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22) - 世说文丛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2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二〇二四年的初夏,孟庆泰先生的公子孟侃、高足赵焕亮来敝馆看寿民夫子的遗作,赵君兼师海上刘一闻先生,他拍了一点资料,说发给老师看看。
不久,赵先生回话,说老师见到视频,心中不太平静,如果有可能,也想看看这位师兄留下的东西。
机缘巧合,七月十八日,“赵焕亮书法展”在青岛开幕,刘一闻先生要偕上海书画界同仁十余位前来参加开幕式,有三天的行程,十七日一早抵青,下午,特意安排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光临敝馆。
午后三时许,下着小雨,刘先生一行到馆。刘先生七十有五,发近全白,而长身玉立,温文尔雅,气质极佳。在一楼夫子的书作前,刘先生喃喃自语:“哎呀,我从未见过他的书法……”
上二楼,看了夫子的藏书、印章、法书、手稿等,先生说:“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苏老师家见面,苏先生极爱护学生的,我们师生三人曾到照相馆去照过相。那时候都是上照相馆照的。”
桌案上放着二〇一八年第四期《书法》杂志,上面刊载着刘先生写给寿民夫子的公开信。
“前些时,电视台来采访,我们馆的一位小姑娘读您这封信,读着读着哭了,可见,您是用了真情写的这封信,”刘先生点头不语,眼中湿润,泪光晶莹,良久,举手拭泪。
刘先生曾给师兄刻过一方名章,印面半个厘米见方,非常精致,姜先生一直珍藏,整理遗物时,我们给归入了自用印。
“啊呀,这是一九七六年刻的,马上半个世纪过去了,那时候目力好,”刘先生摩挲印石,感慨不已。
夫子的藏书中,有好几部刘先生的作品,书法集、印谱、文章以及编辑出版的《苏白书信辑存》等,我们请先生签字留念。本想,中性笔写下就很好了,但先生坚持用毛笔,“最好是狼毫”,同行者中有人提醒。
很快备好笔砚,搬来书,先生提笔濡墨,一册一册地签,运笔沉稳而利索,典型的富有金石味的“刘体”书法。
“这一册是我寄给他的吗?记不得了。”看得出,先生手在写字,心中则充满了回忆。
因为还有别的安排,刘先生一行不得不冒雨离开。
“好好整理这些东西,如果需要我帮忙,到上海找我。”从先生临别的赠言中,可见老一辈的情谊。

姜寿民读《苏白朱迹》.jpg 姜寿民读《苏白朱迹》

刘一闻编《苏白朱迹》.jpg 刘一闻编《苏白朱迹》

论刘一闻先生印作.jpg 姜寿民手迹:论刘一闻先生印作

论刘一闻印作手稿.jpg 姜寿民手迹:论刘一闻先生印作

日记中的刘一闻.jpg 姜寿民日记中的刘一闻


王作亮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22)》 发布于2025-2-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