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隐士(三首)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隐士(三首)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隐士.jpg
隐士

太清宫非常矜持,
隐退在山海之间,
修身、养性、久视。
久视是用肉眼长久地看,
(竟也看不厌)
修行的境界是鹤发童颜。
(母亲肯定喜欢)

爱尔兰苦行僧,
来到西海岸,那里
西风把岩石吹皱,
针锥把陆地扎成麻片。
修士在石头屋里,
血液被风吹干。

圣安东尼走进沙漠,
吃蝗虫和草根。
肉身日渐消瘦,
精神日渐丰满。
当他走出沙漠,
形容枯槁,
面目大变。
尼西亚会议举手之劳,
然后消失在大漠那边。

过去即灾难

过去之存在,是因为它正作用于现在,而且大多是戕害着现在。它所产生的心理戮痕,以及它的基本形式都在当下。应对过去,就是对现在保持高度警惕,避开“曾经是”的人、事、自己、性质和方式,创造“本该是”的存在状态。

过去即灾难,
庞贝烈火蔓延,
自救,必当奋力。
它不会自行退去,
总要在眼前耸立。
应对过去;
面对现实,
二者同义。

深交,交之大忌!
人,那堪深入:
浅坳淤泥。
若萍水相逢,
算最适宜。
对于神,
持有教养的无知,
对于人,
无知也规避。

体会

先哲休谟断言:
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贝克莱大主教说:
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则体验为:
世界是我的好恶。
那么我是谁?
我是你的好恶。

根本无法琢磨,
有时被她逗乐,
有时被她激怒,
鲜活的世界,
自有万千套路。

风吹就吹过,
水流就流过。
在厌烦和被厌烦中,
世界兜着圈子;
诉诸敏感和反应力,
让历史前进!

(注:休谟的原话是“理性是且应当是情感的奴隶”,明显的判断句式。敏感性和反应能力,是杜威的设想,他大概没考虑这方面会有某些先天的障碍。但杜威把民主理想交付人性的改造了,是为卓见。)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隐士(三首)》 发布于2020-9-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