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三层大楼犹在 内外皆无火柴 - 世说文丛

张勇丨三层大楼犹在 内外皆无火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利津路与昌邑路交叉路口的两侧,是东西和南北排列的四层建筑。这是原国营青岛火柴厂的厂房。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入住的单位将其由三层扩建为目前所见的四层结构。
据《青岛市志·一轻工业志》记载,1969年青岛火柴厂建成出口包装专用车间3000平方米。所言三千平方米的车间,大致与当年南北向的三层楼厂房面积匹配。以现时实测长约60米、宽约15米的建筑体比对,每层的室内面积近乎千平方,这与志书的记载基本吻合。
自60年代开始,青岛火柴厂的出口订单不断增加。以1964年的13.7万件出口量为参照,至1968年达到27.5万件水平时,已经妥妥地翻了一番。从快速增长的态势看,扩大生产场地遂成为当务之急。
1974年,青岛火柴厂从联邦德国引进一台带自动装盒的火柴自动连续机、又称卸装联合机,这是国内首家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为此,全国的火柴厂家纷纷来青岛参观学习,并且展开了在技术上攻坚克难的探索和试验。
另外,1977年青岛火柴厂自主研制成功的直轨型火柴包封机,1980年从瑞典引进的全纸高速糊盒机并配备联邦德国理套盒装置的设备,都为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
待至1978年,青岛火柴厂42万件的峰值出口纪录已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量的60%。对于出口火柴品质的要求之高,体现在包装环节的精细程度。比如,木片结构的内外盒体要手工制作、由人工监管的装盒流程趋于自动化运行、火柴盒侧边的刷磷要求均匀规整等等。
1984年,青岛火柴厂生产火柴85.18万件,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年的火柴出口虽然只有25.1万件,且与上一年相比下降20%,但出口总量的全国占比仍比1983年高出5.5个百分点。可以想象的是,这幢大楼为保障出口产品的供应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火柴本身早已淡出大众的视野、火柴生产也在全国范围内所剩无几。有着百年火柴发展脉络的台东一地,已经很难找到工业的遗迹。远望半百岁月的老楼新貌,或许它正在默默地原地守候,等待肩负新的使命、期盼续写新的篇章。
 
原载 rossen
2024年10月14日 00:00 山东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三层大楼犹在 内外皆无火柴》 发布于2024-10-25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