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供职德州人大,退休后客居青岛,其尊人为舒同的保健医生,故自幼出入舒家,过眼珍品无数,本人亦喜收藏书、画、印等,尤倾心于融诸艺于一体的折扇收藏。
居青后,郑先生观察、研究青岛的书画圈、收藏圈,他认为,岛城人近年热心推崇的几位大家,的确有相当的高度,但较之推崇者的说辞,有些名过于实了。“青岛这样一个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是有着广阔的胸怀的,一定会孕育出更高端的人物”,他坚信,“你发的公众号,我每期都看,细看,我觉得姜先生就是我要找的大家,他已经到了一个罕见的高度……今天,仿佛是老先生引导着我,催着我,快去看看吧……我就来了。”说到后来,郑先生哽咽不能语。
在馆中看着寿民夫子的书法、篆刻作品以及学术手稿,郑先生赞叹不止。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妥善保存、整理、弘扬夫子的这份遗产,“最好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建造一个永久性的纪念馆,由专人负责,整理、出版、展出,千万不要湮没这样一位大家。”
郑先生的诚挚令人感动。大半年来,像郑先生这样的萍水相逢、有识力、满怀着真诚的心的朋友,还有好几位,他们给了我“吾道不孤”的信念。不管今后的路是通畅还是有险阻,在继承、光大寿民夫子文化遗产这一点上,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些朋友的鼓励,是动力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