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祥丨狄考文与狄乐播,为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 世说文丛

张国祥丨狄考文与狄乐播,为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狄考文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他的一生在基督教传播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这一领域至今仍无人可与之匹敌[1]”。但狄考文绝不仅仅是一位牧师,同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翻译家、发明家、社会活动家,甚至还是冒险家。
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历史的烟幕逐渐消散之后,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狄考文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在当时的中国都具有拓荒意义,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就。他筚路蓝缕,孜孜矻矻,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所热爱的事业,他的杰出贡献对山东乃至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狄考文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有力的推动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之无愧的先驱!
狄考文1836年1月9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坎伯兰县(Cumberland Country),他的父亲约翰·马蒂尔(John Mateer)和母亲是具有苏格兰-爱尔兰血统的农场手工业者。他们家有七个孩子,除老大狄考文之外,还有四个男孩,两个女孩。
下面将要重点介绍的狄乐播是狄考文的四弟,另外他的二弟约翰(John Lowrie Mateer)和小妹莉莲(Lillian)都曾到中国工作。
大约在狄考文5岁的时候,他父亲在20英里之外的亚当斯县(Adams County)买下一块僻静的农场。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过着比较平静和相对富足的生活。
他们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对海外传教事业抱有浓厚兴趣。她制作了精美的“传教士捐款箱”放在客厅里,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从此就没有被胡乱地花掉。静谧、和乐、虔敬的成长环境,培养了狄考文格外健康的体魄、乐观阳光的心态以及对宗教的笃定心志,这为他一生取得非凡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狄考文在乡镇小学读书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
在大学期间,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1857年,狄考文从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杰费逊学院(Jefferson College)毕业,不久进入西方神学院(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进行神学方面的深造。
在读神学期间,一场伟大的宗教奋兴运动席卷美国,这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对海外布道事业的兴趣和热情。1861年4月5日,在神学院毕业前夕,狄考文向长老会差会部递交了赴海外传教的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准。
1862年12月27日,狄考文和狄邦就烈结婚。1863年7月3日,狄考文夫妇告别家中的亲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船。传教士的主要工作是向人们宣讲福音真理。初到登州的大约十年间,狄考文的主要精力是走街串巷巡回布道。为此,他克服困难很快掌握了汉语,不计寒暑,风餐露宿,胶东半岛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869年5月10日,狄考文在写给北长老会差会部一位执行秘书的信中,表达了他对在山东传播基督教福音重要意义的认识:“我想现在较普遍的观点就是济南府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传教地区,该城坐落在中国的宗教中心,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在过去的岁月里,这里诞生了中国的宗教和政体,那么在未来的岁月里,它也会给中国带来基督教[2]。”
十多年间,狄考文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走遍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行程总计在12000到15000英里之间,其间共作了8000到12000次的布道演说[3]。
1873年前后,随着前来登州蒙养学堂就读学生的不断增加,狄考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教学和管理方面。由流传下来的《登郡文会馆要览》等资料,可以了解到,学校开设的课程除宗教类之外,还有中国传统的孔子、孟子的格言警句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赋,另外还有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现代课程,同时还提供声乐、论文写作和辩论等方面的训练。
此外,狄考文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地开设了数学课,他参考相关著述编译出版了《笔算数学》《代数备考》《形学备考》等书籍作为教材。其中《笔算数学》先后修订重印达30余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狄考文在编书的过程中,首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号(+)、减号(-)等国际通用符号,推动了近代中国数学由中算向西算过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狄考文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汇集实验仪器。他自学电气工程方面的知识,动手制造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他为教堂安装了取暖、通风和照明装置,在中国最早使用电灯,在家里餐桌上安装了自动驱蝇拍和钟形压缩空气式饮水机等。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发明创造,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后来,狄考文把官府为他提供的展示各种发明创造的房屋发展成规模很大的博物馆。当他向美国差会部申请把文会馆升格为大学时,学校已经建起设备优良的理化实验室。这些设备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完善的,也是分类最精细的,与同时期的美国国内大学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不逊色。
登州文会馆培养出一批文理兼通的中国社会急需的人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在教育、实业、文字出版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缓慢转型的弥足珍贵的火种。
对于到达中国的传教士而言,学习和熟练地掌握汉语是首先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狄考文是一位精力旺盛、才智非凡之人。经过长期的磨炼,他不仅熟练地洞察了汉语的内部结构,还能够自由地运用汉语著书立说,成为传教士中运用汉语的出色代表。为了帮助像他一样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狄考文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892年出版了《官话课本》。这部书取得了始料不及的巨大成功,“自那以后,它一直是想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教材,而且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其他各行各业之中[4]。”
1901年他又出版了《官话简明教程》,同样广受欢迎。长期以来,在中国的传教士普遍感到缺乏一本令人满意的中文版《圣经》。在1890年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上,修订一本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官话版《圣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鉴于狄考文在中文方面的精深造诣和广泛影响,他被任命为《圣经》官话和合译本修订委员会的主席。
《圣经·新约全书》的修订工作直至1906年才宣告完成,其间经历了15年之久,狄考文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鉴于狄考文在文学、自然科学、哲学和神学上的造诣,以及在基督教传教和教育事业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1880年他被汉诺威大学授予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888年被伍斯特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890年,在基督教来华传教士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中华教育会”首任会长。1902年,狄考文的母校杰弗逊学院举办百年校庆,因他“作为一名福音研究者和牧师出色的能力及工作”,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狄考文曾说:“我要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中国,我希望生活在那里,死在那里,长眠在那里[5]。”1908年9月28日,狄考文在青岛与世长辞,实现了他与这个古老的国度生死与共的最后心愿。
他的三弟狄乐播出生于1853年2月8日,当时他们家已搬迁到葛底斯堡(Gettysburg)以北12英里的一处农场里。农场的生活总体来说比较单调乏味,但每到收获山核桃的晚秋时节,丛林里金光闪闪,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家会因为卖掉山核桃而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1881年,狄乐播和小妹莉莲一起到达登州,追随大哥狄考文学习汉语和布道。1882年3月29日,狄乐播和Sarah Archibald女士结婚,并于1883年和1886年生育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儿Mary Jean Archibald Mateer,小的是儿子Addison Alexander Mateer,他们 1975年还健在[6]。
1883年狄乐播搬迁到交通便利、经济文化等基础条件都非常好的潍县开荒布道,并逐渐使之成为北长老会在山东的大本营。狄乐播初到潍县,历经艰难,他先在城东南李家庄买下5亩多地,“购地筑室,昼而督工,夜自守卫,亲冒矢石者数年[7]”。乐道院建在县城郊区,北有虞河蜿蜒环绕,自成院落,颇有风味。在潍县立足以后,狄乐播苦心经营,不遗余力,并逐渐打开了局面。不幸的是,原配夫人1886年4月8日去世,年仅45岁。
1891年1月20日,狄乐播和继室夫人狄珍珠(Mrs.Madge D.Mateer)结婚。狄珍珠天资聪敏,和蔼可亲,精通医术,在她的协助下,狄乐播在潍县创办的文华中学、文美女子中学以及妇女学道院等都开展得红红火火。
1900年夏天,义和团的势力席卷潍县。5月29日,乐道院被放火烧毁。事件平息之后,县长被撤职,行凶纵火者被关押。据传教士估计,潍县传教站的全部损失约为白银64421两(约合47720美金)。狄乐播从基督教教义以及缓和与地方官民的矛盾出发,曾提出放弃赔偿的建议。但这个建议没有被北长老会海外宣教部所认可,因为传教站的资产多数属于海外宣教部。在这种情况下,狄乐播等人前往济南和袁世凯商讨赔款事宜,他承诺放弃个人所有赔款,并尽量压缩其他款项。最后潍县布道站共获得赔款白银45000两,这笔巨款很快被用于乐道院的重建和扩建[8]。
1904年广文学堂建成以后,在潍县乐道院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完整育人体系。这些学校,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直接和美国国内接轨,开风气之先的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与登州文会馆一样,广文学堂也为山东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和各类人才。据《广文校谱》记载,自1905年至1917年搬迁到济南,12年间共有毕业生433名,“这些毕业学生,多数从事教职员职业,其余的有牧师、布道员、经商者等。”1910年毕业的16名学生中,有12人从事教师职业;1911年毕业的20名学生中,有15人从事教育工作[9]。
在狄乐播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乐道院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到1925年“乐道院医院建筑面积达到2461平方,病床72张,楼内设有暖气、X光室、化验室、手术室,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可以开展肾脏、肠穿孔、肠梗阻等腹部手术。到1928年,医院每天门诊量已达40至50人[10]。”教会医院的开办打破了中医一家独大的格局,西医、西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当地医疗诊治水平的大飞跃,很快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1913年狄乐播和狄考文继室夫人狄爱文德以及赫士、罗密阁等北长老会传教士,发起成立董事会,决定在滕县创办一所新民学校,以纪念和弘扬狄考文的不朽业绩。由于长期的操劳,狄乐播积劳成病,鼻孔流血,精神昏迷,卧床一年多后,于1921年9月5日溘然长逝。所著《太平洋传道录》《中华育英才:狄邦就烈传》流传后世。至此,在中国操持一生的狄氏三兄弟相继去世[11],亲近者闻之,莫不心生凄然和敬意。
狄氏兄弟是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伟人。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狄氏兄弟的研究论著不断出现。据北京师范大学李涛博士查考,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的博士论文《登州文会馆与燕京大学:西方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研究》,是国内第一篇以狄考文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可以发现,以“狄考文”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已有58 篇[12]。

11.png 《狄考文传》

12.png 圣经翻译委员会

13.png 狄考文牧师

14.png 狄乐播牧师

注:
[1]亚瑟·贾德森·布朗(ArthurJudson Brow,1856—1945)《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序》。布朗时任美国北长老会差会部执行秘书,和狄考文私交甚厚。
[2][美]丹尼尔·W.费舍(DanielW.Fisher)《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关志远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
[3]同上,第64页。
[4][美]丹尼尔·W.费舍(DanielW.Fisher)《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关志远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7页。
[5]同上,第206页。 
[6]王冰、夏宝枢《潍县乐道院创建者——狄乐播》,《潍坊日报》2011年7月15日,第A06版。
[7]《狄乐播牧师行述》,《山东潍县广文中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1883—1933)》,济南叔恭制版社,1933年。 
[8]王妍红《传教士与庚子赔款——以北长老会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9]韩同文《广文校谱》,青岛师专印刷厂,1993年,第10页。
[10]刘建兰、刘汉鸿《山东潍县乐道院与当地社会的变迁》。
[11]狄考文的二弟约翰,1900年4月病逝于北京。 
[12]李涛《赫士与山东近代高等教育》

原载 天外来客陨石(美篇)
2024-2-11


张国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国祥丨狄考文与狄乐播,为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发布于2024-10-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