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国总统卡特,他的全名是小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 Jr.)。以Jimmy的名字出现,是对James的昵称或小名形式,因此人们通常所见的就是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英语单词carter,以大写开头用作姓氏“卡特”。它还有“运货马车夫、赶大车的人、卡车司机”等意思。卡特的名字Jimmy,似乎暗藏某种青岛元素。因为今日青岛的近郊即墨,当地人的念法基本是“即米”的读音,这与Jimmy雷同。
据2015年出版的《从农场到白宫:卡特自传》记载:
我们从香港启程,然后到了上海,之后又在青岛停留了更久。由于国共之间冲突持续不断,情势尚不稳定,所以我们经常把船停在离港较远的码头,让大量船员留在船上,一旦有任何情况便迅速撤离。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毛泽东率领的军队在附近的山腰上燃起熊熊营火,而国民党正在用枪威胁男孩或青年入伍。
卡特的这段记述,说的是作为潜艇军官的卡特,于1949年春随美军潜艇“鲳鱼号”自港入沪,又从上海来到青岛。其时,华北和华东大部已经政权易手。但拥有美国海军基地的青岛,仍然控制在国民党军手中。解放青岛的战役,从即墨打响,与卡特描述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毛泽东率领的军队在附近的山腰上燃起熊熊营火”相互印证。
那年接近25岁的卡特,未必知晓青岛近郊的即墨,几乎是他名字读音的“吉米”。但至少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正好与他的生日重合。更未能预料到的是,二十七年后他成功竞选美国第39届总统。以1949为基点的三十年后的1979年1月1日,还是以他在任的美国总统,正式开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篇章。
可以说,年轻时的卡特,在青岛的海上,感受到一场中国国内两个政权的激烈较量。最终,他不得不随美军的潜艇,迅速撤离有着“即米”一地的青岛。
1980年在美国出版的一册教科书,正值卡特担任总统的任期。当介绍“美国在世界”的章节时,题图照片就是1979年3月在卡特的斡旋下,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签署《埃以合约》的经典场景。
述及中国的一节,标题是“中国:一个老朋友成为新朋友”。其中简要介绍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尼克松总统、中美建交以及台湾问题。配图照片的文字说明是:
1979年1月28日,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左)对美国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时,会见卡特总统(右)。1月31日,双方签订文化和科技交流协议。邓小平还会见了85名美国参议员,并且访问了亚特兰大、休斯顿和西雅图。
那年的邓小平(1904-1997)已届七十五岁高龄、翻译冀朝铸(1929-2020)正好五十岁。而卡特再过八个月,就要五十五岁了。
今年元旦是中美建交纪念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题为“2024年了,为何要重温这一时刻?”的文章。开头一段是:
2024年1月1日,中美迎来建交45周年纪念日。历史总会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人以启迪。在中美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之际,重温中美建交的历史时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世界的期盼、人民的愿望。
明天的2025年元旦,是中美建交46周年的纪念日。期待新的文章、感受美的音调,从而可以见证“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的续集。
原载 rossen
2024年12月31日 00:03 青岛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