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俊丨中山路6号宏兴琴行的短暂记忆 - 世说文丛

张同俊丨中山路6号宏兴琴行的短暂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前不久,在熟人家见到一把她外公亲手制作的大提琴。得知老人在青岛解放前后就在中山路开过琴行,立即联想到三十年代谭抒真、王玫自制中国最早小提琴的故事,推断那个年代在青岛自制小提琴并开琴行的人屈指可数。
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后,首先检索到的是邹勇先生《青岛记忆》公号《中山路与莫扎特》一文中宏兴琴行的信息。之后多次电话采访琴行老板谢百融后人,向文史圈朋友讨教,宏兴琴行及其主人的经历逐渐浮出水面,显现出时代背景鲜明的历史印记。
宏兴琴行老板谢百融1928年生于天津,长于北京,父亲是心灵手巧的金银珠宝工匠。1948年,谢百融父亲带领全家从北京来到青岛。据《青岛市志·商业卷》关于1951年中山路商业街店家的记载,宏兴琴行位于6号,经营范围是图书文教,员工3人,资本金0.15万元,年营业额1.07万元。而邹勇收藏的50年代初期上海音乐出版社印行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D小调”时,在书的背面有“中山路6号,宏兴琴行,电话2·6107”字样。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659.png

《青岛市志·二轻卷》介绍的历史背景是:青岛解放后,人们对娱乐生活的要求逐步提高,各项文娱活动普遍开展起来,促进了娱乐用品的生产,从事修、制乐器的业户增多,专业修理提琴、风琴的宏兴琴行开业。1956年,青岛市组织成立了包括万盛和等在内的青岛市乐器生产合作社,乐器制作业由个体走向集体。1958年,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称青岛乐器厂,职工62人,生产各种乐器,开展了乐器修理业务。青岛生产的乐器产品主要有京胡等十几种民族乐器,也有大小提琴。
谢百融的大女儿、1953年出生的谢珮珠回忆,父母1952年结婚,中山路的自家琴行中,父亲手工制作小提琴,母亲上油漆,姑姑封边。谢珮珠小女儿记得父母说过,当时每月给百货公司定量供应提琴,因为音质好,百货公司只要宏兴琴行的提琴,贴上自己的商标卖。
1958年琴行关张,谢百融到了青岛乐器厂,和一个邵姓同事两个人做提琴,“邵大爷向我父亲学了一些做琴的技术”。1964年青岛乐器厂停止了西洋乐器制作,谢百融被分配到青岛塑料6厂直至退休。据文史爱好者赵竟成了解,包头路一家琴行老板说父亲曾和谢百融在乐器厂共事,青岛塑料六厂的一位1969年入厂的老职工回忆,谢百融在配料车间工作,处事为人谨小慎微。
从1970年代开始,谢百融先后给儿子、女儿、外孙女做过三把琴。1990年,谢百融老两口随小女儿到加拿大定居,把所有制琴的工具都带走了。在谢珮珠印象里,与父亲交好多年、来往最多的是董牧师(董吉亭),另外还有张家麟。董牧师在青岛教提琴非常有名,培养并输送了众多提琴人才,还教过吕思清。谢珮珠记得,董牧师常来家里,有时是聊天,有时是修琴,他拉琴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太好听了,母亲还跟他学过一阵,没有坚持下来。关于谢百融的制琴手艺,是在北京还是在青岛向什么人学的,谢珮珠并不清楚,只知道不是家传。谢珮珠说,母亲最遗憾的是父亲的手艺没有传给后人。父亲先后带过三个徒弟,他毫无保留悉心传授的是一个姓周的徒弟,现在应该七十多岁,父亲2011年去世前从加拿大回来好几次,这个徒弟还来看望过。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21.png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25.png
谢百融1970年代初给女儿手工制作的大提琴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29.png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33.png
谢百融1990年移居加拿大之前游览崂山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36.png
谢百融晚年在加拿大

在谢珮珠记忆中,1958年他们一家从附近租住的地方搬回中山路6号,这里就成了私宅,结束了作为琴行的短暂历史。1961年谢家被置换到曲阜路,这里变成了一家渔具店,因为渔具店老板的房子也被置换,提出要这个平房当店面。她清楚地记得,从中山路广西路拐角的台阶上去,进入右面不大的平房,没有厨房、厕所,原来琴行的大橱窗成了睡觉的地方。往里走是一个花园般的大院子,再往后是楼房,有拱形门,是青岛日报印刷厂,还有个不大的后院,她一个同学家里是报社的,就住在后院。广西路一侧没有门,敞开式的,车可以出入。她还记得,搬走后上学路过这里,院里有些大坑,有成堆的贝壳,听说是贝雕厂的。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40.png

这张青岛老照片馆藏品,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山路广西路口。此时尚未见宏兴琴行平房,照片下沿是广西路,台阶和小房之间是通往大院德式楼的通道。图中小平房是后来的中山路8号,背后二层楼是10号。之后建的6号院平房与这间很小的平房相连,从年代不详的一张航拍图上看房顶并非一体。
1947年3月15日李斯莱珠宝店在此处开业,很可能平房就是这时建成的,中山路 6号从此有了临广西路的德式老楼和临中山路的小平房。店主是31岁的美国人李斯莱,店员2人。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43.png
青岛市档案馆史料

谢百融告诉过小女儿,青岛解放前家里就开店,卖过金银首饰等,有人去店里收购,解放后买的人很少就不干了。而据邹勇考证,1949年6月,此处是经营珠宝玉器的宏兴行。考虑到谢百融父亲是金银工匠,谢家先开店主营珠宝首饰,青岛解放后转开琴行也就顺理成章。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46.png
来自网络

考察宏兴琴行的同时,与迟守卫、臧杰、杨永辉、秦宝、徐立信、邹勇等多位文史研究者研讨,梳理了中山路6号院内的德式建筑——1901年始建的胶澳总督府工程管理局局长官邸近百年的身世流转,个别疑点排查仍在进行中。

微信图片_20241010201750.png
青岛老照片馆藏品


原载 青岛记忆
2024年10月10日 16:41 山东


张同俊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同俊丨中山路6号宏兴琴行的短暂记忆》 发布于2024-10-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