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王立群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王立群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认为中华文明史远远超过五千年。他的根据是河姆渡出土的人工种植稻谷与贾湖出土的贾湖骨笛,已被证明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
但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史是3700年。根据是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明确显示城市遗迹距今3700年。河南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字,距今也大约3700年。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肯定这种说法,并多次引用。
有人批评王立群的说法不符合国际学术界关于文明史的标准: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现与城市的出现为根据的。没有文字、没有城市哪来的文明?
王立群反驳说,以城市为文明的标志,那是西方的标准,不是我们的标准。
“我们的标准”是什么?王立群没有说。不过,从王立群谈中国文明引用的根据可以看出,他说的文明是人类有了能使用工具并制造工具的心智活动——这就是文明的体现。按王立群的这个说法,考古发现中国先人有心智活动的能力,早在一万五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难道中国文明一万五千年了?
王立群有所不知,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不是指人类的心智能力。这种文化现象本身是发展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是以这种文化现象为条件的。文字与城市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社会的进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国际学术界便把文字与城市的出现作为文明开始的标志。王立群把这个国际学术界共认的文明标准斥之为“那是西方的标准,不是我们的标准”,很显然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学术与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西方人认为“二次根下a的平方,等于a的绝对值”。难道你王立群可以说:这个“标准”是西方的,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二次根下a的平方不等于a的绝对值,等于a?你若敢这样说,那只能说明你王立群连初中都没有毕业!
所以人类有着共同的学术标准、科学标准。学术研究、科学研究都是为了求真,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中国有中国的真理,西方有西方的真理。探索真理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判断真理的标准则肯定是一样的!
所以钱钟书有句名言广为人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作为大学教授的王立群为什么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这里不好说王立群常识不过关。但王立群所以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主要在于他被目前兴风作浪的民族主义模糊了眼睛:当民族主义者的“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了”“厉害了我的国”“大国责任”等乌烟瘴气的时候,不少民族主义者好拿历史说事。例如,他们认为把中国历史说得越悠久,越自我感觉良好。好像历史越悠久就越伟大似的。所以有的人在美国人面前动辄炫耀“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们美国历史还不到三百年!
其实这个说法与一百多年前的阿Q,动辄在比他有身份、有地位、有钱的人面前说“我祖上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同出一辙。赵太爷骂阿Q:“你祖上即便做过皇帝又怎样?你阿Q现在不是穷得叮当响?”阿Q听了赵太爷的话,先前的那副傲慢神气顿时没有了。
王立群未能脱俗,他与那些民族主义者一样,认为把中国的历史说得越久远,自我感觉越了不起似的。其实王立群的这种意识与阿Q没有区别。历史并不能说明现在就“伟大”,就“了不起”。历史与现在的“伟大”与“了不起”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中国农业文明社会两三千年,是世界上农业文明社会史最长的国家。但将近三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中国,却是长期停滞不前的贫穷落后的社会。直到我们这代人当年上山下乡时,看到中国农业仍然使用汉朝时期的锄镰锨镢等劳动工具!——这样让中国人很没脸面的事,还有底气喊什么“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王立群经常在百家讲坛讲历史,难道这点历史知识都忘了?
最后规劝王立群教授:搞学术研究,要有世界视野,要有人类襟怀,要有虚怀若谷的气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千万不可陷于民族主义者的泥淖。若跟着民族主义者的瞎忽悠,学术的生命就终结了。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王立群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发布于2020-4-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