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骥千回忆:有一年邵芳回中国探亲访友,顺道到北京荣宝斋看画,在陈少梅的作品前沉思。店员上前搭讪,她问大师有无后人,店员说只知有一弟子在美国,是否还活着就难说了!她笑说,小女子正是。这么轻松的对话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跨越大洋归来的女画家,追今抚昔,想必回想起少女期习画的情景,想有机会再度临摹千佛洞中飘逸欲仙的飞天。
邵芳 《雀翎洛神》
邵芳 桐荫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7岁在天津圣功女中毕业后,投师湖社画家陈少梅的门下,自此六年画笔不辍。陈少梅早年工仕女图、后作山水、兼能花卉,邵芳跟随恩师临摹了大量古人名画,打下了坚实的国画基础,成为陈的得意门生,后来陈将指导新师妹的任务交付她,师徒也常有合作,如《百婴图》《说佛图》等,《说佛图》还获得过国际殊荣。邵芳在京津画坛崭露头角。
1934-1936年间《北洋画报》刊登过邵芳四张照片称之为“本市名闺”
邵芳1943年作《月宫图》
在1934、1935、1936年的天津《北洋画报》上可以找到四幅「本市名闺」邵芳的照片,摄于她16至18岁时,其中一幅1936年刊于北洋画报“闲倚栏杆”的照片,秀丽可人。1935年8月16日的《大公报》上登载的第六届全运会河北女子垒球队名单上,她(刊登时都为邵秀芳,画家成年后觉得俗气改名)作为“一号”选手赫然在列,可见她作为名门闺秀,锋头甚劲。
女大当嫁,邵芳出身名门,却憎恶权贵,尤其是那些纨绔子弟,她要寻觅一位志趣相投能自立于社会的男人。她不顾家里的意见,拒绝了上海市长儿子的说媒,拒绝了曹锟(前中华民国总统)的弟弟的痴情求爱,还婉拒了老师陈少梅的画家好友蒋兆和,蒋对邵芳有意,陈少梅从中撮合,终是因缘欠缺,好事未能成全。
陈少梅、冯忠莲夫妇和陈少梅的小女儿陈长玲
陈少梅 秋山行旅 立轴 设色纸本
(上图)陈少梅住在天津伦敦路世界里,照相的背景在附近某栋房子的墙脚跟,邵芳居中,穿着一件花旗袍,笑容可掬,她左右的两位画家表情严肃,显得拘谨局促。蒋兆和身着西装,双手撑靠墙壁,陈少梅穿长袍,双手怀抱胸前。
蒋兆和早年流寓沪上,结识徐悲鸿,受其写实主义艺术影响。1937年4月定居北平,授徒为生,后来任教于私立京华美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她始终关注穷苦民众的疾苦,在写实水墨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巨作《流民图》(1943年)时期里程碑的力作。
蒋兆和《流民图》
邵芳倩影
邵芳像, 蒋兆和1940年 绘
飞马图 蒋兆和送邵芳
蒋兆和画册
那时蒋兆和三十出头,风度翩翩,事业立,家未成。遇到才貌俱佳的邵芳不由动心。邵芳到北平协和医院去割扁桃腺,蒋兆和加紧了攻势,他送邵芳速写像;画了一匹背插双翅的飞马,腾云直上,奋蹄飞奔。邵芳属马,八月九日出生,蒋兆和属龙。寓意是“龙马相向,前程高远”。他想找位志同道合的女子,在艺术上比翼齐飞。意犹未尽又画邵芳的半身侧像和一张素描送到,此后将自印的《蒋兆和画册第一集》相赠,足可见其情真意切。邵芳病愈,回天津时,蒋兆和想要一路护送,邵芳硬是把他推下了火车。邵芳欣赏蒋兆和的才气和风度,但是自己已经通过“函恋”找到意中人盛胜保,而且已经私订终身,这些私事她不好意思与老师明说,对蒋兆和也是敬仰大于爱慕。
(上图)1940年11月8日,邵芳与名流盛宣怀的侄曾孙盛胜保在天津喜结良缘,随后随丈夫到边陲云南孟定。盛胜保是清末洋务派实业家盛宣怀的侄曾孙,他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土木工程系,作为工程师负责滇缅铁路沿线的勘察。后来邵芳到了昆明,届时参加了女青年会的画展,她所绘的《翩美惊鸿》巨幅仕女画高价卖出,收款用于慰劳抗战的将士。
不久邵芳参加了留法画家孙福熙主持,骨干有刘文清、袁晓岑、熊秉明、周杰等人的谷风画社,他数次参与谷风画展,获得当地书画家学者的认可。《中央日报》对她的评语有“精研中国古画,对仕女造诣尤深,用笔秀逸,着色淡雅”。
汪亚尘赠邵芳的双鱼图
陈少梅赠送邵芳画作局部
黄君璧送邵芳的山水画
国学大师吴宓参观了谷风画展,并且因此患上了单相思,在他的1942年3月13日的《吴宓日记》中这样写道:“偕铮(林文铮)、莉(施莉侠)至省党部,观孙福熙与周杰等所办之谷风画展。中以熙(孙福熙)与袁晓岑君……邵芳……之作为最佳。”两日后,吴宓再临画展,“旋识得画家邵芳女士及袁晓岑君”。当日,吴宓他还得到邵芳赠的“所作旧画一小幅”。稍后,吴宓依据画中景物,直抒胸臆,作成《题邵芳女士赠画》诗一首:“空山学道未忘情,柳漾风微玉笛声。溪水心弦仍此世,关怀忧乐总难名。”
(上图)3月18日吴宓专程拜会邵芳,这次交流更为深入,他在日记中如此评价:“(邵芳)天津圣功女中学毕业即家居从诸师习中画,中颇艰苦,而毅然坚决学习不辍。抗战起时,随家旅居西安年余。又回津。近乃由津经沪港至昆明。在此曾举行个人画展。及其性情芳颇活泼有姿态,教会学校影响。至其交际圆熟,甚或先施美意(如赠宓画),似系对一切人士之交际恒术,未可视为知己之感。”从字里行间,能看出邵芳待人热情,知书达礼,同时也不难看出大学者对才女邵芳的倾慕。
(上图)1943年底盛胜保被调到甘肃酒泉,在甘新公路工程处做工程师,邵芳随夫又远赴甘肃生活,在肃州师范学校担任英语和美术教师。1944年2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旁成立,邵芳禁不住敦煌艺术的诱惑,5月23日启程,带车辗转到了千佛洞,她本想自费临画,不料艺研所所长常书鸿看了她的画作,决定聘任她为研究员,她顺理成章成为第一位到敦煌临摹壁画的女画家。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员合影(左六为邵芳)
邵芳中年照片
常书鸿1927年从杭州只身奔赴法国留学,在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1年他与第一任妻子陈芝秀生下女儿常沙娜。她的名字‘沙娜’是法文‘Saone’的音译,而La Saone (索纳)是里昂市的一条河流,有不少人误以为‘沙娜’即沙漠与婀娜多姿之意,是因为1943年12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大漠中敦煌的联想,她小小年纪就跟随父亲常书鸿学习敦煌的历代壁画艺术。
邵芳来敦煌要比常书鸿、常沙娜要晚几个月,最初她在千佛洞饱览了三天,洞窟里神奇瑰丽的壁画,令其目瞪口呆,之前有张大千在此近三年临摹壁画,在艺术上获得新高,邵芳也相信自己的艺术水平会有飞升。临摹壁画可是个苦差事,由于照明条件日出进洞,日落出洞,寒冬时节,看不清的地方,一手举油灯,一手执笔,照一下画一笔,十分费力。有些洞窟坍塌严重,栈道破坏,然而精美壁画恰在险要处。最让人忧心的是还有土匪袭扰。面对这些她乐天勤奋,孜孜以求,不畏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之艰苦,与其他成员临摹了大量壁画。其中的《唐人仕女春游图》和画中有120个菩萨,耗时两月完成的《西方净土变》都是当时的佳作。
常沙娜与常书鸿
沙娜像(油画) 常书鸿作(1939年)
1934年常书鸿在巴黎画的《画家家庭》
1940年代,常书鸿带着常莎娜、常嘉陵在莫高窟洞窟内
八臂十一面观音 常沙娜 1947年(16岁)临摹
邵芳、常沙娜临摹172窟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
敦煌莫高窟西魏249窟说法图(水粉设色)
邵芳、常沙娜临摹(1947年)
邵芳、常沙娜临摹(1947年)
常沙娜在后来的回忆文章这样写道:“我和擅长画工笔仕女的邵芳进洞临摹壁画。她成为我的工笔重彩老师,毛笔勾线、着色退晕等,我从她那里学了不少东西。至今,我还留有一幅172窟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的大幅临摹作品,就是跟她一起画的,用的是张大千的线描稿子。从描稿、勾线、着色、渲染、开脸,整整一个多月画了这么一幅。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有关壁画内容的不少知识”。从此描述中可以看出,她们除了用现成的稿子临摹,还要进洞用对临的方法学习,对临难度更大,但可以把眼睛练得很准,提高造型能力。
莫高窟第159窟龛外北侧文殊泼洒赴会图,邵芳临摹
同年10月14日曾昭抡、俞大絪夫妇游历敦煌,曾昭抡是清朝后期著名大臣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的曾孙,著名化学家;俞大絪则是清朝大师俞樾的后代,英语文学专家。邵芳带领夫妇游览了五天,结下不解之缘。1945年底盛胜保与邵芳到了重庆,成为曾昭抡家的座上宾,俞大絪倾力为邵芳筹办画展。邵芳敦煌摹画展(有百幅作品之多)1947年4月6、7、8日先于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展览;随后12、13、14日又在江苏同乡会举行。这两次画展反响热烈,令邵芳的声誉达到顶峰,她受到了黄君璧、陈之佛、徐悲鸿等大家的褒扬,还因此结识了傅斯年、乔大壮、宗白华等学者名流。
邵芳 石洞罗汉
当时在《中央日报》学者联名撰文称赞其画艺成就云:“邵芳女士为金拱北先生(金城发起成立湖社画会,陈少梅是其门下弟子)再传弟子,工画人物,悉心研摩不务炫耀,故其画古雅典,则而有恬淡冲和之气,非世之任意涂抹,徒骇俗目者比也,女士曾数游敦煌,手摹千佛洞北魏唐宋真迹,设色用笔潇洒流利,每仿一图无不中綮,于是功愈深艺愈进矣。”同年4月30日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在美国大使馆举办鸡尾酒会,请邵芳再次展示画作。此时抗战胜利,美大使馆迁回南京。1946年5月邵芳与盛胜保到南京生活,邵芳为大自己14岁的费慰梅女士做中国文化方面的老师,并藉此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1947年元月2日邵芳与吕斯百、陈之佛、蒋碧微、黄君璧等十余人应上海铁路局局长陈伯庄邀请赴上海游览作画,在上海他们到画家谢稚柳家观摩陈老莲的绘画;到张大千处欣赏唐宋名画。说起邵芳与张大千交往,要推到十一年前,1930年代中期张大千在苏州网师园挥洒作画,随后到平津展卖,到天津时陈少梅带着弟子前往捧场,落落大方的邵芳已给张大千深刻印象。过了不久邵芳游西安,又巧遇张大千游华山被杨虎城邀请到西安小住,17岁的邵芳人见人爱,他们同游过骊山、乾陵、咸阳古渡,张大千在路上频频鼓励她,希望她以造化为师,写胸中宇宙。
由于俞大絪女士的推介,美术建筑大师莱特创办的塔里森建筑学校招收中国学生,莱特先生很欣赏邵芳的画稿,特别是她所临敦煌壁画的作品。缘此29岁的邵芳赴美国发展——1947年5月邵芳抵达美国,盛胜保比她晚了三个月后。他们就读的塔里森建筑学校,采取集体生活的方式。学校没有教材,师生一起劳作,一起讨论,休息日看电影、聚餐联欢。莱特先生崇尚老庄的“道法自然”,提出了有机概念,他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学院办学的桎梏,学生可以独立设计房子,从外观构造和内部装置都要自我发挥。
塔里森建筑学校有两处校区,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春绿市近郊,另一处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市北郊,两地人文风情差异很大,前者依山傍水,农田错落,犹如世外桃源;后者平沙莽莽,仙人掌丛生。学生随着季节在两校间迁徙,单程就需要七天,跨越七个州,长达三千里,无疑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莱特先生的学校蔑视否定学院教育,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正规课程,没有文凭和学历(后来莱特辞世,塔里森建筑学校注册,成为正式学校),唯有事无巨细的实践。
邵芳与她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
盛邵夫妇出国时欠债,拿的是旅游签证,无法打工赚钱,去正规大学才能拿到学生签证,毕业有文凭找到工作才能拿到工作签证。因为这个矛盾,邵芳决定出走,到波士顿找归国不久的费慰梅女士帮忙。费女士带她参观哈佛大学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欣赏了世界名画精品。
她与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在美国重逢,当时她正在波士顿博物馆的附属美术学校就读。语言学家赵元任在联合国任职,他跟邵芳一样,也是常州籍,在天津长大。邵芳与其会面诉乡情。随后她去了纽约,透过俞大絪女士,拜见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接着华盛顿打听签证事宜。经过一个半月的奔波,她和丈夫最终被南佛罗里达大学接纳,顺利解决了在美居留问题。
邵芳与莱特教授
(上图)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他们分别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盛胜保继续到哈佛读博士,他们一家搬到罗德州,邵芳在州首府被誉为首饰之都的普罗维登斯市,耳濡目染,研习制作首饰。1953年盛胜保和邵芳从罗得岛州南下,任职俄亥俄河西侧的美国氰氨公司。1955年盛氏夫妇为了安居乐业,买下位于俄亥俄河东侧、西弗吉尼亚州威廉姆斯镇上的山坡地,他们利用工余假日,夫唱妇随自建房屋。
从设计到施工,亲力亲为,既实现当年的梦想,也为塔里森建筑学校交上毕业答卷。这栋350平方米的上下三层环保绿色的「翼然亭」(取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的典故),周围绿树成荫,树林怀抱着大片草坪,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1955年落成时,为当地媒体报道,轰动方圆百里,一时成为佳话。
盛世夫妇在美国
(上图)1957年盛胜保转到玛丽埃塔水泥公司,后在公司开设私人设计事务所,退休后在家继续设计建筑。邵芳则得到西弗吉尼亚大学帕特斯堡分校聘请,传授美术、中国文化、首饰制作、陶艺等课程。从1956年起她在纽约州夏它夸(Chautauque)设计学校任教四十多年从不间断,她是这所学校唯一的华裔教师,而且是一棵常青树。邵芳逐渐成为一名生活艺术家,多才多艺,她的热情乐观熏染了很多人。
她尝试印象派和充满童趣的绘画,1958年大型彩墨画《长恨歌》是她极为珍视的作品;她有全套的加工首饰工具,包括切、割、焊、铆、磨、锻、铸等,她掌握了人造玛瑙宝石的烧窑技术及金属的切割钻磨工艺,以金属和陶瓷为材料,做出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耳环、项链、手镯等实用首饰。她制作的陶器和具有复古怀旧、异域风情、独创性的首饰成为当地名媛贵妇的抢手货。
邵芳制作的饰品
(上图)除此以外她还能唱京戏、编制许多图案精美的针织品、自练气功,自创“邵氏拳”,晚年继续教授美国人中国功夫、气功、太极拳及水墨画等,让美国人赞叹的是,她的勤奋和坚持,总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位来自中国的漂亮女人,不管干什么都能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每到一地都会趋之若鹜,引人注目。
邵芳在表演制作工艺品
1987年盛胜保心脏病猝发辞世,享年74岁。此后十几年邵芳独自支撑,到了八十多岁依然授课,传播中国文化。在丈夫的身前事后资助了12位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领养了生自香港的儿子盛维中。2001年青年导演张伟民(后被收为义女)拍摄了《房子的故事》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帕特斯堡分校放映,反响空前。受学校邀请,她演讲介绍了自己的灿烂人生。此后她又募集筹款(抵押房子),为任教近三十年的西弗吉尼亚大学帕特斯堡分校建立多功能文化中心,由义子胡冰设计,整座建筑体现了莱特的理念和特色,起名为「感恩楼」,感谢她的丈夫盛胜保和恩师莱特对于自己的护佑。
邵芳全家福
2002年5月18日,时年84岁的邵芳,获西维吉尼亚大学授予人文艺术名誉博士学位。这是她在美国所获成就和贡献的充分肯定。2009年4月邵芳女士在玛丽埃塔逝世,死时相当平静,她已做好了与丈夫团聚的准备。她离世不久,其养子盛维中在离开念慈医院时,乌云突然聚集,雨夹着雹子倾盆而下,可不到一分钟又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似乎展现了她光彩的一生,又似乎在为她送行。
来自 任性知日
2020年3月10日 10:15 天津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