。载《文物》2024年8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妄议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当时的关系》 发布于2024-9-2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