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知丨凌叔华:徐志摩的红颜知己,中国的“曼殊斐尔” ,胡适称赞她为 “中国传统古画的真正代表” - 世说文丛

任知丨凌叔华:徐志摩的红颜知己,中国的“曼殊斐尔” ,胡适称赞她为 “中国传统古画的真正代表”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凌叔华(1900-1990),原名凌瑞棠,祖籍广东番禺。生于书香世家,外祖父本系粤中画坛高手,家藏书画极丰。其父凌福彭曾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并点翰林,官至顺天府尹、直隶布政使,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虽然身为官员,亦工于辞章书画,与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金城、陈寅恪等画家雅士关系甚密。凌叔华耳濡目染,幼时对绘画便有兴趣,常在家中粉墙上练笔。

2.png
凌叔华父亲凌福彭

3.png
凌福彭(左三)、凌叔华(左一)凌淑浩(左四)

她父亲的一位好友看到这些画后,认定她是可造之才,父亲便延聘慈禧宫廷女画师缪素筠教习,后正式拜丹青名家王竹林、郝漱玉为师,得齐白石的亲传,还受到当时文化怪杰辜鸿铭的教诲,令她古典诗词和英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种强烈的艺术氛围中熏陶下,俾使画艺日进。
凌叔华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她的写作才华若出水芙蓉般显露,其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天津成立“天津爱国同志会”,由许广平、蒋云主编出版的《醒世》周刊,她也受到过影响。

4.png

(上图)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曾与即将毕业的冰心同学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此间听过周作人的“新文学”课,并私下写信求教。燕大时期她依然挥毫作画,画作不时登载报端,她参加华北旱灾举行的义卖画展,以一幅“不成熟的山水画”卖得一百大洋赈灾。当时她的画艺已到了“偶一点染,每有物外之趣”的程度。

5.png

(上图)后来朱光潜看过大半画作,他评论说:“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诗人心灵中荡漾涵泳的自然……在这里面我所认识的是一个继承元明诸大家的文人画师,在向往古典的规模法度之中,流露她所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她得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使人心灵中荡漾涵咏的自然。一条轻浮天际的流水衬着几座微云半掩的青峰,一片疏林映着几座茅亭水阁,几块苔藓盖着的卵石中露出一丛深绿的芭蕉,或是一湾谧静清莹的湖水旁边,几株水仙在晚风中回舞。这都自成一个世外的世界,令人悠然意远。……”

6.png

(上图)1920年代陈师曾、齐白石组织画会,十分活跃。只要有人折柬相邀,画家们便召之即来,茶余酒后,濡毫染纸,直抒胸臆后,尽兴而去。凌叔华在《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中有具体生动的描述。在由她家做东主办的雅集活动上,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金拱北等品茗把盏后,凌叔华裁纸磨墨请众人合作《九秋图》。姚芒父题款:“九秋图,癸亥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厔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蓼,姚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此画被凌叔华视为藏画中的精品(后来此画失于战乱)。

7.png
中国的“曼殊斐尔”
 
虽然她善画,但“文学”充满磁力牢牢地吸引着她,这有新文化环境的熏染,激起她内心深处的表达激情。1924年1月13日在《晨报》副刊上,她以瑞唐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接着又发表《资本家之圣诞》及杂感《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同年5月她作为燕大代表与来华访问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一行会谈,因此她结识了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陈源(西滢),此后还盛邀泰戈尔到凌府茶话。其后她陆续在陈源(西滢)主编的《现代评论》发表《酒后》《绣枕》等作品,逐渐奠定在文坛上的地位。

8.png
郑希成钢笔白描画集《京城民居宅院》中史家胡同的凌家大院

9.png
凌叔华和陈西滢婚礼照

10.png
凌叔华、陈西滢之女陈小滢在凌宅自家胡同骑驴

11.png
她“以一只善于调理丹青的手,调理她需要的文字的分量, 将平凡的,甚至有点俗劣的材料,提炼成无瑕的美玉。”

12.jpg

(上图)1926年6月她从燕大毕业,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门。7月与陈源结婚;翌年初秋,夫妇同往日本作短期旅行,后凌叔华留京都一年,研读菊池宽、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的作品及日本艺术,并拜见了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

13.jpg
凌叔华画的扇面


14.jpg

(上图)1928年春新月书店出版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花之寺》(由陈源编定)。次年丈夫陈源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凌叔华也随夫到武大任教,最初住在武昌西北的昙华林,后住在武昌美丽的珞珈山上,与另外两名在武大执教的女作家袁昌英和苏雪林过从密切,结为好友,时称“珞珈三女杰”。在武汉在授课和创作之外,还主编《武汉文艺》,发表大量新锐故交的文章。

15.jpg

(上图)“凌叔华的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指《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这是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其中书中选了凌叔华的《绣枕》,这段话也是基于这部小说来评价的。

16.jpg

(上图)众所周知凌的丈夫陈西滢是鲁迅的论敌,对之颇为憎恨,但鲁迅依然选了凌的作品,可见她的创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绣枕》的确是部精致的短篇,情节平缓隽秀,却又出乎意料,情绪也是引而不发的闺秀气质。深闺小姐将“红鸾照命”的期待,通过巧手绣进一对枕巾里,而枕巾却在白总长家中被糟蹋,流落到女佣手里。这仿佛一个地老天荒般的中国女性命运的寓言……

17.jpg
现代中国女流作家集(中国女作家集)(1940年,收录冰心、丁玲、凌叔华、萧红等人著作) 

18.jpg
《陈西滢译:梅立克小说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9.jpg
(上图)《A Thousand Miles of Dreams: The Journeys of Two Chinese Sister》《家国梦影:凌叔华与凌叔浩》的英文译本,由凌叔华妹妹凌叔浩之孙女Sasha Su-Ling Welland所写。
《酒后》写了对青年夫妇永璋与采苕,子仪是永璋好友,在席间醉倒,丈夫沉醉于妻子的温婉可人,向妻子倾诉衷肠,言谈间妻子却提出想吻下旁边沉睡的子仪。这种充满自由开放自由气息的篇什,对于新旧家庭来说都有一种冲击。

《花之寺》受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启发,短篇中的夫妻都受过新式教育,妻子假冒妙龄女子给丈夫来情信,邀请她的丈夫到某处幽会,凌将发生的背景及两人的心理写得柔媚雅致,正如徐志摩的评价:“这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说,不是虚伪情感的泛滥,也不是草率尝试的作品,它有权利要我们悉心地体会……作者是有幽默的,最恬静最耐寻味的幽默,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

20.jpg
1926年凌叔华(前排左三)与陆小曼、陈西滢、徐志摩等人合影

21.jpg
胡适来武大与陈西滢、凌叔华夫妇、苏雪林等合影

 在武汉教学,新环境激发才思,凌叔华也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区域。《小刘》中那个聪明活泼的中学生,纠集大家商量如何捉弄新来的大龄旁听生,只因为人家已婚,时髦的女学生中混进少奶奶小媳妇之流,对于自己简直是侮辱,在小刘的策划下,让好不容易获得读书机会的女同学灰溜溜地被气走。一晃过了十二、三年,“我”知晓她在武汉的消息,照着地址去寻她,在门前却见到的是一位面无光彩的少妇,小刘自十七岁嫁了人,已经生了五个小孩,“我”和她交谈中,她那唯一的男孩吵闹不休,而小刘无限温柔的容忍,可见这儿子的地位是其他女孩无法比拟的,或者这才是她生育的价值和目的所在。

22.jpg

 《杨妈》中的老妈子身世坎坷,婚后受婆婆小姑子欺负,丈夫死得早,儿子不争气,最后说要当兵出人头地,偷偷跑掉。杨妈每月向主家请假一天出门找儿子,半夜时不休息做棉衣,先生太太疼惜,给她加工钱,她说睡早了,半夜醒来会更难过。从先生那里得悉儿子可能去甘肃,便连夜不辞而别,夹着棉衣匆匆而去。真不知这母爱是伟大,还是愚痴,她始终幻想着这混帐儿子能有出息的那一天。

23.jpg
曼殊菲尔

24.jpg
苏雪林,民国22年于武汉大学
 
因为长于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笔法细腻,徐志摩、沈从文、苏雪林等将她与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相比,称之为“东方的曼殊斐儿”。董桥在《紫铜罗汉》谈道:“那时候时兴中外作家相互比附,鲁迅是“中国高尔基”,徐志摩是“中国雪莱”,新月派钟情曼殊斐尔,一见凌叔华作品写女性心理立刻让她寄居在曼殊斐尔那个《理想家庭》里。实际不外是凌叔华燕京毕业,精通英文,博读英文,写作灵感受英文小说感染偶尔像乔治•艾略特,偶尔像吴尔芙,偶尔像曼殊斐尔,骨子里她从来是民国闺秀,写的也是民国闺秀的悲欢”。

25.jpg

凌叔华作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用的是节制淡雅的笔调,采取疏离模糊的态度,然而对于男权的残酷和女性被压抑或异化的批判,也都隐藏于客体视角里,更多的价值在于对“日常生活悲剧”的呈现。她的笔渗入到中国传统女性的内心深处,写出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矛盾给女性带来的挫折和悲惨遭遇,女性婉顺的性格,新旧观念的冲突,内心试图调解的挣扎,她们希冀与梦幻的破灭……

26.jpg

原载 任性知日
2020年12月7日 16:24 天津 

作者简介:
任知,诗人、日本文化学者。南开大学毕业,现主要在天津和武汉生活。曾为假日100天人文版编辑、昆明生活新报、广州信息时报、上海时代报专栏作家,有诗歌、影评、乐评、书评诸多文章散见于各大期刊;曾主编独立诗刊《个》,著有诗集《孤屿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愈系》《东瀛文人风谭》等。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