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更加凝练精熟,也越来越像有词味的美文。
词史之三大宗——平易的唐词、华丽的五代宋初词、境界深曲的宋初文人词,虽然流行的篇幅日益增大,却毕竟容量有限。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面貌的改变,越来越多样的情绪、感发、志意、情态,会从人的心中生发、涌流,继而以流行的体式化成文字。词就这样渐渐变慢、变长,变得像文章一样,可以用各种口吻和技法叙说各种题材。
然而,此时的“小令”依然保留着唐末宋初的样子,保持着自完自足的体例。词人在填完一首繁复的长调之后,可以凭借已经惯熟的格律记下瞬间感发的一个个片段。本被视为“诗余”的词,到此又成了“余”。
或许,它一直都只能是“余”。
沁园春·述怀
[清]吴绮
落拓黄衫,一帽东风,星星鬓须。
只侯嬴关畔,题诗借笔,漂母祠前,买酒骑驴。
跃马平生,当年儿戏,为甚关门独校书。
花前醉,笑古人欺我,击缶乌乌。
江山何处归欤。算且去江边学钓鱼。
看马卿才调,何年北阙,孙郎意气,几日东吴。
三尺玉龙,一床狂梦,曾到大槐宫里无。
呼天语,问天生如此,肯老菰芦。
(选自《清词史》第79页)
---
点绛唇·访友
[清]王庭
曲港萍开,轻舟缓动微风起。
人家能几。一半萦流水。
树倚危桥,带得昏鸦语。
情何许。澹烟如雨。秋在斜阳里。
(选自《清词史》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