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阁老
明朝嘉靖年间的首辅毛纪,后称毛阁老,家住掖县的粉子山下,是我们老家的著名人物。据说《聊斋志异》中那篇“姊妹易嫁”的故事,中进士做宰相的毛公,就是演绎了毛纪的传说。
当年刚入朝的严嵩会搞关系学,溜须拍马,附炎趋势,他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知道了嘉靖第二天上朝要考文武百官的试题,于是去拜访博学的毛阁老,当时毛纪正在自家菜园子里种菜。
严嵩请教说:“什么高?什么低?”
毛阁老回答:“黄瓜高,茄子低。”
严嵩又问:“什么东?什么西?”
毛阁老答:“冬瓜东,西瓜西。”
严嵩最后问:“什么肥?什么瘦?”
毛阁老笑着答道:“肥不过羊溢脂(绵羊尾),瘦不过干勾(甲虫)。”
得到三道题的答案,严嵩心满意足回去了。第二天上朝,皇帝果然出这三题考试,于是严嵩第一个抢答,还自鸣得意,结果嘉靖满脸不高兴。其他官员的答案,林林总总,皇帝还是不满意,最后提问宰相毛纪。
“什么高?什么低?”
“君高臣低。”
“什么东?什么西?”
“文东武西。”
“什么肥?什么瘦?”
“春天的雨肥,秋天的霜瘦。”
毛阁老的答案使得龙颜大悦,立刻龙廷嘉奖,赏黄金百两。
百官一齐祝贺毛阁老。严嵩追问毛纪,为什么昨天给他那个答案?
毛阁老讲:昨天你是在菜园子里问我,今天是在金銮殿上,皇帝面前也好黄瓜茄子一块数?
一文钱
三个路人为一文钱打起架来,找一老先生评理,一个讲是自己先发现的,另一个讲是自己先去捡的,第三个讲是自己先捡到手的。老先生说你们看起来都很穷,告诉我究竟穷到什么程度,我好评判。
第一个说我最穷:破屋大半间,屋顶露着天,铺着半领席,枕着半头砖。老先生说你够穷的,给你吧。第二个说我比他穷:蓝天当瓦屋,明月当蜡烛,枕着胳膊睡,铺着脊梁骨。老先生说你什么都没有,该给你。第三个说我才是最穷:口干三四载,腹空五六年,存点嘤嘤气,单等这一文钱。老先生叹口气说,看来天下的贫穷非你莫属了。
知了
知了的学名统称蝉。
掖县的知了有四种,个头大小不一,叫声也不一样。最多的是两种,一种小的叫吱吱儿,“吱——吱——”地叫,据说学名叫“蛸蚙”。一种大的土话“截流”,量最多,生存时间也最长,“啑——”拖着长声叫不停,据说学名叫“蜘蟟”。还有两种小而少的知了,叫起来的声音有高有低,几个音节不断重复:一种叫的声音是“蜲——蚴——,蜲——蚴——”,学名“蜲蚴”;一种叫声是“嘟——蟟——,嘟——蟟——”,据说学名叫“嘟蟟”。
我小时候,关于知了的知识,爷爷给我讲了个故事,所以印象深刻,四种名字,牢记至今。
麦收了,女儿回到娘家,父母孩子喜不自禁,心里那个滋啊!于是“吱——吱——”叫起来。住了半月女儿要回婆家,想给婆家带白面馍馍,可有数的麦子已经吃完了,怎么办?去邻居家借吧,于是“啑——啑——”出现了。不料邻居回答说“无——有——,无——有——”,于是惹得女儿不高兴,“嘟——囔——,嘟——囔——”。
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欣赏知了的清高,唐代虞世南的《咏蝉》最出名:“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私塾先生
古时候孩子都在私塾上学,先生教几个学生是不一定的,不过启蒙的课本
都是《三字经》《百家姓》,先生教学也都是先从背诵开始。孩子们刚刚入学,让他们循规蹈矩背诵课文可不容易,私塾里经常听到:“人之初,初之人,枣木杠子顶着门,先生来叫门,倒了杠子砸了脚后跟。”
先生讲课需要耐心,一位私塾先生给学生讲解《百家姓》的赵钱孙李。“赵是姓,譬如你家邻居赵老婆子;钱,就是我们平时花的那俩大钱;孙,就是孙子的孙;李也是姓,我就叫李万年。”先生摇头摆尾地讲,学生点头哈腰地听,课堂秩序井然。老师突然发问,谁来再讲一遍?一个男孩立即站起来大喊:“赵老婆子俩大钱,我的孙子李万年。”
于是引来课堂一片哄笑声。
天气炎热,先生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学生有字不识上前求教。先生闭目问:“这个字像个什么?”
学生说:“这个字像个笼子。”
先生说:“笼子里有人唸个囚,笼子里没人唸个口。”
这个学生刚走,又来一学生向先生问字。
先生不得已问:“这字像什么?”
学生答:“像贡桌上的牌位。”
先生说:“牌位有腿唸具,没腿唸且。”
先生越来越困,伸臂扬腿仰躺在竹席上,第三个学生看了看先生又来问字。
先生迷迷糊糊地问:“你的字像什么?”
学生回答说:“这个字像先生!”
先生停了一会儿说:“有蛋子唸个太,没蛋子唸个大。”
学生马上说:“有个蛋子,不过在肩膀子上。”
先生立刻睁眼醒了,翻身起来说:“你这混账,我先生岂不成犬了吗?”
聖賢愁
吕洞宾和铁拐李结伴云游。一日二位来到白家庄的家庙,见庙旁悬挂一匾额,上书“圣(聖)贤(賢)愁”三个大字。大仙不知其意,恰见匾下有一闲散游逛之人,便上前发问。此人说我叫白池鹤,此匾正是为我所挂,你们要了解详情,必须请我喝酒。铁拐李连连说好,大葫芦里正装着好酒呢,于是三人坐下准备饮酒。
这时吕洞宾发话,喝酒前每人要按“聖賢愁”这三个字的顺序出一酒令,并且拿出一样酒肴来。于是吕洞宾先开始:“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有酒无肴难下口,割下鼻子表衷肠。”于是割了鼻子做酒肴。
铁拐李立即接上说:“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我先醉,有酒无肴难下口,割下耳朵是美味。”轮到白池鹤了,他是酒场老手:“禾火心,禾火心,壶中有酒我先斟,有酒无肴难下口……拔根汗毛表寸心。”
吕洞宾、铁拐李不让了,说我们两割鼻子的,割耳朵的,你怎么只拔一根汗毛呢?白池鹤说:“我是看在二位大仙的面子,不然你们打听打听,我叫‘白吃喝’,从来是一毛不拔的,要不都讲我是‘聖賢愁’嘛!”
糊里糊涂,明明白白
白池鹤名字好听,但他好赚便宜,好白吃白喝,所以得了个“白吃喝”的诨号。不过因为常年混迹酒场,他又有点小聪明,别人聚会也时不时地拉上他。
一日,张、王两秀才商量乘船游玩,计划在船上出诗答对,饮酒狂欢,不料让白吃喝知道了,他于是藏在大箱子里,从上游飘到船边,两秀才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白吃白喝的又来了。既来之则安之,二人于是规定用“糊里糊涂,明明白白,容易容易,难上加难”连句,连不上的不得喝酒吃菜!
张秀才先说:“雪在天上糊里糊涂,落到地上明明白白,雪变水容易容易,水变雪难上加难。”于是第一个喝酒吃菜。
王秀才接上:“墨在砚台糊里糊涂,写到纸上明明白白,水变墨容易容易,墨变水难上加难。“自己也喝酒吃菜。
轮到“白吃喝”,他说:“我在箱里糊里糊涂,爬到船上明明白白,我吃你容易容易,你吃我难上加难。”于是当仁不让地吃喝起来。
白吃白喝的梅林标
掖城与白池鹤齐名的还有一位叫梅林标,也是白吃白喝的混混,当然也是脑子来得快,嘴头子笔头子都能来几下子的人。
一日,梅林标见竺、简、箫三位先生饮酒作乐,于是凑上去要酒喝。为了不扫兴,三人并没拒绝他,不过提出要求:找出三个同头的字和三个同旁的字,组合在一起,并且上下能联句成为酒令。
竺先生先说:“三字同头崑崙嵛,三字同旁驴骡驹,要去崑崙嵛,必骑驴骡驹。”
简先生接着说:“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纙纱,要穿綾纙纱,必在官宦家。”
箫先生第三个说:“三字同头花芬芳,三字同旁媛姑娘,要赏花芬芳,必找媛姑娘。”
轮到梅林标了,他胸有成竹地说:“三字同头竺简箫,三字同旁梅林标,要吃竺简箫,必是梅林标。”
四人同时哈哈大笑。
原载作者原创《医者笔耕录》,轻博客转载
12/26/2019 11:20:34 PM
史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