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我们民族的龟鳖图腾崇拜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我们民族的龟鳖图腾崇拜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图1-1有翅膀的月亮鳖和有翅膀的月亮蛙(两图。左鳖)。见《中国图案大系第四卷·秦汉时代卷·图版203·山东汉代画像石》图1、图4。
图1-2·有翅膀的月亮兔和月亮蛙。月亮鳖(两图。右鳖)。见《中国图案大系第四卷·秦汉时代卷·图版20·西汉时期的瓦当》陕西出土

2.png
图2·四川出土的蛙形基石

我见到汉代图像上有生翅膀的龟鳖(图1-1,左图。1-2,右图),又见到蛤蟆做的基础石(图2蛤蟆做梁柱基础,以追求使用心理上的坚固感;这是蛤蟆寿命长久等同龟鳖的认识。汉代还有用蛤蟆驮石碑的现象)。所以就自己提醒自己:我民族遗忘了自己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图腾神力——龟鳖图腾在“玄武”图腾以外的神力。

3.png
图3·左,新干大洋洲的商代月亮鳖图腾神。右,河南济源泗涧沟新莽墓出土的月亮鳖、月亮兔、月亮鸟图腾神

就图像学的角度而言,至少到了商代,龟和蛙的概念有些时候还混淆不清,例如图3-1,新干大洋洲出土之铜盘上面雕刻的月亮神图案(它身上的六旋“囧”字纹是月亮的象征),就是商代蛙和龟混淆不清的例子——商代的蛙是公认的月亮图腾神。图3-2是汉代龟和蛙沿袭商代混淆不清的例子。颇值得注意。
我说月亮图腾神曾经有龟鳖,若不信,就请看看图1-1左图和图1-2右图。由此可知,汉代有翅膀的龟鳖,是商代龟鳖曾是月亮图腾神的忠实沿袭。
月亮图腾神人的代表是谁?是女娲。
我们今天人都知道,帝颛顼是北方的主管神,它的图腾神叫“玄武”,形状做龟鳖身上缠绕着龙蛇。女娲是颛顼氏的后代,按图腾可以继承的原则,女娲继承了龟鳖图腾。女娲代表着大地,这就是伏羲八卦方位为什么把“坤”代表北方,把月亮代表大地的道理了。女娲既然与伏羲是兄妹兼夫妻,且是彼此不分的一体神,那么伏羲也就是龟蛇玄武图腾之龙蛇的继承人了。其中的逻辑就这么简单,无需长篇大论阐述。但是这一段事情却被我们的祖先用图像叙述代替了文字叙述,到今天只有我这等草民拾遗补阙了。悲夫!
不过《庄子》一书却是将女娲视为大地的象征,他用龟鳖应该承载大地责任,借《庄子》列御寇说叙述了出来: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
这里应该再一次指出:禺强和女娲都是颛顼氏的后人。
“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应该是颛顼氏下命令于禺强管理巨鳌。
“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巨鳌”是一群大海鳖。“十五”,是十五时的省略。据《淮南子·天文》载,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十五时的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悬车、黄昏、定昏。这只大鳖一天三换气,六万年和下一班大鳖轮流替换。

4.png
图4·左,汉代禺强乘鳖举五山博山炉;右。汉代大鳌驮五山博山炉

于是我们看到了禺强乘鳖举五山的博山炉(图4·左),大鳌驮五山的博山炉(图4·右)。
《庄子·杂篇·外物》又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元公(公元前531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公元前517年去世)半夜里梦见披散头发的人在侧门窥视,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元公醒来,派人占卜,说:“这是只神龟。”元公问:“渔夫有叫余且的?”侍臣回答有。元公说:“叫他来见我。”第二天余且来朝。元公问:“你捕捞到了什么?”回答:“我捕捉到一只白龟,周长五尺。”元公令他献出此龟。白龟送到,宋元公想杀它,又想养起来,疑惑间,卜问吉凶,说:“杀之占卜大吉。”于是用白龟龟板占卜,数十次没有一点失误。
这个故事的寓意姑且不表,只就“此神龟也”论之。

5.png
图5·山西朔县出土凤鸟踏龟鳖啣五山博山炉

宋国是商王族的后裔,商灭亡后被周武王封给了伏羲女娲之后。商王族的信仰并没有改变;宋国贵族子(巳)姓,崇拜龟鳖图腾。“此神龟”所以“神”,不仅是龟鳖代表着大地,更因为它也是女娲的图腾化身,这也就是宋元公“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宋国国家崇拜鸱鸮,《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说的就是宋国的国树是檀树,国鸟是鸱鸮。鸱鸮在商朝认为是玄鸟的本鸟,玄鸟就是凤鸟。图5山西朔县出土的西汉中晚期凤鸟踏龟鳖啣五山博山炉,就是汉代人追忆女娲既为凤鸟图腾又为龟鳖图腾的例子。这就是文字文献失载,图像文献存之的典型例子。这是说女娲氏不仅有凤鸟(玄鸟)崇拜,还有龟鳖崇拜。
我们在《易经·屯》卦之“屯”字上即可找到龟鳖崇拜的记载。我特意认真地做了如下考证。
《屯》卦是一个“利建侯”的卦。它是归属于“雷”范畴的卦。《易经》是商王族的执政宝典,因为商王族自己认为是雷神和华胥氏一起的后代,因此凡逢“雷”构成的卦,都非常的隆重。
《屯》卦《初九》爻辞曰:“盘桓,利居贞,利建侯。”在夏商时代,国家的首都一般统称为“居”。“利居贞”就是利于建立首都、有利于国家的存在。“屯”是让人们乐意“盘桓”而宜于居留的一方城池。当时的“屯”就是宜于生活和繁衍的城邦,所以:
《六二》:在这里不能抢婚,让动心抢婚的家伙之车马都回去。这里的女子利于家族永远祭祀不绝的婚姻年龄,最少年龄要过了“十年”以后。(原文: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到这个建筑似小山一样的城池里你想要抢婚?抢婚的邦君领主们,就像打猎没有向导,到这里而不靠媒人,不如舍弃你的非非之想。(原文: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抢婚的车马都回去吧!去这里求婚,只要是求婚,没有不顺利的。(原文: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车轮里湮的油少吉利,车轮里湮的油多,是家族生存的凶兆——油少就不能跑来抢婚,故而没有风险;油多是你准备去抢婚了,倒霉的事在等待着你。(原文: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让抢婚的车马回去呀,抢婚的下场往往流泪流血啊!(原文: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屯》卦的背景显然是母系社会居住的地方。在商代,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犬牙交错,有的局部地区仍然有母系社会的存在。《易经》作者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能当时以父权社会为主的邦国认为:抢婚到母系社会仍存的地区,是合理的。而《易经》的作者却不然。他希望母系社会要自然的变革到父系社会,而非强扭。
这就给了我们以启发——存在于商代的母系社会,都认为女娲为祖先,这些女人们的图腾崇拜仍然承袭了老祖先的图腾崇拜:崇拜龟鳖!本卦的“屯”,就是指着母系社会、龟鳖图腾的族群。
在中国,一件宏大的事情,在向后的流传中往往走向了宏大意义的反面。龟鳖图腾,在大汶口文化时代,它们往往是某些民族,死后要把它们作为膝盖呵护的圣物(龟鳖可能有如母亲一样,它们的呵护无所不及,宝贵的双腿尤其需要图腾的保护),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已过,虽然龟鳖崇拜仍然存在,但渐渐失去当年的煊赫,父系社会需要确立,族脉需要认证清楚,“鳖羔子”“龟孙”“鳖蛋”“王八蛋”已经代替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混沌状态,也就是说“不知其父”成了社会上的耻辱。
但是《屯》卦的存在其实是“但知其母”行将就木的坚持。
“屯”字本身就是龟鳖图腾的招牌。
今天学者们坚持认为“屯”字“字形象待放之花与叶形”,实际他们忘了“屯”就是这个字的本意。所以许慎释“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真是无稽之谈。
“屯”,龟甲一对(一左一右)为一屯。卜辞《存》二·四八:“甲申气自雩十屯扫”。“十屯”十对“一左一右”的龟甲。
“屯”卜龟的数量词,好比一对贝齿的量词为“一朋”(此“月”是“贝”的简化字,两个“贝”为“朋”)。以“屯”数量龟甲,好比以“隻(只)” 数量鸟、以“蹄”数量马、以“棵”数量树……这是使用了最简单的借代词原则释字;“屯”之义昭然若揭。
因此我认为甲骨文“屯”字,象形龟鳖产蛋。

6.png
图6·左1,甲骨文屯字。左中,金文屯字。中右,父辛奄卣上的图形文字。右,大汶口文化之象征女娲氏鸟鬶上的⊕形符号——这个符号说明女娲氏生了天地。女娲氏有龟鳖图腾,正是这种符号在龟背上的传承

甲骨文、金文上“龙蛇”其字的笔画基本呈“S”形,商代的甲骨文的龙蛇,基本上呈“S”形。我们知道,“玄武”的图形是状龟蛇性交,既然二者可以性交,就证明它们都是龙类(伏羲女娲兄妹兼夫妻,伏羲是龙图腾,女娲自然也有龙图腾)。所以甲骨文、金文之明显的“S”形笔画就是龟蛇是龙类的证明。因而“屯”字象形龟鳖无疑(图6)。
“屯”字的甲骨文,在象形龟鳖的前提下,在龟鳖的尾部加了“/”形斜杠,那是在指示龟鳖产卵的地方。
龟鳖产卵很多,这就是我们希望多子多孙之祖先崇拜它的原因。另外龟鳖天冷的时候不再进食,藏在深土里不死,更是让我们的祖先崇拜它,
我们的祖先不知道龟鳖也有雄雌,所以,这个母系社会的婚姻结构就是靠着龟鳖无雄皆雌的传说保留了下来。
“屯”,音、义都若“墩”,墩,就是个大土台子。
商代的“屯”就是一个人工堆筑的大土台子——作为城池,建筑它时要有水沟环绕。环绕的水沟就成了龟鳖繁衍生长条件。龟鳖是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水生昆虫、蚯蚓、小虾、蝌蚪等物可以为食,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甚至也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这种大土台子的斜坡,正是龟鳖的生存良地——这种大土台子是人工用土堆积的,是龟鳖挖土产卵的理想之地。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我们民族的龟鳖图腾崇拜》 发布于2024-12-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