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晚清三国》: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晚清三国》: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晚清三国.jpg

发生在1904至1905年中国东北大地上的日俄战争,是一场有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然而,长期以来,学界没有研究这场战争的理论著作,也没有介绍这场战争的知识性读本。不仅普通大众对这场战争无从知晓,就是史学界关于这场战争也是不应有的学术空白。好在不久前问世的《晚清三国》(李洁著,九州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以其史料与史识双馨的学术特色填补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的这项空白。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史学著作。不仅为近现代史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也为普通读者贡献了一部近现代史的普及性读物。

《晚清三国》全景式地展现了日俄战争的整个风貌,并旁及那些发生在其它地方的与战争相关的事件。读完《晚清三国》,无异于上了一堂丰富而又生动的近现代史课。从而明白了围绕这场战争的诸多历史实情;廓清了蒙尘百年之久的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真相。掩卷深思,书中触及的诸多问题引发的思想启示,更是这部史学著作蕴含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下面试举几例,以彰显这部书“读起来就放不下”的那些引人入胜的阅读魅力。

日俄战争为什么发生?

众所周知,所有的战争都是利益的争夺。日俄战争也是这样。问题的耐人寻思之处在于:日本与俄罗斯争夺利益,为什么会在中国的国土上打仗?

《晚清三国》告诉读者,刚进入二十世纪,俄罗斯就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将旅顺港作为他们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从而在实现沙皇的“黄俄罗斯”的远东梦想上迈出了坚实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步”在地缘政治上却成了日本国民的心头大患,日本举国上下大有唇亡齿寒的惊恐。因为不久前,俄罗斯舰队在日本港口的耀武扬威还历历在目。所以,俄罗斯的“这一步”意味着日本即将成为“黄俄罗斯”梦想的最终目标。于是一场旨在让俄罗斯从旅顺港、从东三省撤军的日俄谈判成了日本当年头等重要的大事。但谈判毫无进展不说,被“黄俄罗斯”梦冲昏了头脑的沙皇竟加快了向远东增加兵力的步伐。对谈判绝望了的日本感到战争在所难免,于是便有了1904年2月8日旅顺港夜晚的“炮声隆隆”,日俄战争打响了!

读者会问:俄罗斯为什么会在刚进入新世纪就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呢?这个问题与我们一向看好的义和团运动有关。《晚清三国》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清朝政府的支持下,东三省的义和团用愚妄的民族主义怒火,毁铁路、烧教堂、砸侨舍、杀老“老毛子”(俄罗斯人),不仅使正在修筑的满洲铁路毁于一旦,在华施工铁路的俄罗斯上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的生命都不保。于是俄罗斯军队以“护路保侨”的名义集结远东,准备进驻中国的东三省。而守卫中俄边境的清兵竟“先发制人”向俄军开炮,引发了骇人听闻的“黑龙江事件”。“黑龙江事件”激发了俄罗斯军队向中国东三省急速增兵。

如果说“黄俄罗斯”梦想不过是历代沙皇垂涎已久的野心,却一直未能付诸实现;那么义和团在东三省对俄国人的烧杀、掳掠制造的东三省全境里“老毛子”的恐惧,则向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师出有名”的借口——还有什么比“护路保侨”进军东三省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俄罗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更好的理由呢?不好说没有义和团运动,便没有俄罗斯的出兵中国东三省。但义和团运动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的军队占领中国东三省却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俄罗斯占领中国东三省拒不撤军,造成日本的地缘政治恐惧,则是日俄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所以对那场给中国东三省带来深重灾难的日俄战争“寻根究源”,义和团的历史罪责是无法洗刷的。庚子之难其实是义和团的庚子之罪!

清政府为什么支持义和团运动?

关于1900年的庚子之难,《晚清三国》用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清朝政府之所以会自上而下地支持排外、仇外、杀外的义和团运动,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听信了族亲宠臣载漪等人的蛊惑,误以为义和团有法力,足以灭洋人。顽固守旧的慈禧太后对洋人干预中国事务早已恨之入骨,借助义和团灭洋,何乐不为?于是这个独断专行的最高统治者,便下令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并进一步贸然对外十一国宣战。从而不仅引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庚子之难,更在中国东北“名正言顺”地引狼入室了。

实际上当时的满清朝廷里,并非都是像宠臣载漪那样颟顸愚妄的官员,很多有识之臣是坚决反对支持义和团运动、坚决反对与外国开战的。例如,外交政治家许景澄就力谏慈禧太后不要对外开战。然而让人胆寒的是,许景澄竟因此被慈禧太后问斩于菜市口!后人只会喟叹许景澄的个人悲剧,怒骂慈禧太后的昏庸独裁,却鲜有人去反省满清最高统治者的错误决策造成包括俄罗斯出兵我国东三省的庚子之难,其实,它是相去不远的1894年甲午海战惨败的悲剧在1900年的中国政治上的翻版——甲午海战前夕,李鸿章等有见识、有头脑的几个朝廷重臣是坚决反对与日本开战的。但一意孤行的光绪等人还是下令让北洋水师走上了全军覆没的绝路。所以说,专制主义政治不仅是鱼肉老百姓的政治,也是容易出现最高统治者决策失误造成国家灾难的政治。

这种君主独断决策失误造成国家灾难的悲剧,在专制主义体制国家里屡屡上演的事实说明,专制主义政体国家的国事决策没有“择优汰劣”的运行机制,一切取决于“圣意”的裁决。然而,君主再伟大也不是神,甲午海战与庚子之难的事实说明,在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上,正确的意见往往被君主的意气用事给扼杀了!所以人类文明进化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用国家政体防止集权于君主一身现象的出现,用国民选出并有制度保障的精英机制权衡国事,是避免国计民生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的不二法门。然而历史的不幸在于,晚清的这两次最高统治者对外决策失误的做法,不久在俄罗斯也上演了:尼古拉二世自行其是的远东政策与对日战争,是专制主义君主决策失误带来国家灾难的又一个著名案例。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港沦陷、辽阳大会战败北、太平洋舰队覆没,成为《晚清三国》这部书里最发人省醒的精彩篇章。

小国的日本为什么能打败大国的俄罗斯?

读完《晚清三国》后不能不感慨:作者掌握了丰厚的历史知识,作者在对历史知识的叙述中又表达了对读者颇具启发意义的史识——不仅增添了书中的思想含量,也因这种史识的发人深省,增加了这部书的阅读魅力。《晚清三国》的这个学术特点,体现了一个历史学者难能可贵的思想素质。

正是在“小国的日本为什么能打败大国的俄罗斯?”这种人人感兴趣的问题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再现了当年日俄两国在国力上、在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异:

俄罗斯的人口是日本的数倍!

俄罗斯的国土是日本的五十倍!

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是日本的8倍!

俄罗斯的陆军是日本的7倍!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国”!

俄罗斯的海军力量是日本的数倍!拥有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方舰队,是一支世界公认的强大的远洋舰队。

日俄战争前,日俄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的这种巨大差异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然而历经将近一年半的日俄战争却以俄罗斯的惨败告终!毋宁说,日俄战争的结局让全世界目瞪口呆!日本因此以强国的气概屹立在世界东方!《晚清三国》中叙述的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无疑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然而这种“精神震撼”却在日俄的“巨大差异”中深化为一个谁都感兴趣的问题:“小国的日本为什么能打败大国的俄罗斯?”——这是《晚清三国》留给读者最有分量的历史反思。

关于导致日俄战争胜负结局的因素多多,书中作了全面的阐释。然而在诸多的导致战争胜负的因素中,最发人深省的,是书中彰显的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深层原因!作者的这一深邃的史识,是《晚清三国》一书中最耀目的思想亮点!

也就是说,相较于日本,俄罗斯的力量都内耗于自身落后的专制主义体制中了。且不说既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的尼古拉二世的远东决策,是在冷落了俄罗斯“三巨头”的关于远东深谋远虑的英明策略后,独行其是中走上了日俄战争惨败的绝境——这是专制主义国家才有的政治特色;就是大战在即的旅顺港舰队的军官们纷纷陶醉在翩翩起舞中,也是专制主义国家常见的“歌舞升平”,然而这种“歌舞升平”却粉碎于日本突如其来的炮火中。至于书中列举的那些俄罗斯军队中的腐败现象、指挥官的昏庸无能,都是任人唯亲的专制主义国家难以治愈的痼疾。恰恰是这些“难以治愈的痼疾”消解了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

与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日本,在日俄战争时已经走出了君主专制的旧体制——日本君主立宪的突出一点是,国策不是出自天皇的拍脑袋瓜,而是日本的内阁——战时的大本营聚集了日本最优秀的军事精英。从《晚清三国》可以看出,这些军事精英关于战争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实事求是,都是科学的,都是正确的,都体现了这些精英们的集体智慧。从而保证了战事朝着有利于日本胜算的方向发展。而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高超的行动效率,更是俄罗斯军队所不可能出现的。例如:为了攻陷旅顺港,日本在久攻旅顺港不下时,把守卫本土家门的几尊“巨无霸”大炮从日本国防设施上拆下来,用船运到旅顺港外的战场上。虽然极其困难,但日本人克服了——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从而在武器上保障了对旅顺港的攻陷。这样的效率在俄罗斯是不可能的:直到战争打响了,俄罗斯在旅顺港的军事设施还远远没有完工!——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专制的沙皇帝国的慵懒与滞缓。各方面的低效率是所有专制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

俄罗斯败在落后的专制主义政体上;日本胜在先进的国家政体上——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也体现了《晚清三国》作者的慧眼独具,从而成功地向世人奉献了一个“日俄战争是小国打败大国的生动案例”。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李鸿章被后人骂为卖国贼,主要原因是李鸿章代表满清朝廷与外国人签订了包括《中俄密约》在内的几个条约。《晚清三国》中详尽地叙述了李鸿章如何代表满清朝廷签订的《中俄密约》的来龙去脉。后人骂李鸿章签订的《中俄密约》是卖国,都是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作祟,并不了解《中俄密约》的历史背景、现实需要、及其内容:

当年主管修筑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俄罗斯财政大臣维特发现:如果借道中国的满洲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可以节省1500公里的路程。于是维特会见来俄罗斯祝贺沙皇加冕的李鸿章时,与李鸿章商议西伯利亚大铁路要借道中国满洲的有关事宜。因为此时的中国还没有走出甲午海战造成巨额赔款的阴影,整个国家被巨额赔款拖进财力困难的泥淖。不仅满清朝廷恨透了日本,李鸿章更恨透了日本。日本是中国的头号敌人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当时中国的国力无法抵御日本的再次入侵——实际上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都验证了当年李鸿章对日本的担忧。而甲午海战的《马关条约》最初有割让辽东半岛与日本的条款,也就是说,按照条约中国的辽东半岛成了日本的永久占领区。这不仅是奇耻大辱,更是中国永久的灾难性隐患。后来事情的逆转,是俄国、法国、德国共同的“三国干涉还辽”,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干预下,日本不得不从辽东半岛撤军,辽东半岛重归中国。而“三国干涉还辽”中俄罗斯确实是最积极者,为中国出了大力。所以当俄罗斯财政大臣维特提醒李鸿章时,李鸿章接受了维特的提醒:西伯利亚大铁路途径中国满洲对中国有益无害:从这个借道修筑一条向南延伸到旅顺港的南满铁路,即可解决东三省的交通问题,肯定会促进东三省的经济建设。这条自北向南的铁路必将成为可以调动整个东北力量抵御日本入侵的战略干线。再说有了铁路,俄罗斯帮助中国抗击日本入侵也就方便多了。

当时落后衰弱的中国接受这样的“提醒”有什么不妥?再说《中俄密约》是一项军事同盟。当年深受甲午海战之苦的中国确实需要一个军事同盟确保不受日本的侵害。而《中俄密约》并无出卖国家利益的条款,其中的一条,若遇战时,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口岸及运输线的方便,那都是军事同盟的核心意义,怎么能说是卖国呢?

读完《晚清三国》可以看到,晚清朝野虽然群臣如林,其实只有李鸿章是个明白人,只有李鸿章既了解国情、又了解世界的现状,他以一己之力撑住晚清的危局。好在慈禧太后并不糊涂,她明白:只有李鸿章有能力在外强面前最大限度地维护满清王朝的利益。李鸿章的每次与外国人谈判可谓不辱使命,都尽其所能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维护黎民百姓少受其难。后人读晚清史,不要忽视了:李鸿章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黎民百姓少受外强带来的灾难,可谓尽职尽责,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是晚清朝廷中少有的民族精神光点。要知道,“弱国无外交”啊!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要求李鸿章在衰弱的晚清王朝背景下去完成不可能的“维护国家利益”。在晚清的国家实况与外强的势力中进行交涉,李鸿章的外交作为是实事求是的,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充分地体现了李鸿章在那个时代里无人能及的聪明才智。后人对苦心劳力操劳国事的李鸿章洒一掬理解的清泪时,莫忘了对这位先贤表达一份应有的尊重!

日本为什么能“拜寇为师”?

《晚清三国》中用了一定的篇幅,意味深长地谈到了日本的曾经落后,曾经遭受外强入侵,曾经与外强签订过不平等条约。同时谈到了让日本崛起的明治维新。而其中的“脱亚入欧”与“拜寇为师”则是这段叙述文字中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向入侵的贼寇学习——这是一种屈服还是一种强毅?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进取?抑或是一种襟怀?一种眼光?一种韬光养晦?《晚清三国》中的这段文字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纵观日本的历史,虽然有侵略他国的可耻记录;有经受外强欺凌的百般无奈;有战败带来的的无边苦海。但日本这个民族却从未气馁过,他们服输却不会倒下。这个民族的优秀品性是敢于向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学习!《晚清三国》特地提到了,参加日俄战争的日本国——中高级军官几乎都去西方发达国家留过学,都接受过发达国家的军事教育。能够虚心地承认自己落后,积极地向发达国家——哪怕是向强大的敌人学习,是日本这个民族最为世界称道的品行。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先进文化,是明治维新的主旋律。也是日本国民的普遍襟怀。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襟怀——有着“拜寇为师”的国民性,所以日本能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站起来,重回世界强国之林。

然而,日俄战争体现的日本的强大,及其因这场战争而对中国东北拥有的那些特权,却使二十世纪初叶那代中国人笼罩在担忧与恐惧的阴影里。不幸的是,二十六年后这种“担忧与恐惧”便成了中国人旷日持久的大灾难!

所以《晚清三国》认为,日俄战争对中国社会、对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严重影响:如果没有日俄战争,便不会有日本的驻军中国东北;没有日本的驻军中国东北,就不会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不会有日本对中国领土长达十四年的占领!

当然,今人回忆日俄战争,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晚清三国》给读者的提示:“小国的日本打败了大国的俄罗斯”,说明大国与强国不是一个概念!日俄战争导致的俄罗斯惨败,给了包括沙皇在内的那些骄傲于“俄罗斯大国”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俄罗斯国民的这种愚昧的骄奢品性,使人想到了清末的阿Q在远比自己强大的人面前说过的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祖上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然而现实的无奈是,你祖上即便做过皇帝,又能怎样?你阿Q现在不是穷得叮当响?所以有人动辄“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有五万年文明史又能怎样?现实不是离现代化还很远?

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的日俄战争固然是一件历史的耻辱;但是粗暴地骂晚清王朝卖国,是无知的表现。历史的事实是,如果没有日俄战争,固然没有日本占据东北,没有九一八事变、没有七七事变;后人是否想过:没有日俄战争还会有中国人的东三省吗?去过海参崴的人都会得出理性的答案。历史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历史假设中的逻辑是存在的!《晚清三国》为这个逻辑做了既无可争辩、又丰富多彩的佐证。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晚清三国》: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发布于2020-10-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