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祚臣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中国的警告 - 世说文丛

张祚臣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中国的警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QQ20241124-204150.png

初次读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和罗宾森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时,竟有似曾相识之感,这种熟悉感或许是因为我读过贾雷德·戴蒙德所著《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戴蒙德教授曾因《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享誉全球,他提出了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然而,阿西莫格鲁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对这种“地理决定论”提出了批判,认为制度才是国家兴衰的核心因素。
有趣的是,尽管阿西莫格鲁对戴蒙德的理论提出了挑战,戴蒙德却对《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大加赞扬:

“应该列为政治人物以及所有关心经济发展的人的必读书目。有三个理由让你爱上这本书:它是关于现代世界各国的所得差异,这或许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它充满许多迷人的故事,可以让你在鸡尾酒会上滔滔不绝,例如为什么非洲的博茨瓦纳发展迅速而塞拉利昂共和国却完全没有。而且它非常好看。就像我一样,你可能会拼着一次把它读完,然后回头一读再读。”
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自经济学产生以来广泛存在的一种分析方法,但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运用非常严格的排除法论证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类似医药领域的“双盲实验”。

这也是阿西莫格鲁和罗宾森能够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
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作者以鲜活的事例和缜密的逻辑揭示了国家兴衰的核心——制度的设计与运作。作者提出了两个关键的制度类型:榨取(extractive)制度与包容(inclusive)制度。从本质上看,这两种制度分别代表了“零和博弈”和“双赢局面”。
榨取制度是一种“零和”结构,资源的获取和利益的分配是通过对其他人的压榨来实现的。这种制度下,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被这些人掠夺,留给大多数人的则是贫困与不公。
而包容制度的核心是一种“双赢”的设计,它通过更广泛的参与和共享来创造财富和机会。这样的制度有几个主要特征:定期且透明的民主选举、鼓励创新、保护产权、在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减少贫富差距,避免社会阶层之间的紧张与对抗。
作者通过大量历史与现实的例子,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经济崛起,强调包容制度如何为国家带来繁荣。这些国家通过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与权力制衡创造了“双赢”的社会模式,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本书有许多相互对照的例子,如:

一、在美墨边境上,有两个名字相同的小镇——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诺加雷斯与墨西哥索诺拉省的诺加雷斯。这两个城镇仅一墙之隔,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富裕、稳定与安全的生活,另一边是贫困、不安与匮乏的现实。
从地理上看,这两个诺加雷斯几乎如同双胞胎。它们位于相同的气候带,共享同样的自然资源,气温、降水、土壤以及物种分布都无明显差异。两地居民的种族构成也相似,大多是拉丁裔,拥有相近的文化传统与语言习惯。
然而,美国的诺加雷斯人均收入高出对岸的数倍,居民享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完善的医疗保障以及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而墨西哥的诺加雷斯则被高失业率、不安全的治安环境和低质量的公共服务所困扰。尽管两地居民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生活质量却有天壤之别。
二、被人为地理纬度线隔开的南北韩,这个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三、为何一样是欧洲人所殖民的新大陆,北美与中南美洲的发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性?
四、当年同样属于东亚弱国的中国与日本,同样遭受西方的船坚炮利的荼毒掠夺,差不多同样时间采取维新政策想要摆脱积弱不振,但为什么中国的革新没有效果,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让日本脱胎换骨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至今地位仍然维持不坠?
五、为何七百年前欧洲最强盛的威尼斯,至今落后西欧甚远,沦为替观光客划船、做冰激凌?
六、为何当年与英国并列为欧洲强权的奥匈帝国,只剩下明日黄花?

……诸如此类的问题与比较,本书有相当多的例证,作者透过反复的史料与说明来阐述榨取(extractive)制度经济与包容(inclusive)型制度经济的差别,以及为什么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制度,以及这两种制度对于多数国家之长远影响。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涉及的范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全球近几百年来的重要历史演变。对于没有现代史和近代史基础知识或兴趣的读者来说,可能阅读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换个角度来看,阅读本书无论是否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都能够极大地拓宽视野,帮助了解大历史中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
本书让我感到特别有趣的地方还有:

一、西欧之所以能从封建体制顺利转换为城市与现代国家体制,竟然是黑死病。
二、美国特别是北美,当年没有走向拉丁美洲或非洲那种殖民经济是因为英国对殖民地无力统治,以及北美洲的原住民人数太过稀少,以至于殖民者无法靠捕捉奴隶为生。
三、英美法等强国之所以能发展出自由市场经济,乃是因为政商分离,商人与当政者处于有敌意的状态,而不像许多贫穷国家,政治人物与商人几乎是形影不离。
四、1990—2003年阿根廷竟然让币值固定在1 peso=1美元,结果造成长期经济衰退与恶性通膨,证明了“越稳定的政策却有越不稳定的风险”,这也可以让那些把稳定与安定视为施政最高原则的政客引以为惕。

QQ20241124-204525.png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在分析全球国家兴衰的过程中,特别提到中国,作为一个从榨取型制度转向部分包容型制度的典型案例。作者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入部分包容型经济制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书中也对这种“部分改革”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深刻质疑。
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一个完全的榨取型政经体系中脱离出来,引入了市场经济、产权保护和某种程度上的个人自由。这一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使成千上万的人摆脱了贫困,全球化的浪潮也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重要舞台。
然而,这种成长是建立在一种不完整的包容型制度之上的,虽然引入了一些包容机制,例如放开私营经济、鼓励外资进入和推动全球贸易,但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依然存在高度集中的榨取型制度特征。如果不能在政治多元化、社会公平与法治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可能面临瓶颈,社会矛盾也可能进一步激化。这种“部分包容”的模式无法长久维持,甚至面临倒退的风险。

原载 葛陂小记
2024年11月24日 20:18 美国


张祚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祚臣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中国的警告》 发布于2024-11-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