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90年代初刚开始普及DOS的时候,我在想,我需不需要学习打字?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在考虑,要不要学习上网?新世纪开始后几年,我在犹豫,要不要建博客?现在,我在困惑,我该怎样继续我的藏书?
藏书的一项很重要的功用是阅读。纵观人类的阅读方式,已经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革,从远古时代的岩画、陶画,再到殷商的甲骨、竹简,随之而来的是汉代之后接近2000年的纸质文字,现在,又一个重大的转折正在迫近——数字阅读时代到来了。
现在,在车上、街头用阅读器或是手机阅读已经不再新鲜,网络阅读也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各类图书馆正在以能否推行数字化作为衡量先进的标准。有专家预言:到2018年,90%的印刷图书将推出电子版本,在不远的将来,各种课本和教材将全部从网络上调阅,学生们连书包也不用背,学校教育从学习到考试都将实现无纸化。
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尽管纸质书籍一再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数字阅读已经悄悄攻陷了年轻人的防线,越来越有占上风的表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习惯不习惯,数字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于是,一种质疑民间藏书的声音应运而生,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书不是用来拥有的》的博文提出,民间藏书注定在走向末路,这是数字时代给它的宿命。
他说,“现在各地仍有‘藏书人家’的评选,家有藏书两千册,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但是,两千册书转换为数字,也许只要一张光盘就可以存放了。一个辟出一个大房间来堆书,一个只需抽屉里放着光盘,你说他们两个谁的藏书多呢。”
他还说,“在这样一个图书市场膨胀的年代,一个人仍然以藏书多少来自诩,那就是意淫了。据媒体报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出版量是我国3700多年出版量总和的三倍多,现在中国的出版总量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有24个出版企业集团公司,246家图书出版社、上千种经营性报刊成为新的市场主体。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单靠一个人可以收藏得完吗?书籍本身蕴含着知识和文化,一个不能阅读和掌握书中知识的收藏者,必将被书籍本身所掩埋。”
他又说,“在这个图书出版业极其发达的时代,如果坚持‘拥有比阅读更快乐’,那就是一杯苦酒,因为这个时代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缺少书籍的年代了,像海一样庞大的图书市场,你无法占有全部,就像你无法一人抽干海水一样。面对大海,我们敬畏,我们欣赏,而一个藏书者的快乐,也应该如此,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而是阅读中得来的快乐,这是书的本义,书本来就不是用来拥有的”。
博文作者强调重视阅读的观点无可非议,但据此就轻易否掉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藏书文化却未免有点太武断了。
首先,博文作者好像误认为藏书是不论什么书都往家划拉,凑起一个数量就可以宣称是藏书家了。殊不知,真正的藏书家对所购入的书籍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审慎考虑的。那些节衣缩食的积蓄并不是随意挥洒的。他先要确定自己收藏的方向,然后才是孜孜矻矻地搜求。就是全面实现数字化了,资料收藏也需要确定方向、类别,有针对性地收藏、利用,而不是全盘吸收。藏书者研究的领域也许就是收藏的领域,可以通过藏书了解一个观点、一种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使研究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容不迫。也有不少藏书者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他藏书的书本内容,他关注的是书籍后面的故事,他可能会关注版本,精确地说出每一种版本的细微差别,他可能是某个作者的粉丝,某个事件的见证者,某段轶事的写作者,他感觉藏书就是在收藏一段历史。
其次,博文作者肯定没有体验过藏书的乐趣,坐拥书城是一种快乐,但藏书更重要的是在那寻觅的过程,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焦虑和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欢愉,网络的搜索也许比藏书来得更快,但它缺乏那种实地搜寻的交流,没有打眼、没有捡漏,没有毛边本、签名本、名家收藏本、善本、孤本的种种诸多变化,一句话,没有那样有文化。
再次,博文作者肯定不知道,数字阅读尽管很方便,很迅捷,但是,有一些书籍受到政治、版权、技术方面的限制,不会全部放到网络上来,比如像我收藏的那些名人手稿、地方文献。想要的资料在网上能够搜到一部分,但要想全面掌握一手资料,还必须实地寻找。
另外,说点不算题外的话,那就是,网络资源的丰富可能会稀释我们的文化。网上看到一个美国调查,在15-26岁的这一群人当中,只有40%的人知道哪个党派控制着国会,但是有64%的人知道《美国偶像》(相当于国内的超女)节目中第一轮比赛的胜出者。仅仅谴责年轻人的庸俗化,似乎难以服众,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了。以前人读书,要大段大段背诵经典篇章,如今的学生,你让他去读名著,他或许会觉得多余:干吗要去读书,要用的时候,不是可以搜索吗?不需要记忆,只需要搜索,如果不好好加以引导,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使人变得轻薄。
尽管我坚守自己的观点,但前边已经说过,数字阅读给传统的藏书文化带来的冲击还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最大的转变是在不远的将来,纸质书籍阅读人数的急剧下降,而数字图书、数字阅读将方兴未艾,那些出版社和图书馆必须正视此种现实,及时作出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数字阅读对于藏书者来说,也会给藏书界带来一次洗牌的机会,那些假冒的、一般的藏书者将被淘汰,而那些真正的、经过认真思考的藏书者将会因为纸质图书的减少,而被推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他们也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收藏思路或者方向,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自己考虑了几条,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1.如果是侧重于应用的藏书者,不妨采取向数字化转轨或是采取双轨制的方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我就在收藏纸质图书的同时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我感兴趣的文章和论坛争辩。
2.可以预计,将来珍贵的纸质图书更有价值,但一般的流行图书将大打折扣,所以要收藏那些珍贵的、稀缺的、不公开发行的、不可复制的书籍资料,尽量避开那些流行书籍,将来会数字化的书籍。
3.创新自己的藏书体系,建立有自己特色而又不易和网络撞车的收藏专题,比如古籍版本、手稿本、签名本、内部发行本、重点收藏那些带有独特性的书籍。
4.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藏书、读书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来享受,就像有的人喜欢泡吧,有的人喜欢喝酒,有的人喜欢散步一样,以享受的心态来对待藏书、读书,而不必过分强调实用,这种无用之用,才是藏书、读书的最高境界。这样,才会得到别人所不曾拥有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最后想说的是,阅读方式可能转变,但藏书传统不会改变。即便完全进入数字时代,藏书文化也不会消亡。将来的世界上不会没有藏书家这个行当,但我们不会把拥有一堆光碟或是几十个硬盘的人称之为藏书家。
2009年9月7日
原载作者原创《边缘记事》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