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最富变化的时代,作为弱国子民饱受歧视,他们试图自救变革。有的在日本汲取西洋文明,力求唤醒麻木的国人。有的在日本找到未来方向,有的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有的深受日本风潮影响,与日本作家多有接触,一生致力于译介和推动日本文化。这无疑是段交织着青春与热血,痛苦与屈辱的中日交流史,进行百年来的追溯,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鲁迅在东京弘文文学院时拍摄,附有送给许寿裳的诗歌
鲁迅1902年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同年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赴日最初三年,他的注意力集中于自然科学地质研究,弃医从文后,他意图改造社会。
1907年他在《河南》月刊上发表了《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材料吸收了木村鹰太郎介绍拜伦的文章),从民族自立、人民解放出发,初步形成了建立在进化论和个性主义基础上的革命文艺主张。鲁迅的文字里处处以维新以后的日本作为中国社会批判的现实依据。鲁迅强烈地坚韧地站在批判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既与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遭遇有密切关系,又与日本文化给予的启示密切相关。
1904年9月鲁迅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学生施霖合影
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
周作人1906年追随兄长鲁迅的脚步东渡到日本留学,以学“土木工程”的名目出国,先读日本法政大学预科,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希腊文。他因受兄长庇佑,衣食无忧,过着自足清闲的日子。他青年时代受到日本民族“爱好天然,崇尚简素”的特质熏染,在具体生活习惯上对和风称赏备至。他主要是通过日语阅读俄国、欧洲的文学作品,神田、本乡一带的旧书店是他常去消遣的地方。他托丸善书店订购波兰、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新希腊等国的文学作品,后来他热衷希腊神话、柳田国男的民俗学,触角延伸到儿童文学、性心理学等新兴学科领域。
东京神保町书店地图
《我是猫》初刻版本
夏目漱石担当制作人,书籍设计请桥口五叶来做。
内页尺寸超过了封面尺寸。全部采用折页装订,
在书籍装订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内页尺寸超过了封面尺寸。全部采用折页装订,
在书籍装订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桥口五叶所设计装帧的《虞美人草》
夏目漱石《山上有山图》,大正元年壬子十一月
阅读周作人文集,会发现他与日本文学艺术、民情风俗、文化比较的随笔比重颇大。他向读者介绍日本作家,介绍俳句、川柳,他与兼好法师的隐逸思想有共鸣,由于其对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的兴趣,他对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的随笔尤为欣赏。1918年4月19日周作人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以《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为题发表讲演,这篇演讲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明治、大正年间日本小说的变迁,并与中国新小说做了比较。
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 《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 手稿
1933年9月拍。左起:周作人、藤塚邻、桥川时雄、小竹武夫
1923年6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共收十五位作家的短篇小说三十篇,其中鲁迅的译文凡六人十一篇:夏目漱石《挂幅》《克莱喀先生》,森鸥外《游戏》《沉默之塔》,有岛武郎《与幼小者》《阿末的死》,江口涣《峡谷的夜》,菊池宽《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复仇的话》,芥川龙之介《鼻子》《罗生门》。其余为周作人译十九篇,涉及国木田独步、铃木三重吉、武者小路实笃、江马修、千家元麿、志贺直哉、佐藤春夫、长与善郎等作家。
(上图)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的《浮世澡堂》、《浮世理发馆》,封面、拉页由三人制创设计;內页由许慈力设计。绘者洪福田仿浮世绘风格版画,模拟江户庶民聚集所的生活样貌,惟妙惟肖。
(上图)周作人广泛地接触到日本文学,对日本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日本文学进行研究和翻译,并把日本诸多作家作品介绍到国内,可谓功不可没。周作人除了译介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翻译石川啄木的诗歌,其对日本古典文学的翻译,贡献颇大。比如《古事记》、《平家物语》(前七卷)、《徒然草》(吉田兼好)、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青少纳言)、滑稽短剧《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式亭三马的滑稽本《浮世澡堂》、《浮世理发店》、《如梦记》(文泉子 )等,无论翻译的数量与质量,直至今日,也难有与其比肩者。
《现代日本小说集》周氏兄弟 译
民国版《朝花夕拾》
《苦闷的象征》 (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
鲁迅同样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滋润,在日本,他与其弟周作人都喜欢夏目漱石、森鸥外,深受白桦派作家的影响。他翻译了日本的一些小说、剧本、杂文和文艺理论。他同许多日本作家、汉学家和出版界人士建立深厚友好的关系;他接待了对中国前途心怀善意与期望的大批日本青年;为他作品的译者作讲解、校阅并撰写注释。
他的人格精神中的坚韧顽强、冷峻深刻、认真执着、作风硬朗、特立独行,批判国民性,常让人想到夏目漱石。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与漱石的《梦十夜》异曲同工,《梦十夜》中十个故事有四个故事开头“我做了这种梦”,《野草》中诸多篇什是“我梦见”作为开头的。《野草》从《梦十夜》去粗取精,只取其诱发感情冲动的精华。
鲁迅恩师藤野严九郎先生
漱石先生 冈本一平 绘
夏目漱石在书房
鲁迅的《藤野先生》与漱石的《克莱喀先生》,不但形似,连语调和神态都颇似几分,无论是选材、视角或在情节展开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对一位师长的回忆,都蕴含深挚的眷恋情愫。鲁迅是创造性模仿,他在翻译《克莱喀先生》被触动心弦,写《藤野先生》是在1926年厦门大学任教时,当时社会纷乱,其抱着国家命运的关怀和深邃的情思,通过记述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热情赞扬藤野先生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策励自己的战斗意志。《克莱喀先生》写得轻松幽默,平和明朗。然而《藤野先生》读后感到沉郁,发人深省,产生对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这是两篇文章内核最大的不同之处。
鲁迅与周作人像
《和华》杂志在日本发现中国,发现中国的日本。旨在宣扬中日两国的文化,加强相互信任与友好交流,为消除两国人民之间的误解与冲突,改善中日关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一期为:遣唐使特辑、之前还做过漆器、汉方医、庭园等话题。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空海、最澄、吉倍真倍、阿倍仲麻吕、橘逸势都是重要的人物……
(上图)杂志还涉及了宫泽贤治对于自然灾害与“共生”的探索,我撰写了民国文人与日本文化的文章,主要涉及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李叔同、田汉、丰子恺等作家在日本留学的状况。明诗人李攀龙编的《唐诗选》影响了狄生徂徕、服部南郭等江户汉汉诗人的风景诗创作,物理学者有马朗人的俳句多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王玉红配的俳画与俳句相得益彰。岩村和朗的大自然童话在中日韩颇具影响,他的绘本由中国接力出版社发行。杂志还介绍了在东京与中国人有关的汉文碑,尤其是朱舜水终焉之地,有机缘我会去寻访。
原载 任性知日
2020年10月09日 17:12 天津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