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小游记两篇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小游记两篇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汤口小镇

出行和归与是两极磁力,吸引着动荡的魂。甚至说,它们不过是两种借口,调遣着奔突的生命。家,究竟在哪里?
退了客房,背起背包,走进大巴。今日是归途,往青岛方向。而这客居四天的汤口小镇,竹山茶岭,清溪潺湲,早出晚归,夜间散步,此刻竟要举手挥去?往北,远处曾有一种生活,此时已显得杳渺。那生活中断在这四天的雨韵里,中断在填满眼目的江南翠绿中。回去,把它衔接起来,衔接白天的卧读和晚间的夜读,还有连绵的误读。
生活是无序的连贯性,似有着落却并无。而当人偶尔陷在空当里时,无着落才真实地显现出来。这是生命的本色,它把人从荒诞的生活链条中暂时释放,遐想来斯,自由来斯。这种时候,全然的陌生化刷新了生命。
除了爱,没有着落。在那绷紧的生活链条中的,多般是捆缚。
大巴驶出小镇,小雨染深窗外的景色。油菜花田铺开的锦缎上,白墙灰瓦衬着绿竹翠屏;山溪蜿蜒,茶岭起伏,升腾的岚气为山峦蒸浴。高速路与山里的慢生活相对望,自是很深的隔膜。
路途上,雨淋中,或蜗居,或出行,境语说:家不过是一种安宁。


旅途零碎
——内蒙古记行

1

说起蒙古,马头琴把人带入很深。犹如静夜里的低诉,把万般忧虑揉为无以所指的心绪,沉入忘怀的时刻。
河朔上下都是历史,旅途远近都有故事。然而,行旅走在体验之中,行文落笔催泪之时,述说全无着落的心境——没有张弓的出行,没有似箭的归途。

2

这是一次纷扰的旅行,它的名字叫“跟团旅游”。说来,人们的生活一直就是“团状”的——家庭、社会、朋友圈,无奈旅行也是。有抱团的温暖,也有抱团的烦恼,疏离才是风景,孤独已成奢侈。

3

旅途所遇,大景观如同大赏赐。比如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陡深的峡谷,诸多撼动魂魄的景象。“天何言哉”?大自然相待无语,倒是拨响了观瞻者的心弦。
人总要与强大而不邪谬的力量相遇,甘心让这种力量弹奏自己吧。

4

两度跨越黄河。一次是在她的最下游——东营河口平原。此地河面开阔、水流舒缓,黄河带着千里奔流的倦意,正亲近大海的湛蓝。一次是在她的中上游——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漠。黄河已走出雪域高原,转过祁连弯道,北上之路被阴山所阻,正意欲南下。黄河大回环可谓举世罕见,河套地区就是她最华丽的转身。

5

两番穿越大青山。从呼和浩特到希拉穆仁草原,往返都要经过大青山峡谷。在大青山的北坡,我们遇到了抒情的“可克塔拉”,这是山脚下的一个镇。其实,可克塔拉早已走进了人们的情怀:
等到千里雪消融,
可克塔拉已经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6

两次观瞻阴山。从呼和浩特到达拉特旗,数小时车程都在阴山脚下。阴山是一个生动的文化符号,如乐府诗《敕勒歌》所述: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是,我们在敕勒川的高速路上长时间奔驶,也未曾见到如此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真正道出了阴山的气质和担当。但就在前一天,我们“度”到阴山那一边的大草原上骑胡马(蒙古马),还得由胡人(蒙古族)小心翼翼地照顾安全。
阴山的历史名气很大,而见到她的真容依然震撼。阴山一点不阴,阳光照耀下,她很明亮,也很孤寂。

7

两次经过野三坡。野三坡和灵山是河北省境内两处相连的风景区,去内蒙的往返路程都经过这里。野三坡峰笋林立,可誉为“北方桂林”。桂林的笋峰从平地或水中立起,而野三坡的笋峰都插在大山的底座上,直擎云天。
穿越灵山大峡谷,行至山口高处,望远处层峦叠翠、景深浩荡。短暂的平时角度,看远山层次如同高天浪涌,推及无限。神奇之境,令人惊叹。

8

人这一生,苦在捆绑中,在不自觉的自我囚禁里。种种看似荒谬的脾性和行为,不外被某种“规范”所拘,自我不能“任意”。尝试流放自己吧,就像这样,被安全带捆在大巴车座上,剥夺习惯生活权利数小时,你有权保持沉默,望着窗外。

9

感谢命运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因为它给了时间。
改错,是时间的价值。
感谢神给我呼吸。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小游记两篇》 发布于2020-4-1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