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的一天,我答应了文康,为他的《美国日记》写几句,只是到现在,到了冬天了,年末都要到了,还没有写,准确说,还没有读完,我不能没有读完就写,那样的话,写了也是作假见证,就不诚实,而我是基督徒,我的主是诚实的,我不能不诚实。
2
《美国日记》还没有印成书,我读的是文康发来的word文档,虽然七万多字,也读得断断续续,有时候忘了读,有时候又顾不上,读的速度远远慢于时间的速度,而时间又越来越快,即使不知道研究地球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自转在加快,每一天的时间在加快,我也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特别是作了基督徒,时间更加不像以前那样一天一天的过了,而是一个主日一个主日的过了,因为每周的主日(即星期日、礼拜日、七日的头一日)要去教会或教堂参加公共敬拜,每个主日在预备和盼望中来得越来越快了。
3
是的,在海南的我作了基督徒,后来知道在四川的文康也作了基督徒,所以文康不仅仅是我的属世的诗人朋友,也成了我的属灵的同道朋友,这种信仰上的关系、基督徒关系和主内弟兄关系无论我的诗人朋友中还是我所知道的诗人中都是罕见的,因为汉语世界的绝大多数诗人只是诗人,甚至还是无神论者、唯物论者、进化论者,而不是基督的信仰者,愿我的神怜悯他们的不义和骄傲,怜悯汉语世界的蒙昧和无知。
4
那么,文康的《美国日记》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请看我摘录的部分日记的第一句:
早上女儿带我们去波士顿市区公园街教堂参加主日敬拜。
——第1篇日记:我愿意一生坐在这里
女儿带我们回家时经过教堂,路边有台阶下到教堂地下室,这是教堂免费给流浪汉提供的洗澡处,门口放着个流浪汉的背包,背包主人正在里面洗澡。
——第2篇日记:我们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这些
今天女儿带我们去她委身的教会,不大,现代,多为年轻人。
——第3篇日记:黑人歌手抱着牧师哭起来
今天是我们离开波士顿前最后一次去女儿委身的教会。
——第6篇日记:告别波士顿
八点半我们出发去教会做义工。
——第8篇日记:穷人与富人
早上去教会敬拜。
——第9篇日记:这一天他们的放下和拿起
今天继续去教会做义工,这是我们此行最后一次尽这个义务,明天去黄石公园,后天离开。
——第10篇日记:做义工
第32篇日记“叫我如何说纽约”里面写道:
离开时代广场去第五大道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如果把第五大道走完不知会看到多少教堂。这样一个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商业帝国中心,走一两百米就有三个老教堂。这种地方神一定会来,神一定在。
第36篇日记“打到一只狐狸”里面写道:
八点过去教会做义工,那个很胖腿脚不方便的老弟兄已在,没拄拐杖,带来一辆轮椅。
第40篇日记“一头室内的蓝色大象”里面写道:
往回走时路边有个老教堂,墙上的青砖和石头长满岁月的胡须。在我的环境走错路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茶楼麻将馆,在这里你走错路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教堂。
就是说,文康的《美国日记》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他多次写到“教堂”和“教会”,他写得最多的是“教堂”和“教会”。
文康自己在第9篇日记“这一天他们的放下和拿起”里面写道:
来美国这两个多月深刻感受到一点:对这里的人周日比工作日重要的多。平时孩子忙于上学,成年人忙于工作,到周日这天他们必然放下一切,齐齐来到教会。平时穿戴随意的他们在这一天大都西装领带,穿得庄重正式,宛若去参加一场隆重典礼。
第10篇日记“做义工”里面写道:
我一下理解,为什么美国到处是教堂,而且规模都不小,动不动就是几百年的老教堂,新建的也高大上,在众多建筑中很亮眼,占地很大。教堂是一根根纽带,把社区居民连结起来,形成这个社会的健康细胞。社区居民在教堂敬拜,认罪,忏悔。
文康第10篇日记“做义工”里面还引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的话,说:“在美国,一切都在你周围有条不紊的运转,但你却看不到指挥者。”
我也想起托克维尔的一句话,说:“当我走进美国的教堂,听到它那闪耀着公义之火的布道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美国何以如此伟大和天赋非凡。美国人是虔信上帝的。而一旦美国不再虔诚了,它也将不再伟大。”
其次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康写女儿的话,令人尤其感动、感谢我的神的第6篇日记“告别波士顿”写道:
我这个女儿,自从她认识神,自从她进神的大家庭,她就在世界各地都有家,这些年她不管是旅行,做义工,学习,出差,每到一个国家,神都为她预备了一个温暖温馨,满溢着爱的家,这个家给她的爱是我们作为她的父母给不了的。
第12篇日记“蹭课”写道:
想想这些年我们倾尽全力培养女儿,圆了女儿哈佛梦,女儿现在也等于圆了我大学梦,为我打开一个可望不及的世界。在俗世,我们陪伴女儿的成长,起到一些带领作用,反过来,女儿在属灵生命里是我们的引路人,女儿给我们传福音,带我们认识神。
第25篇日记“我被哈佛震住了”写道:
逛到11点女儿带我们去教堂,就在哈佛校园。教堂坐一半人,唱诗班由哈佛学生组成,那声部那和声,太好听,太专业。牧师说了一句让人动容的话,他说他在这个教会工作每年都要经历一次送别,说完为我女儿她们这些今年毕业的学生祷告。
哈佛是他们的知识殿堂,教堂是他们的家,他们的灵魂居所,他们在这里被爱,聚和散……
5
文康的《美国日记》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文康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关于美国教会和美国信仰民情的体会,读的人必有所得,我想说的和能说的也只是汉语世界一直以来应当知道却一直以来又不知道的法则常识和秩序常识,一是,建立教会比建立社会重要,建立教会在前,建立社会在后;二是,信仰基督比信仰制度重要,信仰基督在前,信仰制度在后。信仰无神论的族群只能建立无神论的社会和制度,信仰多神论的族群只能建立多神论的社会和制度,信仰独一真神论的族群却能建立独一真神论的社会和制度,只有信仰独一真神的族群建立了以独一真神为本、为中心、为元首的文明社会,其它信仰建立的不过是以人为本、为中心、为元首的非文明社会;三是,上述观念比上述对象重要,观念在前,对象在后,惟有来自圣经启示真理的基督信仰观念能够改变更新个人、社会、国家等对象的观念。
6
文康的《美国日记》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如果只是汉语世界的一个诗人到了美国,他所观察和记录的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一些感性的现象、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他不可能对教会和教堂感兴趣,对基督徒的生活感兴趣,对基督信仰的历史事实和力量感兴趣。但汉语世界的一个基督徒到了美国,他所观察和记录的当然是教会和教堂,是基督徒的生活,是基督信仰对美国的巨大引导力、影响力。
7
文康的《美国日记》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这本日记有重点的观察和记录,也有广泛的观察和记录;有深刻的体会,也有肤浅的体会,无论怎样,这本日记是诚实的,也是真实的,是可读的,也是可信的。愿汉语世界的更多的诗人作家,特别是基督徒诗人作家,像文康一样去美国体会一下,写出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甚至期待汉语世界的知识分子有朝一日,能写出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那样的巨著,虽然过了快两百年了,对美国的政治、法律、民情的社会观察和记录的准确也没有超过托克维尔的。
2024年12月28日海口
面海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